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粮食价格波动互动关系研究
2013-08-27周明华
周明华
(广东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一、引言
2009年中国经济逐步消除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了经济的率先复苏,进入2010年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我国食品价格迅速上扬,形成结构性通货膨胀,影响了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保持物价稳定特别是粮食价格稳定,缓解通货膨胀预期,是当前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
早期对农产品及粮食价格研究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关注农产品供需失衡、农产品价格弹性以及市场势力等因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金融危机、汇率波动、货币供给等宏观因素对农产品价格影响日益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实中,货币政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供应量变化(从而信贷总量、利率水平)对农产品以及粮食价格的影响成为农业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研究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注重货币供给扰动的最终结果,坚持货币中性假设,货币供给扰动与真实产量无关,只是影响价格总水平,但是不会影响农产品和非农产品的相对价格,货币只是一种面纱;第二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扰动关注价格变化的传导,认为非农产品价格首先对货币做出反应,并引起物价总水平变化,继而传导到农产品;第三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扰动首先引起农产品价格超调,继而引起非农产品生产成本变化,最终导致物价总水平变化。
近年来,中国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货币因素对中国的农产品及粮食价格产生多大的影响,具体的路径是怎样的,已经成为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二、文献回顾
已有研究主要是研究农产品价格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货币供应量与农产品价格在长期内协整,在短期内货币供给变化对农产品价格变化冲击较非农品更强烈(Young et al,1993),总体上货币供给变化对农产品价格变化有显著影响(Schuhs,1974),但是Saundars(1988)通过检验美国货币供应量与农产品价格关系,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期不能确定。在国内,由于名义利率调节不足,货币供给增加导致真实利率下降,使投资行业就业增加,农业就业下降,从而农产品供给下降,价格上升(宋国青,2008),国内多名学者也支持货币超发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上升的重要因素,认为货币供给过快增长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真实动力,因为在现阶段中国货币发行是根据投资、外汇储备的多少等来决定发行的,超额发行的货币就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薛淑珍等,2008),并且农产品价格波动与货币供应量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对应于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阶段,往往在前期曾出现过货币供应量明显增长的历史;对应于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阶段,往往在前期曾出现过供给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历史,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变化是农产品价格明显变动的必要条件(李国祥,2010)。货币供给对农产品价格变动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性影响,但只能解释9%左右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马龙等,20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冲击大约解释了农产品价格变动的15%(方鸿,2011)。粮食是可囤积的农产品,这是粮食与其他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在物理属性上的典型差异,通胀水平上升将导致投机性存粮上升,并进一步导致粮食价格上升,按照这一思路,粮食价格应对货币供应量更为敏感。
粮食价格波动的另一个焦点是货币冲击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导到粮食价格,当货币供给增加时,是首先引起通胀水平上升,继而粮食价格上升,还是粮食价格上升继而通胀水平上升。现实中通胀水平变化已经反映了粮食价格的变化,并且中国货币供给具有较强内生性,这就意味粮食价格变动可能受到上期货币政策影响,进而影响到下期货币供应量。在实证方面的研究中,卢锋、彭凯翔(2002)采用Granger检验方法认为通货膨胀是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而赵国庆(2008)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粮食价格和货币供应量互为因果。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结论可能的解释是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变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粮食统购统销时期,政府决定上调农产品价格时,必须发行对应数量的货币,所以在这个阶段是粮食价格引发通货膨胀,而在粮食价格放开后,特别是2000年以后,由于国家实施强制结汇制度,央行对冲巨额贸易顺差,被动投放货币,结果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所以这个阶段的特征是通胀引起粮食价格上扬。
综合来看已有一些研究关注粮食价格波动的货币因素,但有几个问题需进一步厘清,一是货币供应变化将对粮食价格造成多大的冲击,粮食价格波动中有多大程度是由于货币因素引起的;二是货币因素对粮食价格滞后影响的滞后期是多少;三是在货币供给冲击过程中,是否首先引起通货膨胀,进而导致粮食价格变动。
三、理论框架和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由于中国尚未建立市场化利率体系,货币数量论作为对现实经济的近似,是分析中国价格水平变化的有效起点(Chow,1987),如果货币供应量与粮食价格序列均为d阶单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意味货币供应量和粮食价格虽然具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但变量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比率关系,可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多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复杂关系。含有N个变量滞后k期的VAR模型表示如下:
