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奖助学金评定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3-08-29

大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奖助学金助学金生活费

(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1 引言

目前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资助比例、资助金额不断提高,明确提出“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1],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对于奖助学金的评定、发放等在高校的实际执行和落实过程中存在不足。因此,为得出一个全面的数据信息,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分配体制,使奖助学金合理的分配到实处,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通过一年的调查研究,提出来一套完整的高校奖助学金评定体系及评定流程。

2 奖助学金评定情况调查

2.1 调查内容和目的

调查内容主要分为四大板块,其主要内容和目的是:

第一板块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生源地、家庭基本收入、是否已在贫困生库。

第二板块消费情况,包括月平均生活费、生活费的支配情况以及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通过对比贫困生和贫困生平时的基本消费金额、对生活费的支配情况,从而找出二者在消费金额上的极差、消费点上的区别。进一步说明奖助学金对于解决贫困生学费和生活的意义。

第三板块奖助学金评定体系,包括奖助学金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面、评定体系的因素。通过对资助管理中心老师、已获资助同学以及未获资助同学,进行多方面的调查。从而了解到来自不同的群体他们对目前奖助学金评定以及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面、评定体系的因素的看法。

第四板块奖助学金的使用情况,主要针对目前已在贫困生的同学了解他们对于奖助学金的使用支配情况。

2.2 调查实施情况

调查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大学生中“普通学生”,一类是在校大学生中目前在“贫困生库中的学生”。通过网上和纸质问卷调查法、E-mail调查法以及论坛社区、在线交流等方法,对广西区内外的很多高校奖助学金评定体系、评定流程等信息进行搜集、分析、比较,与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从而探究贫困生的经济状况,贫困生资格的偏离程度,对现有体系的看法和建议。

在广西区内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428份。其中246人已在贫困生库,占57.48%,182人未在贫困生库,占 42.52%。农村占 56%、乡镇占 11%、县城占 13%、市区占20%。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国家奖助学金资助体系

国家奖助学金资助体系主要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国家助学贷款、“三助”(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特困学生学费减免)等还包括个人和社会组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广西区内还设有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本文主要研究国家奖助学金体系中的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体系。

3.2 奖助学金对于高校贫困生的作用及影响

3.2.1 从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上分析奖助学金的支持力度

奖助学金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要依学校所处地区的消费水平以及学生的生源。图1,图2分别为广西高校学生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基本消费情况。

图1 家庭人均月收入调查统计图

图2 学生基本消费情况统计

图1所示广西高校生源中家庭人均月收入400元以下占31.14%,这是相对较低的水平。800元以上占36.84%主要是来自城市的学生,而这部分基本都不在贫困生库。

非贫困生月平均最低消费都保持在700元以上,贫困生基本在500~700元之间。还有16.67%的同学消费水平低于500元,其中伙食费是350元左右,约占日常生活的75%。对比图1,图2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元以下16.7%的学生,消费水平基本在500元以下,高校的高额学费和每月生活费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存在很大的压力。

目前国家助学金覆盖比例大约是 20%,日常生活费通过国家奖、助学金以及社会各界的捐助至少有在校生总数 20%的人得到或部分得到解决。但是,还有14.47%的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400元,他们的日常消费对奖助学金的需求很大。因此,当前的奖助学金在广西地区能满足大部分贫困生,但还是不能满足一小部分同学。

3.2.2 从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分析奖助学金对于贫困生的支持力度

广西区大部分高校的学费在 5000元左右。调查显示58.76%的贫困生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来解决,有40.12%的贫困生是靠家庭和获得学校的奖助学金来支持的。贫困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贫困生的生活费来源调查结果

40%的贫困生的生活费是靠助学金、勤工俭学获得,完全依靠家庭提供仅占贫困生的16.49%。按照调查的贫困生的消费标准,最少的助学金2500元这对于解决贫困生的生活费也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奖助学金对于困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很大,因此开展好奖助学金评定的实践过程是一项重大的问题。

