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计与民生“和谐共振”:地方党报对全国两会的报道分析

2013-08-27周咏南毛传来

中国记者 2013年2期
关键词:浙江日报党报委员

周咏南 毛传来

导读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国家的最高议事殿堂,又向世界打开了解中国的一扇大门,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窗口。在报道中,如何处理和把握本省的代表、委员参政议政,与本地读者关注的全国性重大话题报道之间的关系,则是地方党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影响力的重大命题。

报道内容:融合国计与民生

全国两会既涉及关系“国计”的大政方针,同时又有大量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内容。

党报的权威性不仅表现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报道中,也表现在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切。在地方党报对于全国两会的报道中,这两者的分量没有孰轻孰重,都是报道的重点。尤其在近年来的两会报道中,很多地方党报开始探索如何将两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尝试将国计与民生进行“和谐共振”。

《浙江日报》在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努力把握好两者的关系,聚焦国计不能太“硬”,反映民生不能太“软”,按照“三贴近”原则报道好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有关内容,以全国化视野策划、解读涉及民生的有关报道,用兼具权威性和可读性的报道有效影响舆论、引导舆论。

1 从大到小:聚焦国计,贴近民生。

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浙江日报》坚持用大手笔、大版面、大稿子、大照片,用心把两会报道中最受关注的“国计”话题,做响亮、做充分、做出强势,同时坚持新闻“三贴近”原则,从百姓视角加以关注,把严肃的政策内容用鲜活的语言和方式展现给读者,增加可读性。

在2012年的全国两会中,如何发展实体经济,是一个焦点话题。《浙江日报》提早谋划,率先聚焦实体经济,主动挖掘发展实体经济、民营经济等方面的选题,3月5日5版推出半个版的报道《实体经济期待更多扶持——代表委员共话金融改革》,邀请宗庆后等知名代表、委员,为发展实体经济建言献策;S日下午,浙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赵林中代表一席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发言,引起与会代表强烈共鸣。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听了风趣地说:“我和林中是‘英雄所见略同!”记者在现场敏锐地抓住这一简短对话,做成现场新闻,采写了《赵林中发言引共鸣:做大做强实体经济》;7日,刊发《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共商“稳中求进、转中求好”——速度质量效益》,邀请鲁冠球、邱继宝等代表、委员,为经济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刑诉法“大修”是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大亮点和焦点,被普遍认为将“掀开法治新篇章”。《浙江日报》先后重磅推出《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浙江代表审议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浙江代表共话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人权公正和谐》《浙江代表畅谈刑诉法修正案草案——科学严谨修法维护公平正义》《浙江委员热议刑诉法修正案草案》等分量较重的报道,既有代表、委员对刑诉法修正案草案的重大意义和内容的解读,还多方了解基层群众的关注点,采取“京浙连线”的方式,让群众直接参与进来:“湖州吴兴区碧浪湖社区居民王虹给记者来电:‘听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将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不知道有哪些新内容,跟我们老百姓关系大吗?为此,记者专门邀请浙江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解答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报道中,记者分列了严禁刑讯逼供、防止“秘密拘捕”、严禁公权伤民、为民“撑腰”、关爱未成年人等方面,从百姓最关心的角度解读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努力使报道既有权威性,又通俗易懂,回应百姓关切。

《南方日报》2010年的全国两会报道,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广东发展,专门推出了“两会热议战危机”专栏,积极利用两会平台采访知名经济学家,通过摆问题、讲故事、提建议等生动的方式展现广东战危机的丰硕成果,并推出“深读广东厅”,采访全国知名的经济学家,将知名经济学家的影响力转化为新闻的影响力,获得高度评价。

2 从小到大:关注民生,提炼高度。

民生热点新闻的策划、经营,是两会报道吸引读者的关键。在这方面,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报特别注重从琐碎的民生线索中选取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形成报道热点;同时,又不满足于一事一报、一策一报,而是将民生热点与“国计”“省计”结合起来,做到经营热点、回应百姓关注,又服务中心大局,实现对舆论的强势引导。

