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从惩治『嘴上腐败』开始

2013-08-29李聚山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陈嘉庚酸菜餐桌上

■ 李聚山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2012年10月,浙江省桐乡市公证处主任被中国网民揭发两年前曾借考察之名用16万元公款到阳澄湖吃大闸蟹,引起中国社会哗然,人们也再次把舆论焦点放在“嘴上腐败”问题上。

今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的一篇报道《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上作出重要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1月22日,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再次强调“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时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迅速引起人们的热议和深思。

多数国人都读过这样一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们大多懂得爱惜粮食就是尊重生命的道理。还有一句老话是,“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说的也是勤俭持家之道。因此,我们经常用“暴殄天物”“败家子”一类词语谴责浪费粮食、肆意挥霍的行为。那些餐桌上的“剩”宴,无非是两种情况所致——一种是花自己的钱消费,碍于面子剩下;一种是花别人的钱消费,不心疼剩下。炫耀性的私人消费,肆意铺张浪费,固然讨厌,花公款消费,肆意挥霍,“崽卖爷田不心疼”,尤不可赦。治理舌尖上的浪费,狠刹浪费之风,应从惩治“嘴上腐败”开始,从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开始,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无疑是总书记号召所蕴含的深意。

公款挥霍,大吃大喝,绝不是小事。多年来,人们对那些开着公车,出入豪华酒店,“屁股底下一座楼,一顿吃掉一头牛”的公款消费深恶痛绝。推杯换盏,喝坏了党风;楼堂馆所,隔开了民心;豪华奢靡,毁掉了斗志,是为至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1月22日报道,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当我们的某些干部在酒足饭饱之后,面红耳赤地离开豪华的“剩”宴,潇洒地拿起笔来,准备龙飞凤舞地签单时,是否注意到一旁的服务生那“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可曾明白那“剩”宴上的一条鱼,竟是人家一周的工资?夜深人静之时,可曾摸着你那“万元肚”自问,你用笔潇洒地签下的,可是一笔又一笔孽债?可是百姓的一股又一股怨恨和怒火?想想我们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还有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些兄弟姐妹,还在贫困线下艰难度日,甚至食不果腹;想想我们天天冠冕堂皇地在大会小会上的慷慨陈词;再想想我们这个党的性质和使命、我们这个国家的制度和要求,稍有政德良知的人就不难想明白,一笔之下,自己的口舌之欲、一腹之快、一己之虚荣实现了、满足了,共产党与老百姓的距离拉大了,党群关系疏远了,你把餐桌上自己的“单”买了,党替你把人民群众的失望和怨恨揽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形象就这样在一笔一笔签单、一桌一桌“剩”宴中被出卖了!这餐桌上的“剩”宴,罪过着实不轻!

浪费之风,斗富之癖,古来常有,不足为奇,也始终不为心忧江山社稷者所容。当今世界,遏制餐桌浪费,香港和国外都有不少好的经验可资借鉴。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各级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禁令多达上百项。但“禁嘴”的效果显然并不明显,以至于在两会上,九三学社中央提交提案,建议从设立反浪费立法等角度遏制公款吃喝,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修改刑法,设立“挥霍浪费罪”。难道从中央到地方这么多“禁令”真的管不住一张嘴?

狠刹浪费之风,关键在“狠”。首先,是决心要“狠”。餐桌“剩宴”,浪费之风,暴殄天物,天理不容,千夫所指,民意不许。罢宴刹风,为民除害,义之所在。总书记率先垂范于前,党内大批忠勇之士效法于后,日益强达的监督力量,特别有人民群众的民心所向,都是我们刹住浪费之风的信心来源。其次,惩治要“狠”。去“顽疾”离不开“猛药”。对那些走顺了高档饭店、吃惯了豪华盛宴、签惯了霸王单的人,言之谆谆,不如利刃在手,必须严肃执纪,不留情面。第三,措施方法要科学有效。比如签单权的赋予、行使、监督和同意权怎样科学分解,以保证落笔与问责同时同步;党内铁面无私的执纪权怎样落实,以保证诸多“条例”和“不准”真正成为“高压线”;消费场所在防止浪费方面的责任如何认定和追究,社会力量,特别是网民的监督权怎样正确行使;怎样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监督起来,营造浪费可耻、浪费人人喊打的社会生态。

狠刹浪费之风,最根本的是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过“酸菜里面出政治”的道理。他说: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儿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时隔5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话,仍然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当年,美国记者斯诺西行延安,看到我军上至高级将领,下至普通战士,不畏风吹雨打,食物粗粝,住所简陋,领悟了在长期艰苦奋斗的生活中,红军干部战士所具有的强烈的伟大的精神力量,他感慨地将之称为东方魔力”,并由此而判断出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今天,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这种力量找回来,焕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豪情壮志。

1941年6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从新加坡回到中国慰劳抗日将士。国民党拨巨资隆重接待陈嘉庚,希望他“感恩图报”,不料却被陈怒斥道:“此等虚浮乏实,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耳。”当陈嘉庚来到延安,毛泽东留陈嘉庚吃饭。就在毛泽东的窑洞门口摆了一张桌子,这个桌子桌面不平,上面铺一张纸,纸铺了以后,菜还没有端出来,风把纸吹走了,于是干脆连这张纸也不要了。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豆角、西红柿招待陈嘉庚,只是特地上了一味鸡汤,整顿饭算下来也就花了1.5元。毛泽东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送给我的。”陈嘉庚看了看饭菜,想起在重庆,蒋介石花800银圆宴请他,意味深长地对毛泽东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回到新加坡,陈嘉庚就公开发表言论,说共产党的领袖及一般工作人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

党的十八大闭幕以后,抓党建从抓党风入手,抓党风从中央做起、从“小处”开始,从“八项规定”到现在治理“舌尖上的浪费”、狠刹浪费之风,人民群众正在不断看到细微之处诸多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这些正能量,必将有效地端正党风政风,也必将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推动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攻坚克难、一往无前!

猜你喜欢

陈嘉庚酸菜餐桌上
酸菜味是什么味
陈嘉庚选采办
餐桌上的甜蜜进化史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
泡酸菜
餐桌上的宇宙
중국 기차여행의 ‘필수품’, 컵라면
餐桌上的爱
餐桌上的忧与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