3.3 奖助学金评定实践过程的不足

调查显示 67.98%的学生对当前助学金评定结果基本满意,还有26.32%的同学认为当前的评选机制存在较大问题。目前奖助学金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如表2所示。

表2 目前的奖助学金评定过程存在问题调查分析结果

由表2分析得出,目前,奖助学金评定过程是奖助学金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高校奖助学金管理中最难的问题,总结如下。

3.3.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界定难度大

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主要依据学生提供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前一张表由生源所在地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后一张表由学生本人填写。实际上,民政部门对学生所填信息很少进行仔细认定。其次《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上面呈现出来的信息都是定性的指标,评审人员在审核信息时很难有一个评判标准。

3.3.2 评选体系、流程及方式不尽合理

广西众多高校按照先个人先申请,再进行学生主观投票选举,后由老师根据其家庭经济调查情况、投票结果按照名次进行评定。没有一个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公平合理的量化评定标准和评定体系,仅凭家庭经济情况、消费等指标进行投票或是直接排名的方式等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评选过程中伤害自尊, “班级演讲”这一流程就是申请者上台陈述自己的家庭情况。这种 “撕开隐私”的方式让真正贫困的学生产生自卑的感觉,最终选择放弃申请。而有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感动大家,获得认定。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对奖助学金的有效运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3.3.3 引发部分同学的心理不平衡

研究表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灵极为敏感,特别需要关爱又易于自我封闭,承受巨大压力而又有理想和抱负,情绪上的不稳定表现为焦虑、敏感、多疑和抑郁”。[4]

其次,国家助学金远高于各种荣誉称号,无形中冲淡了传统的评优,使不少学生产生“自身再努力,不如弄个证明,当贫困生实在”的思想。还有那些非贫困生,且综合测评成绩排名没有进入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奖范围,与奖助无缘的群体也会产生心理不平衡。

3.3.4 部分受助学生的表现违背初衷

奖助学金设立的目的是提供给家境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绝大多数贫困生由于自己的家庭原因,相对其他同龄更加勤俭节约,自立自强。但是不乏部分学生自暴自弃,怕吃苦,认为国家资助是天经地义的,缺乏感恩意识,这完全扭曲了国家奖助学金设立的目的及意义。

4 解决对策研究

4.1 建立规范化评议流程

严格规范个人自评和审查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及其他指标。学生评定作为民主评议最主要的部分,应该建立统一规范的评定标准,通过打分制对每个学生的相应指标进行评价。另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评议小组进行审核,评议小组由学工处老师、班级干部、贫困生代表、非贫困生代表等不同代表组成。

将现有的贫困生评定流程替换为量化的个人自评和班级评定。对于学院审核和监督反馈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具体的贫困生评定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贫困生评定优化流程图

贫困生生需填写并提交相关的申请证明材料及自我评价表。班级评定则需根据提交的相关材料填写对应的设置的审核表。将贫困程度量化,并划分贫困等级。汇总相关资料及评定值,学校进一步审核,并拟定贫困生名单公示,若无异议,提交学校资助管理中心,最后确定具体的贫困生对象,将资料存档。

4.2 多因素综合评定体系

为解决目前仅靠定性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同学的主观评议,克服部分学生不劳而获的心态,需要拓宽奖助学金的评定指标,并且赋予每种评定指标相应的权重。从而来综合评判一个学生的综合情况。可以考虑的重要综合指标可以是家庭经济情况、学习情况、综合能力、个人消费情况、已获资助。各个指标的支持情况如图4 所示。

图4 各个综合指标的支持排序情况

申请者完成个人评定的环节得到个人评定得分,班级同学凭借对申请者经济情况的了解对其进行评定,并作为参考汇总到班级评定组织中,最后评议小组进行审核汇总申请者的最终得分。记每个学生的个人自评综合得分为TEM,班级评定综合得分为MON,最终根据个人自评得分和班级评定得分之和进行排序,确定贫困生的名额。

