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形抗滑桩在某煤系地层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2013-08-29舒海明王曙光喻邦江

交通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覆盖层抗滑桩圆形

舒海明 王曙光 喻邦江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贵阳 550001)

西部某高速公路互通区D匝道为一缓坡挖方路段,自然坡角10°~12°。路基中线最大开挖深度为10.6m,施工完成后,于2011年6月产生大规模滑移,坡体上出现多条张拉裂缝,滑坡后缘多户村民房屋产生开裂,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公路的施工安全。经过认真分析计算,采用圆形抗滑桩对该滑坡进行了有效的支挡。

1 工程概况

1.1 地质构造

滑坡区位于构造旋扭变形区,场区未见断层通过,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综合产状348°∠42°,岩石节理发育,多为张开型节理,其节理产状主要有:75°∠85°,140°∠65°两组,故该路段区的地质构造较简单。

1.2 地层岩性

覆盖层。残坡积层,含碎石粉质黏土:黄色、黑色,可塑,含少量泥质粉砂岩碎石,厚8~22.5m。

基岩。滑坡区基岩为二叠系中统龙潭组(P2l)泥质粉砂岩夹炭质泥岩及煤层。按岩体风化及岩体破碎程度分为强、中风化2层:①强风化层,灰黑色,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软,岩心呈短柱状、饼状,少量碎块状。厚约2.2~6.0m;②中风化层,黑色,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质较软,岩心呈柱状,少量块状。煤,黑色,玻璃光泽,取心呈砂状,少量块状。

滑动面特征及滑坡物质组成。根据深层位移钻孔监测,滑动面位于覆盖层底层,埋深10.5~22.5m,滑坡体成分为残坡积层含碎石粉质黏土及全风化煤层。

1.3 气象水文

滑坡区属珠江流域之北盘江水系,场区未见常年溪流,由于坡体主要为稻田,在DK0+140处形成雨源性冲沟,雨季,降水向冲沟径流、排泄,勘察期间流量Q=10~15L/s。

场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裂隙孔隙水、和基岩强中风化裂隙水,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雨季,降水下渗以坡面流排泄于冲沟,少部分沿中风化基岩裂隙向低洼处排泄,中风化岩层为隔水层岩组,本次勘察钻孔ZK4,ZK5发现稳定地下水水位在高程1 386.18m 处。

1.4 原设计和施工情况简介

由于挖方边坡不高,原设计采用路堑墙及框架锚杆支挡,边坡开挖后,施工路堑墙时发现路堑墙地基承载力较差,故采用加深基础、加厚墙身的处理方法,但是路堑墙施工完成后,挡墙整体仍向外推移,大部分路堑墙开裂,边坡失稳。

2 滑坡变形特征

滑坡及地质钻孔平面图见图1。

由于受开挖路基切脚影响,该路段右侧边坡开始产生滑动,滑动坡面土体出现弧形张拉裂缝,裂缝错落分布于坡面耕地上,张拉裂缝最宽约0.3 m,局部沉降0.2m左右,最大沉降1.5m。滑坡整体下错,形成一个高约1m的滑坡陡壁。滑坡体前缘已到达路基右侧边缘处,局部地段隆起高度约0.8m,形成一个宽约130m的扇状滑坡体,滑体体积约26.5万余m3,根据规范[1]的分类标准,该滑坡为中型滑坡。

图1 滑坡平面图

滑坡发生至勘探期间,滑坡后缘从开始局部裂缝发展到现在高达0.3~0.5m坍塌断面。滑坡活动仍在发展。钻孔测斜表明,滑坡处于蠕滑动阶段,若不采取阻滑措施治理,将会发生更大规模的滑移。

3 滑坡成因分析

路基下伏基岩为泥质粉砂岩及炭质泥岩,由于该类岩层为隔水岩组,阻断了地表降水的排泄通道,故坡体土体常年处于饱和状态。钻探表明,覆盖层底层与基岩面接触带土体为一层厚约0.5 m的黑色全风化煤层,此薄弱层因长期饱水软化所致,其抗剪强度极低,坡体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由于施工路基切脚,使右侧坡体临空面增大,加上6月份正值雨季,降水增加了其上覆土体的重度,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导致土体失去平衡而产生下滑,形成覆盖层牵引式滑坡。

4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下滑力计算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该滑坡为覆盖层牵引式滑坡,下伏基岩稳定,但需对路右侧边坡段进行加固处理,确保路基和边坡稳定。通过综合工程地质类比,结合室内试验资料,以DK0+120主滑断面为计算断面,由于滑坡已经形成,按规范有关规定,取当前稳定系数K=0.98,反算滑动面抗剪参数:c=10.5kPa,φ=6.1°,取安全系数 K=1.2,计算至路基右侧边沟右边缘剪出口处剩余下滑力F=866kN/m。