Yt为N×1阶时间序列列向量。μt为N×1阶常数项列向量,为向量白噪声,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及不与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β,…,βk均为N×N阶参数矩阵。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可进行方差分解(Sims,1980)。
货币供应量对粮食价格变动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性影响,但解释力度较轻,如果研究中只包含货币供应量、粮食价格两个变量,可能忽略货币供给到粮食价格变动的中间传导渠道,降低研究结论的有效性。根据费雪方程式Mv=PY,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稳定,货币供应量M变化将部分或全部反映到价格P中,引起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通胀水平是反映货币供应量变化的指标,因此可将通胀水平引入模型作为货币供给到粮食价格变动的中间变量。可在公式(1)基础上,建立三变量VAR模型。
公式(2)中 FPt、CPIt、M2t分别表示粮食价格、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的时间序列。在VAR模型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方差分解,分析未来t+s期的yj,t+s的预测误差的方差由不同新息的冲击影响的比例。
由公式(1)得到相应的VMA(∞)表示为:
可知第i个变量yit可以写成:
yit的方差可以分解成k种不相关的影响,因此为了测定各个扰动相对yit的方差有多大程度的贡献,
公式(3)中RVC(Relative Variance Contribution)(相对方差贡献率)是根据第j个变量基于冲击的方差对yit的方差的相对贡献度来观测第j个变量对第i个变量的影响。
(二)数据说明
数据范围从1997年3月~2011年12月,共计178个样本。选用的变量包括:FP、M2和CPI。FP表示粮食价格,M2表示广义货币存量,CPI是消费价格指数,表示社会物价总水平,用以度量通货膨胀水平。
1.粮食价格变量。中国主要粮食品种有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公布的月度主要粮食集贸市场价格,参照卢锋等(2002)的方法采用等权法编制中国粮食价格月度平均价格。数据来源于2004—2012年《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统计年鉴》,时间从1997年3月至2011年12月。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逐步形成和建立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粮食价格体系,粮食集贸市场价格反映了市场的真实价格,是市场对各种因素变化的体现,其中就包括了市场对货币因素的反映。由于粮食价格具有一定季节性,本文采用X-12季节调整法的乘法模型进行调整。
2.货币供给变量。中国货币供应量层次有M0、M1和M2,经多次测试M2与价格指数具有协整关系,本文选择M2作为货币供应量指标,这与大多数文献相同。M2数据来自《中国金融年鉴》1998-2012年。M2是货币存量,为降低数据短期波动,对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化处理,以获得M2长期变动趋势。
3.通货膨胀指标。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当今世界各国经常发生的经济现象,它们都与货币的供求紧密相连,实际上是货币供求失衡的两种表现形式。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那么,就可以用一定时期内物价的上涨率,来判断经济运行中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的程度如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消费物价指数(CPI)来测量通货膨胀。本文CPI数据来源于199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并将其调整为2005年3月为100的定基指数。由于CPI也具有一定季节性,本文采用X-12季节调整法的乘法模型进行调整。
四、实证结果
(一)计量分析结果
VAR模型要求变量是平稳序列或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首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Pillips-Perron(P.P)检验对 FPt、CPIt和 M2t进行平稳性检验,表1给出了检验结果,FPt、CPIt和M2t原序列未能通过检验,一阶差分后△FPt、△CPIt和△M2在1%的置信通过了单位根检验,三个时间序列变量是一阶平稳序列。根据LR、FPE和AIC值确定最大滞后阶数为13,符合月度数据的一般要求。
表1 FPt、CPIt和M2t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基于以上变量设置,VAR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该模型结果可以发现:
第一,影响粮食价格变动的货币因素。1997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滞后1阶、3阶和11阶通货膨胀指标对粮食价格具有显著影响,滞后1阶显著性最强,参数均为正值,滞后1阶的参数值最大,表明通货膨胀对粮食价格有较明显影响,具体表现在通货膨胀出现后的下月就会导致粮食价格出现上涨,并持续11个月左右。滞后1阶至13阶货币供应量对粮食价格没有显著性影响,说明货币供应量对粮食价格没有直接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滞后1阶、4阶和7阶粮食价格均有显著性影响,说明粮食价格具有较强的惯性,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粮食的可囤积性,当通货膨胀水平上升时人们预期粮食价格将出现上涨,导致粮食囤积活动,并进一步推动真实粮食价格上升,这种粮食价格上升时间将持续7个月左右的时间。另外滞后12阶的参数为负值,原因是价格出现超调,12月之后开始向均衡水平回归,这造成参数为负值(马龙等,2010)。
第二,粮食价格、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粮食价格对通货膨胀并无显著性影响,验证了卢锋、彭凯翔(2002)通货膨胀与粮食价格变动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通货膨胀是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粮食价格不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滞后3期、5期和7期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表明货币供应量会影响物价总水平。同时,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惯性,通货膨胀在受到随机因素冲击后偏离长期均衡的趋势会持续一段时间。