4.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申请人自评评定体系

(1)因素构建

个人评定的过程中,设置评分细则,共有两级因素。一级因素共有五类,各类设置得分上限。每一大类下设具体的评分细则,申请者填写每一细则下的得分,在不超过上限的基础上求得每一大类的总分,并乘以相应的系数比例,五大类的得分总和即为申请者的个人评定的最后得分。其中,各级具体因素如下:

表3 个人评定的一级子因素和二级子因素

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U5低保或特困户U6学习成绩V1学习情况V 进步度V2出勤情况V3参加文体活动W1参加文体或者学科竞赛并获得名次W2综合能力W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W3负责学生工作W4违反校纪院规W5个人持有的贵重物品X1月平均生活费(除伙食费以外)X2消费能力X 伙食费X3有无赌博、吸烟、吸毒等不良嗜好及奢侈品拥有情况X4受资助情况Y 除助学金以外的其他奖助学金Y1

设五个一级因素最高分所占的个人评定综合的权重分别为κ1,κ2,κ3,κ4,κ5则个人评定综合得分TEM可表示为:

(2)权重确立

设申请人自评表中一级子因素所占的权重ωi(i=1,2,…5),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申请人自评表中五个一级子因素所占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五个一级子因素所占权重

(3)二级因素分数的确定

二级因素根据根据每个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划分,给出相应的分数。

4.2.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班级评议综合评定方法

(1)确定评价因素集和评价集

评价因素:U=(困难程度,品德素质,节俭程度,学习情况)

评价等级:V=(优秀,良好,中等,较差)

评价等级参数:(100,75,50,25)

(2)构造综合评价矩阵

学生作为评判人员,对申请贫困生的的学生的各项指标按照定义的评价等级进行评判,构造每个同学总的评价矩阵R。

(3)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4个因素在对评级一个贫困生时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取ai为因素ui的重要程度权重。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困难程度、品德素质、节俭程度、学习情况对班级综合评定的影响权重为:

(4)确定综合评级模型

确立了因素的重要程度模糊集A和综合评价矩阵R后,通过R做模糊线性变换,把A变为评语集V上的模糊子集

其中*表示广义模糊合成运算,由于在评定贫困生时必须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因此采用如下计算方法来确定评语vj对模糊综合评级集的隶属度bj

(5) 综合评判

利用向量的内积运算得出等级参数评判结果为

这里MON是一个实数,数值MON反映了由等级模糊子集B和等级参数向量C所带来的综合信息。

4.3 建立监督反馈机制

在实施个人评定和班级评定打分制时,应该从班级中选出有权威、可信度高的评议小组(人数在 3~5),监督学生在打分过程中出现舞弊。学校在公示贫困生的名单时,。建立相应的监督反馈机制,监督受助学生对奖助学金的支配情况,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一经发现受助对象存在造假的情况,可取消该受助对象的被资助资格,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4.4 档案资料动态化

及时更新贫困生库的资料,建立动态资料库,记录同学的受资助情况及各方面信息,了解受助学生的心理变化。一经发现受助学生不合理利用奖助学金,就取消其资格。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广西高校的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家庭人均月收入、消费水平和学费生活费来源等情况以及对目前奖助学金评定和发放实践过程的不足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评定流程以及多因素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个人自评中主要的五大一级因素所占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同学评定方法,利用打分制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主观因素对于奖助学金评定的影响,使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能够更可操作、更公平公正,为高校奖助学金评定提供参考。

[1]陈诺.浅析国家助学金改革的必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改革论坛,2009,(7).

[2]宋梅.适宜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建设[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2).

[3]王玺,李献斌.国外学生资助体系比较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4]赵新泉,彭勇行.管理决策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5]王俊娜,谭竺雯,沙磊.奖助学金评定“精致化”走向的探讨[J].大众科技,2012,(4).

猜你喜欢

奖助学金助学金生活费
发愁
未满60周岁四种情形可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中国银行:云南首个自行研发奖助学金代发系统落地
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活费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高校要优化奖助学金的惠民效果
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对班级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