论“莲芸壶”之造型艺术及文化特质
2013-08-29朱菊华
朱菊华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创新、流变与发展,其艺术风格千姿百态,文化内涵丰沛深蕴,在民间传统工艺中独树一帜。其中,茶壶是紫砂中最具特色、使用最广、名声最响的一个大类品种,无论是光器、塑器、筋纹器以及现代陶艺类,通常由造型与装饰两大要素组成,给人以艺术审美与文化解读。“莲芸壶”(见图1)是以简洁的造型语言,融装饰与造型于一体的光、塑、筋纹三者兼有的一件作品,诠释了盛世和谐的社会风情与宁静致远的禅学意韵。
图1 莲芸壶
1 题材:雅俗共感的选择
紫砂壶艺题材十分广泛,它的选择与确定一般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这是基于艺人们长期的创作实践与生活积累,以及自身陶艺文化水平的不断充实与提高,用艺术手法在壶上展现个人的精神寄思与情感表达,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艺术魅力。
“莲芸壶”作为创作题材,源于生活,归于自然。“莲”与“荷”相通共用,江南水乡湖泊、池沼众多,夏日炎炎,荷花盛开,红白相间,荷香阵阵;秋日气爽,藕肥蓬满,舟楫徜徉,成为水乡美景。历代文人雅士赞美此景的诗文甚多,最为著名的有北宋学者周敦颐所作《爱莲说》中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文章既有健美的思想内容,在艺术形式上又简要直切、开合有致,讲究立意,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值得在紫砂构思创作中想象与借鉴。莲在佛教文化中是有形之物、祥瑞之具,佛门中的莲花座就是专为高僧所备,释迦牟尼、观音等众所熟知的形象都趺坐于盛开的莲花座上,似乎念念有词地向信徒们讲述着禅学的高深哲理,清淡雅丽中呈怡情悦目景象。“芸”则是借助成语“芸芸众生”之说,形容许多人、众多之意,隐现当今和谐社会紫砂壶已为大众所喜、所用的茶文化选择,其文化特质表现为雅俗共感及审美价值的多元。因此,题材与壶名所归指的内涵与外延也是较为深广的。
2 设计:自然法则的融通
紫砂壶设计皆围绕造型艺术而展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者,器之体;器者,道之用。”运用自然法则,将设计理念与追求的造型艺术乃至表现的主题融会贯通,人们在体味作品的造型艺术与文化特质之中,就会启迪归顺自然的心理,发挥脱逸超然的情怀,达到清灵、淡泊的境界。
紫砂壶从设计到制作,是一个不断修正与提炼的过程。人们常说“艺无定法”,说的是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多样,不拘泥于常规性的思维,但艺术形式是服务于作品主题的表达,需权衡、比较、确定最佳选择,“莲芸壶”设计思路、形制的定位,基本上遵循了这一自然规律。
“莲芸壶”在艺术形式上以质朴的造型语言展开,其特色为集光器之纯美、塑器之点缀、筋纹之囊线,又相对独立地融入造型之中,构成壶之整体。具体而言,壶身为扁圆形,壶身圆周用6瓣莲花包于壶身,由囊线分割,凹凸有致,呈盛开状,肩面光润;嵌盖设计成莲蓬,6粒莲子微微凸出嵌于盖中,可转动自如,扁圆形盖钮;壶嘴与壶把设计成藕节,一弯嘴2节,圈把3节,前后呼应。形体构成将莲花、莲蓬、莲子、藕节完整地融合在同一作品造型之中,具有浓郁的水乡气息。而莲花作为壶身主体装饰,有如佛门中之莲花座,隐喻佛教文化之一叶,给人以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慨。
3 感悟:创作元素的多维
其一,紫砂壶艺从题材设计到制作,是一个不断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学习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过程。在创作实践中,善于吸收借鉴历代紫砂经典作品的优秀特质,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社会的进步,多创作既不失传统底蕴、又不乏适应当今人们喜闻乐用的壶艺新品,大力弘扬紫砂文化,积极打造文化紫砂,使紫砂这一宜兴“金色名片”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越发亮丽多彩。
其二,创作题材的选择。创作元素的多维为艺人们提供了展示壶艺与茶艺结合的广阔舞台。紫砂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其品类、风格、特征日渐成熟、完善,与之无法分割的中国茶文化亦是如影随形地渐趋精湛、自然,融于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之中,愈见其内敛而不张扬之个性。壶为茶而生,茶为壶所用,这就为艺人们探求、发现更多的创作元素提供了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