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特殊的送别

2013-08-29侯振平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纯洁性做人党员干部

■ 侯振平

2012年5月的一天,我参与了一次特殊的送别。

驻厅一位处级领导干部因涉嫌严重违纪要实施“双规”调查。接到省纪委的电话通知,我们把这位干部“请”到我们纪检部门办公室,向他说明了情况,讲明了政策,提出了要求。他一下子就蔫了,面色骤然黯淡下来,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省纪委的车到了,我们把这位干部“送”上车,他坐在后排中间,左右各坐一名省纪委人员。车子启动了,他转身用一种呆滞的眼神向外久久地注视着我们,那眼神渗透着恐惧、后悔和渴盼。我们目送驶去的车子,心里荡起不平静的涟漪。

这是一场沉闷、伤感而又纠结的送别。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烟波江上使人愁”“但愿人长久”等等告别的话语,统统都与此场景不搭调。没有依依不舍,没有深情话别,只有无言的注视、无奈的回首和无法言说的滋味。这是每一个人都不曾设想也无从设计的送别!

后来,这位领导干部因涉嫌贪污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待他的将是牢狱之苦。

这次特殊的送别,我终生难忘,感触颇深。

一时的脑热可能铸成一生的大错,一时的贪欲可能要用终生的不自由来换取!转眼之间,人生就走成了这样,再也找不到来时的路了。

谁之过?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在廉洁方面出了问题,沾染了腐败问题,就好比一个人身体是一,其他是零,一不存在了,后面再有多少零也没有用。这就要求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要求,像赵勇同志在2012年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秋季开学典礼讲话中强调的那样,算好政治、名誉、自由、亲情“四笔账”,切实把清正廉洁作为立身之根本、从政之底线,着力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做人与做官。做官先做人,要有好官品,必先有好人品。当前,为什么有的党员干部受党培养教育多年,工作了大半辈子却犯了错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做人与做官的关系。这说明怎样做人、为谁当官,是领导干部保持纯洁性、增强拒腐防变能力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首先,要认识到处理好做人与做官的关系,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着他在社会实践中的一切行为。因此,党员干部在改造世界观上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像毛泽东同志要求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其次,要认识到做好人是做好官的基本前提。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做官从政很容易跌跤子。有些领导干部犯错误,有时不是在对与错、是与非面前辨别不清,也不是对法规政策不了解、不熟悉,甚至有些人在做错事之前就能掂量“东窗事发”后可能会有什么后果。但是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铤而走险呢?说到底还是缺乏高尚的人格品行修养。可见,解决好做什么人及怎样做人的问题,是当好官的前提。第三,要认识到高尚的人格品行不仅是领导干部保持纯洁性必备的素质,而且还可以弥补领导能力的不足。作为党员干部,做好工作不仅要靠权力、能力,还要靠人格的影响力。一个领导干部品行端正,情操高尚,他的形象就好,说话群众就信服,就能团结人,大家就愿意接受他的领导,这本身也是一种本事、一种能力。

二、权力与责任。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人民群众赋予的一定的权力,同时也肩负着一定的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重要责任,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能否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认真履行职责,这是党员干部纯洁性强不强、表率作用好不好的重要表现。把握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注意的重要问题。权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只有尽职尽责,才能正确行使权力。如果权力与责任相脱节,权力就要变质,就会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领导干部手中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教育。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党的宗旨,不能忘记肩上的重任。如果地位意识浓、职责意识淡,权力意识浓、服务意识淡,当官意识浓、公仆意识淡,不仅影响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而且会在使用权力的时候栽跟头、犯错误。

把握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关键是破除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行为上的缺陷,往往是思想上缺陷的外化。当前影响党员干部正确使用权力的因素:一是利诱,二是人情。所谓利诱,主要指金钱、名利、物质、职务、待遇等诱惑。所谓人情,主要指因为同事、熟人、亲友、部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关系,搞人情大于原则。这些问题究其根源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作祟。因此,自觉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是正确使用权力、认真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而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关键是要牢记党的宗旨。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重点是要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一个事业心、责任感很强的人,自然就要把手中的权力用在事业上。所以,责任感、事业心是公正用权的基础。

三、“自律”与“他律”。党员干部把握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严格自律,就是要按照“自重、自省、省警、自励”的要求,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当前,紧要之处就是要做到“慎微”和“慎独”。“慎微”,就是要从小事、小节、小处做起,时刻凛然警觉,防微杜渐。从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的教训来看,其思想蜕变,往往是由一点一滴逐渐演变的。有些人一开始还是比较守规矩的,而一旦放松了警觉,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就逐渐忘记了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操守,原来看不惯的事,渐渐看的惯了;原来讲按规定程序办事,渐渐不按“套路出牌了”;原来不敢做的事,渐渐敢做了。最后由渐变发展到突变,由量变发展到质变,走上犯错误的道路。所以,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慎独”,就是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领导干部单独工作和处理问题的机会比较多,做到慎独尤为重要,这既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要,也是立身做人之本。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自觉提高这种素质,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把握住自己。

在严格“自律”的同时,领导干部还要有“他律”管束,认真遵守制度规定,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一方面,要严守底线。一些案例警示我们:不设防线的堤坝必溃无疑,不设防线的城堡必破无疑,不设防线的干部必腐无疑。《廉政准则》“8个禁止”“52个不准”,是阻止党员干部滑向腐败深渊的重要“防线”,是廉洁从政不可逾越的“底线”,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碰不得的“高压线”,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防线,而不能降格以求,出“线”而为,否则就会自毁前程,身败名裂;另一方面,要主动接受监督。主动接受监督的态度直接反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决心和程度。可以想象,一个思想境界低下、放纵自己欲望的人,一个私心杂念很重、把个人利益置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的人,是不可能正确对待监督的,更不可能诚心诚意地接受监督,只会千方百计地拒绝或逃避监督。可以说,党员干部主动要求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是党员干部“阳光”行使权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健康成长进步的组织保证。党员干部应该把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和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自觉拿起接受监督这个有力武器,主动请组织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及时给自己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做到主见不主观,敢决断不武断,不断提高自身拒腐防变能力,永葆党员干部纯洁性。

猜你喜欢

纯洁性做人党员干部
做人,不要做藤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党员干部要姓“党”
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
做人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