《浙江日报》2012年的两会报道中,前方记者共发稿150多篇,其中涉及收入、物价、房价、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的报道,约占2/3。

物价上涨、房价高企和收入问题,可以说是近两年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浙江日报》两会报道连续多年的关注焦点。在2012年的两会报道中,《浙江日报》从3月3日开始就陆续推出《期待房价合理回归——代表委员说房价》《房价,回归何处——代表委员聚焦2012楼市五大悬念》《月入7500,还在为什么焦虑?》《我省代表关注收入分配——切好财富大“蛋糕”》等重点稿,为民生疾苦鼓与呼,从百姓的切身感受出发,不仅充分报道代表、委员关注民生的殷殷隋怀,也为国家如何做好国民收入再分配、坚定不移推进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大政方针献计献策,较好地将民生话题与国家政策融合在一起。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是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现象,也是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

在两会报道中,《浙江日报》从当前的新闻事实入手,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企业招工难具体情况,以“京浙连线”的方式,将这一民生问题抛给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浙江日报》2011年的两会报道推出了《一方招工难,一方就业难——浙江代表献策破“两难”》等报道,关注基层企业的困境与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困惑,对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这对新矛盾进行了有力的关注,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根据《新华日报》统计,2009年该报的全国两会报道(从3月4日至3月14日,共11天)总篇数为221篇(不包括图片),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房地产等5个民生关键词的报道共113篇,占总报道量的一半以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不仅体现在新闻报道的数量上,还体现在报道幅度上,这11天的特刊报道,约85%涉及民生主题的报道都是长篇报道,足见其对民生问题关注程度之高。

《河南日报》在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中,采取了“全局议题地方视角”和“地方议题全局眼光”两种策略,重点选择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及时反映当地社情民意。如针对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河南日报》推出《让老百姓老有所养安度晚年》等稿件,结合代表、委员对河南养老状况的调查提出具有河南本土意义的应对建议,较好地将具有全国意义的民生话题“本土化”。

报道主体:联动高层与基层

全国两会既是最高议事殿堂,同时也是当下百姓热议和关注的焦点。

《浙江日报》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努力做到“兼顾两头”,既充分报道两会的最新消息、最新热点,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动态新闻,以及中央和省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用来自高层的权威解读和声音,引导舆论,体现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注重眼光向下,不但让每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发声”,而且把浙江省基层一线广大干部群众对全国两会的关注,以及对民生改善的期待等内容,直接体现在版面上,做到上下联动。

1 注重以代表、委员为主体,以他们为桥梁联动高层与基层,充分体现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以及为民代言的情怀。

两会是代表、委员表达民意、参政议政的重要舞台,他们是两会的真正主体。报道好他们的所见、所感、所思、所言,通过他们反映基层百姓的心声,展现他们对治国安邦的见解,是两会报道既有政治高度又贴近广大读者的最佳结合点。

如在近两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浙江日报》不仅在头版浓墨重彩地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浙江代表团参加讨论和看望代表的报道,及时将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给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同时开辟专栏“浙江声音”,反应基层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声音,开辟专版,直接反映基层群众对两会的关注与期待。

可喜的是,经过近几年来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紧密联系,代表、委员们能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面对媒体,很多代表还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与媒体沟通,将自己的履职情况通过媒体让公众知晓,并通过媒体及时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两会的关注点。

2 用开放的视角和多种形式关注基层,让代表、委员与基层群众互动交流。

近年来,全国两会越来越开放,媒体的报道方式和报道内容也越来越开放。包括地方党报在内的各种媒体,利用多方互动的方式,创造更多参与机会,让媒体、报道对象以及读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比较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各地方党报纷纷用访谈、小言论、博客、微博等报道形式,为代表、委员与读者的互动留出版面,让广大读者、普通网民充分“说话”,一些报道主动引用读者和网友的精彩之语。

