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3-08-27高雁鸿何晓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8期
关键词:检查法失语症言语

高雁鸿 粟 茂 何晓娜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城医院康复科,云南 曲靖 655000

将我科2010年至今脑卒中后语言障碍的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针刺金津、玉液复合语言肌肉运动功能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失语与传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60例住院患者均有语言障碍,经头颅CT和MRI确诊,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无明显视听障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颁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和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确诊为中风失语症患者[2]。

1.2 排除标准 严重视听障碍者,老年抑郁症患者。

1.3 分组 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的的办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2岁,平均55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45~75岁,平均53岁。两组患者性别经ⅹ2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年龄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病程均低于2月,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主穴:金津、玉液,配穴哑门、廉泉、通里 (双侧)、太溪 (双侧)。操作方法:患者清洁口腔后,取坐位,用普通毫针点刺金津、玉液不出血或少出血为度。各4~5次,不留针。体针配穴均采用毫针直刺,平补平泻手法进针。

治疗组根据语言功能测评结果制定一对一人工个性化康复训练治疗计划,包括心理行为干预,基础训练包括口唇的运动训练、舌的运动训练、软腭抬高训练,渐进性语言训练法,针对性语言训练。治疗组每天针刺1次,连续针刺4周,体针留针30分。语言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不低于1小时,共治疗4周。

对照组: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3]。操作方法: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凿法、三阴交用提插补法,极泉、尺泽、委中用提插泻法。体针配穴取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

1.5 疗效评定

1.5.1 功能评分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法》[2]的记分标准进行评分测定,分别记录谈话、理解、复述、命名的得分前后对比。

1.5.2 失语程度 采用波士顿诊断失语症检查法 (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3]来对失语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分级标准:0级:无意义的言语或听觉理解力;1级:言语交流中有不连续的言语表达,大部分需要听者去推测,询问或猜测,可交流的信息范围有限,听者在言语交流中感到困难;2级:在听者的帮助下,可能进行熟悉话题的交谈,但对陌生话题常常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使患者、检查者都感到进行言语交流有困难;3级:在仅需少量帮助下或无帮助下,患者几乎可以讨论所有日常问题。但由于言语和理解力的减弱,使某些谈话出现困难或不大可能;4级:言语流利,但可观察到有理解障碍,但思想和言语表达尚无明显限制;5级:有极少可分辨得出的言语障碍,患者主观上可能有点困难,但听者不一定能明显感觉到。

1.5.3 总疗效的判定 疗效标准采用北京医院失语症检查法[4]可以分为基本治愈:失语症的严重程度进步2级以上;显著进步:失语症的严重程度进步2级;进步:失语症的严重程度进步1级;无进步:失语症的严重程度进步不足1级。

1.6 统计方法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自发言语、理解、复述、命名等方面的功能评分比较,在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以上四个方面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后在自发言语、理解、复述、命名四个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自发言语 理解 复述 命名治疗组 治疗前 30例 3.47±2.89 86.71±42.33 20.43±19.21 18.20±19.49治疗后 30例 9.73±4.75☆▲ 123.67±37.06☆▲ 37.97±22.48☆▲ 36.33±17.20☆对照组 治疗组 30例 3.83±2.93 77.66±45.72 4.93±5.65 19.86±18.17治疗后 30例 7.47±2.98☆ 9.83±43.75☆ 13.13±6.77☆ 29.17±14.35☆

2.2 失语程度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失语程度有显著改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治疗后失语程度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失语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失语程度比较

2.3 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总疗效比较

3 讨论

由于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针刺与康复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国内的使用和研究有限。当下需要为这种新方法找到更多的理论及实践的证据证明本方法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本研究结论证明针刺与语言康复结合起来可以取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的疗效。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在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证据。希望能够为这种全新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技术的推广提供一些帮助。

[1]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高素荣.失语症[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2-33,265-280.

[3]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20.

[4]张慧敏,等.针康法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79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52(10):855.

猜你喜欢

检查法失语症言语
失语症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失语症常用评价方法及其信效度概况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中国代表性森林经营技术模式对比研究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5种同名异型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