5 滑坡治理工程措施

5.1 治理方案的选择

滑坡工程地质断面图见图2。

图2 工程地质断面图

由图2可见,由于路基中心仅挖了10m就产生大规模的滑动,如采用清方卸载极有可能引起次生滑坡,产生新的滑动面。故此滑坡治理的指导思想是在路基边缘设置抗滑桩对滑坡进行处治,同时,地下水、地表水是导致滑坡形成的关键因素,需要设置综合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入渗。

由于路基右侧边缘覆盖层较深,自路基标高以下最深达到15m,如果采用矩形抗滑桩进行支挡,受力性能固然较好,但受施工工艺、机械的影响,只能进行人工开挖。由于当时正是雨季,覆盖层遭水浸泡,含水量大,路基仍处于蠕动阶段,人工开挖速度慢,抗滑桩护壁容易受剪破坏,且煤层地层存在瓦斯,人工开挖存在极大的风险,故矩形抗滑桩无法实施。

如果采用圆形抗滑桩进行支挡,可以采用机械成孔。机械成孔可以采用冲击成孔与旋挖成孔2种方式。由于旋挖成孔具有不需要泥浆护壁,污染小,且成孔快的优点,经过工期与技术经济比选,最终采用旋挖成孔。圆形抗滑桩的缺点在于桩后土拱效应难以形成,桩间土体容易挤出,圆形桩受力性能较差,但可以通过加大截面尺寸及减小桩间距来满足其抗弯抗剪要求。

5.2 抗滑桩设计

规范[2-3]中关于圆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验算,均局限于均匀配筋,圆形抗滑桩采用均匀配筋一般用于滑坡方向不明确的情况。但此工点已经采用深层位移监测明确了滑坡方向,如果仍采用均匀配筋将造成较大浪费。采用非均匀配筋可以节约造价,钢筋受力更有效。虽然已早有文献[4-5]对圆形抗滑桩非均匀配筋的计算进行研究,但是计算较为复杂,不便于手算,故本次设计利用岩土理正软件进行计算,岩土理正软件关于圆形抗滑桩计算采用规范[6]局部均匀配筋的方法,即在圆截面梁受拉区与受压局部均匀配筋的方式,既能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强度又可节约钢筋。

抗滑桩桩径定为2.2m,采用分层m法进行计算,粉质黏土范围内取m为10MN/m3,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取m为60MN/m3,抗滑桩中心间距取4.2m。有文献[7]建议受拉区范围取为120°,但是试算后,120°的范围内需要配置受拉钢筋47 436mm2,不能满足规范[8]中关于抗滑桩钢筋净距的要求。此次设计取受拉区角度180°,受压区90°,此两范围以外配置构造钢筋。采用岩土理正软件进行抗滑桩位移及内力计算,抗滑桩最大位移为62mm。配筋计算取荷载分项系数1.35,抗滑桩桩身最大弯矩23 548kN·m,最大剪力为4 674kN,抗滑桩截面配筋见图3。

图3 抗滑桩截面配筋图

图3中一区配置62根直径32mm受拉钢筋,2根一束,共31束。二区配置32根直径32 mm受拉钢筋,2根一束,共16束。与矩形抗滑桩配筋不同的是,圆形抗滑桩受压侧也配置较多的钢筋,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受压区钢筋的抗压作用,减小受压区截面高度,从而可以减少受拉区配筋,否则受拉区配筋过多,钢筋的净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这类似于双筋矩形截面梁的计算。三区配置构造钢筋。经过计算,配置直径16mm的HRB400箍筋进行抗剪,箍筋间距15cm。

同时,在抗滑桩桩顶设置冠梁,3根抗滑桩一联,增强抗滑桩抗滑整体刚度。其布置见图4。

图4 冠梁布置图(单位:cm)

由于抗滑桩变形较大,故在抗滑桩桩顶以下0.5m设置预应力锚索,预加低吨位张拉力(200 kN)以减少桩顶变形,增大安全储备。

6 结语

滑坡区在工点共设置抗滑桩30根,施工完所有抗滑桩仅用了45d。深层位移监测表明,现在滑坡已经趋于稳定,故采用圆形抗滑桩对此滑坡处置是可行的,圆形抗滑桩采取非均匀配筋也是科学的。本工程实践可以为圆形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提供参考。

[1]JTG C20-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赵明华.圆形与环形挡土桩的配筋计算[J].湖南大学学报,1998(2):78-82.

[5]陈浩军.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配筋计算[J].中南公路工程,2001(3):41-45.

[6]JGJ 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陈富坚.圆形与环形截面抗滑桩的非均匀配筋计算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6(9):32-35.

[8]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覆盖层抗滑桩圆形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声子晶体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无限元法在深覆盖层土石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浅薄覆盖层倾斜岩面大直径钢护筒施工方案比选及应用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双排抗滑桩承台的优化设计研究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