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坚持市场导向 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

2013-08-27穆晨林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办公室

中国畜牧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蝗虫农牧民草原

文│穆晨 林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办公室)

2012年,新疆共完成虫害防治面积1449万亩,其中化学防治238万亩,生物防治1211万亩(牧鸡牧鸭治蝗584万亩、椋鸟控制527万亩、植物农药防治68万亩、生物制剂控制32万亩),生物防治面积占83.6%;完成草原鼠害防治1853万亩,其中生物防治1765万亩(其中招鹰控制1455万亩,放狐控制113万亩,C型、D型肉毒素防治197万亩),物理防治88万亩。防除毒害草面积421.5万亩,治理牧草病害33.83万亩。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和草原生境恶化加剧,导致蝗虫发生呈增长趋势,成为新疆天然草原上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影响该区农牧业生产和草原生态环境改善。为改变这一现状,有效控制草原蝗灾的发生,新疆大力开展了以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为目的的草原牧鸡治蝗推广工作,经多年实践取得成功,不但控制了草原蝗害,避免农药对草原带来的污染,还为当地农户增加收入,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 是实现草原蝗虫可持续治理的根本途径之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草原牧鸡牧鸭治蝗工作,成立牧鸡治蝗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筛选、确定牧鸡、牧鸭品种;编制技术手册和明白纸,实施技术培训,发放优良牧鸡牧鸭;组织伊犁、塔城、阿勒泰、哈密等重点地州(市)草原技术推广人员送科技下乡进村、包户服务、结对帮扶,指导牧鸡牧鸭饲养、放牧治蝗工作。

2.加强宣传引导。始终把示范宣传作为牧鸡牧鸭推广工作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牧鸡牧鸭治蝗的重大意义、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利用“科技巴扎”、“赶集日”等时机,采取“宣传车”、印发宣传单等形式,组织专业宣传队深入牧区进行宣传,让广大农牧民深切认识到,牧鸡牧鸭既可以增加家庭收入、脱贫致富,又可以保护草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同时,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办法,认真开展牧鸡牧鸭发放仪式等宣传活动。在塔城、哈密等地举行了草原牧鸡牧鸭发放仪式等系列活动,取到了很好的宣传、示范和带动作用。

3.强化技术指导。统一编制了《牧鸡养殖规程》,对养殖牧鸡的品种、时间、育雏方式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同时摸索总结了一些养殖方面的理论数据,即每群治蝗牧鸡数量500~2000只为最佳,每户牧户养殖数量以100~200只为最佳,并用汉、维、哈三种文字印制,做到通俗易懂,一看就会;成立了专业技术指导队伍,各地由草原保护工作者、兽医专家和有山区养殖牧鸡经验的土专家组成专业技术指导组,深入蝗虫发生严重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根据草地类型、温度、湿度、雨量、蝗虫密度等条件,将适宜放养牧鸡的区域进行划定,同时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和技术指导,解决了牧民放养牧鸡的后顾之忧;因地制宜地建立育雏基地,按标准统计育雏,待育雏超过30日龄后(各种疫苗已进行全部接种),再转至合作社或养殖场的基地,然后进行1~2周的放养驯化,再发放到牧民手中(达40日龄以上),使放养的牧鸡成活率达到95%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牧民养殖牧鸡的积极性;建立转场制度,加强对养殖户的管理和服务,以100平方千米为一个片区,各养殖户必须在划定区域以500~2000只牧鸡为单位进行放养,每群鸡在一定区域放养的时间不超过7天为宜,以确保牧鸡吃完蝗虫后,对草场不造成大的危害。

4.坚持市场导向。紧紧抓住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牧民收入为出发点,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牧鸡牧鸭治蝗。建立牧鸡牧鸭合作社,吸引社会合作组织参与牧鸡牧鸭,从幼雏的生产、饲料的供给、疫情的防治、放养转场到成品鸡鸭的回收实行一条龙服务,实现产销一体化,切实保证农牧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激发他们参与牧鸡牧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伊犁那拉提、阿勒泰喀纳斯、博州赛里木湖等旅游区位的优势,发挥沙湾大盘鸡等地方名小吃的品牌效应,突出蝗虫鸡鸭“绿色”、“生态”的特色和优势,注册牧鸡牧鸭商标,促进牧鸡牧鸭大规模推广和新疆草原牧鸡牧鸭产业化形成。

二、主要经验

1.新疆旅游优势和特有的饮食文化为发展牧鸡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疆旅游业带动了旅游区经济的发展,绿色食品成为了旅游区吸引游客的一块金字招牌。这也为牧鸡牧鸭赢得了商机,找到了销售市场,解决了制约牧鸡牧鸭治蝗大规模推广的难题。特别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绿色、环保、无公害”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这为发展牧鸡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塔城地区沙湾县以“大盘鸡”形式每年销售的牧鸡超过百万只;昌吉州阜康市利用天池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在阜康市三工河乡开工建设瑶池草原虫草鸡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一期投资400万元,建鸡舍25栋,投入牧鸡5万羽。

2.政策引导、合作化养殖为壮大牧鸡治蝗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把牧鸡牧鸭纳入农牧业生产的补贴范围,降低小额贷款的门槛和条件,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牧鸡牧鸭补贴、扶持、奖励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物防治经费的使用效益,把牧鸡牧鸭治蝗经费列入防治专项经费预算,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牧鸡牧鸭推广工作。有的地州县还将牧鸡治蝗纳入科技推广项目,精心组织实施。通过发放补贴、提供鸡鸭苗、免费防疫、物质奖励等方式,鼓励和扶持广大农牧民投入到牧鸡牧鸭治蝗工作中来。大力推进“绿色、无公害”大盘鸡原料基地建设,野迷离原鸡保护场建设,大力发展、扶持草原牧鸡养殖合作社,出台优惠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千方百计解决合作社在育雏、驯化、发放、牧放、销售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合作化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大力推广牧鸡治蝗,大规模发展牧鸡养殖为农牧民增收开辟新渠道。退牧还草对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禁牧休牧工作的推进,牧民的收入也相应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在草场上放养牧鸡治蝗,既控制了蝗害,保护了草原生态,极大地降低了治理蝗灾的成本,同时又增加了收入,实现了治理蝗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双赢”目的。

猜你喜欢

蝗虫农牧民草原
你真的认识蝗虫吗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都2020年了,人类为啥还拿蝗虫没辙?
人多势众的蝗虫
蝗虫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