小言论类栏目,是近年来各地方党报在报道全国两会时反映基层声音最常用的手段。历时十余天的两会报道,带给受众的是应接不暇的信息。然而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人们不仅要掌握信息,更需要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全面透彻地理解热难疑点问题,深刻体会两会与自身工作、生活产生的密切联系。

近年来,各报在两会期间开辟的随感、漫笔、杂谈、点评等,既有专家和领导干部的权威解读,又让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们自由发声,解析热点、剖析难点,各种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百花齐放,在两会与民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粱。

报道手法:兼具传统与现代

当下,在互联网、移动传媒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两会报道作为地方党报的“传统优势战场”,也悄然进行一些改变,开始尝试借力新媒体,更好地“无缝对接”代表、委员与广大读者,实现更便捷、更直接的互动。2011年,新浪、腾讯等五大门户的全国两会报道日均浏览量达15755万次,日均独立户数达2372万人,分别比上一年增加28%和25%,显示网络媒体的主流地位不断增强,网民对于严肃性时政报道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持续提升。

在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浙江日报》继续发扬“开门办报”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首次与腾讯网开展网络合作,进行“浙江民生十问”网络调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共有50多万名网友参与。“物价能控制住吗”“工资会上涨吗”“收入分配差距能缩小吗”“食品安全问题能得到更好解决吗”“调控能把房价控制住吗”“喊了多年的看病难看病贵会继续吗”“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难题”等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关注度名列前茅。鉴于此,《浙江日报》在两会报道中,及时回应网友呼声,推出一些重头报道,在读者中间引发强烈关注。

报网融合是媒介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报纸和网络的融通整合,即纸质媒介和网络媒体在信息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的全方位渗透、交叉与合作。

新旧媒介融合是趋势,最终形式将是传播方式整合传播内容。近年来,一些地方党报开始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尝试报网互动的新模式。

《大众日报》从2009年开始,探索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尝试报网互动,在网络平台开设“党报抢先看”“第一现场”等专栏,参会记者以即时通信、手机短信等方式,在网上做滚动文图直播报道,让读者在文字、图片未见报前就能了解两会最新进展。如中央领导来到山东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记者利用手机短信等,即时报道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全过程。

近年来,《浙江日报》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合作,邀请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与网友互动交流。如在2010年的两会报道中,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法院院长齐奇和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陈云龙走上网络,与网友交流怎样看待“网络反腐”?如何确保司法公正,杜绝人情案、关系案?……就热点话题与网友零距离互动,反响强烈。

《南方日报》早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就开始报网互动的尝试。也正是从那时起,“京粤博客”“网尽两会”等栏目成为《南方日报》全国两会报道的主打品牌。

目前,《南方日报》已形成了三大相对成熟的全媒体报道方式:网络直播、即时滚动和微博。网络直播整合集团内网络资源,携手邀请代表、委员和专家、名流来到网络直播室进行访谈。即时滚动则通过“带你开两会”等栏目整合网友集中关注的问题,由记者转给前方代表,并将前方的动态信息第一时间播报到网络上。

除网络外,移动媒体在两会报道中逐渐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了以“让我们在手机上开两会”为主题的两会手机报,通过“两会直播间”“外长妙语录”“热点面对面”“两会新语丝”等板块与网民热议两会,并结合新华网调查以及手机互动,引导网民参与讨论。

同时,3G门户还联手新华社以及《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地方媒体推出“手机两会”专区,多角度、多方位地深度报道盛会。此外,在手机报合作专区上还设置“热点新闻”“代表委员之声”“两会特稿”“两会花絮”“两会时评”等文字资料,以及对与会代表委员的现场视频访谈,各地受众可实现手机看两会,并可对自己关心的民生问题发表看法。

可以预见,互联网和移动传媒等新媒体,将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是地方党报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可以借力提高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的武器。

猜你喜欢

浙江日报党报委员
图片报道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内容+”,为主流媒体赋能——浙江日报改版的实践与思考
打造舆论监督“升级版”——从浙江日报《一线调查》说起
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视化探索——以浙江日报的实践为例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