第三,滞后11期和12期通货膨胀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性影响,参数值为正值,表明通胀水平上升时,会带来货币供应量增加,中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粮食价格对货币供给没有显著影响。
表2 粮食价格与货币供应量VAR回归分析结果(仅含显著变量)
(二)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的基本思想是,把系统中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个方程新息相关联的组成部分,从而得到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程度。图1显示Monte Carlo方法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粮食价格自身对粮食价格波动的相对重要程度。
图1 粮食价格波动解释的方差分解
图1显示货币供给能够解释粮食价格波动的20%左右,通货膨胀能够解释粮食价格波动的42%左右,粮食价格自身能够解释38%左右。通货膨胀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从出现通货膨胀后的第一个月开始显现,到第10个月达到峰值后逐渐稳定,货币供给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是从货币供给变动后的第5个月后开始出现,在第20个月后趋于稳定。因此可以看出货币供给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小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且粮食价格会迅速反映通货膨胀变化,而对货币供给的反映则是滞后了5个月左右的时间。
图2 CPI变动解释的方差分解
图2显示了通货膨胀方差分解结果,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约有15%的解释力,说明1997年以来我国发生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不是货币供给变动所致。粮食价格只能解释5%左右的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自身能够解释80%左右。从时间上看,粮食价格出现变化会立即反映到通货膨胀指数上,货币供给在6个月后反映到通胀指数上,通胀发生后会持续10个月左右后趋于稳定。
五、主要结论和后续研究方向
根据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和粮食价格三因素之间关系的模型估计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货币供给对粮食价格波动没有显著影响,只能解释粮食价格波动的20%左右,通货膨胀对粮食价格存在显著影响,能够解释粮食价格的42%左右。2.从时间顺序上看,货币供给发生变化,首先引起通货膨胀指数变化,再导致粮食价格变化。在粮食价格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通货膨胀变化这一传导途径。3.粮食价格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力只有5%左右,不是引起通胀的主要原因,粮食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货币因素能够解释通货膨胀的15%,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惯性①。4.货币供应量受到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而粮食价格变动不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化。
上述结论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政府试图抑制粮食价格来控制通货膨胀效果有限,货币当局也无法通过货币供应量影响粮食价格,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调整通货膨胀惯性,并适当调整货币供应量。影响粮食价格的货币因素还包括汇率,本文假设人民币汇率变化包含在货币供应量变动中,虽然这在中国强制结汇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毕竟忽略了人民币汇率弹性正在不断增强这一特征事实,如果能将汇率因素考虑到研究中,并纳入计量分析将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注释]
① 通货膨胀惯性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价格刚性和和经济参与人的后视行为,该命题不是本文研究范围.
[1]Young Chan Choe and Won W.Koo.Monetary impacts on prices in the short and long run:Further Results for the U-nited Stares[J].Journal of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993,(2):211 -224.
[2]Schuhs.G.E.Exchange Rate and U.S.Agrcultur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74,(1):1-13.
[3]Saunders P.J.Causality of U.S.Agricultural Prices and the Money Supply:Further Empirical Evidence[J].American Journal of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8,(3):588 -596.
[4]宋国青,对通胀原因及对策的再反思[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8-1.
[5]薛淑珍,王保忠.当前我国农产品上涨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8):30-31.
[6]李国祥.从主要经济因素分析我国农产品价格走势[J].农业展望,2010,(8):49 -53.
[7]马龙,刘澜彪.货币供给冲击是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吗[J].经济学动态,2010,(9):15-20.
[8]方鸿.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冲击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基于因果图形方法[J].中国农村经济,2011,(8):41-53.
[9]卢峰,彭凯翔.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1987-1999[J].经济学季刊,2002,(4):821 -836.
[10]赵国庆,于晓华,曾寅初.通货膨胀预期与Granger因果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4).
[11]Chow.Gregory C.Money and Price Level Determin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87,(11):319-333.
[12]Sims.C.A.Macroeconomics and reality[J].Econometric,1980,(1):1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