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整合相关项目 探索推广新模式
2013-08-27
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连续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项目。2006—2010年,完成草地建设140.87万亩,其中人工草地37.79万亩,改良草地68.28万亩,围栏封育34.62万亩,棚舍建设92917.8平方米,饲料加工机械687台,青贮窖4152立方米。到目前为止,2011年建设任务基本完成,2012年退牧还草工程继续在晴隆、德江、威宁、赫章和大方等5县实施。7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业务部门精心指导,广大技术人员与农户艰苦努力,基本完成了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项目区山清水秀,农民增收,草地建设、种草养畜已成为石漠化治理和农民增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工程实施成效
贵州省通过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岩溶草地治理效果明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凸显,是一项生态治理、农民增收、利国富民的好工程。
1.草原生态明显改善。草原植被明显恢复。项目区通过采取人工种草、草地补播、围栏封育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绿色植物覆盖率。据测定,围栏封育草地覆盖度从原来的38%提高到80%以上;改良草地从54%提高到85%以上,产草量1500千克/亩;人工草地产草量达3000~5000千克,覆盖度95%左右,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草地群落和土壤结构得到优化。工程区草原植物种群优化,优良牧草比例增加,毒杂草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结构有所改善,人工草地土壤每年增加有机质2%,改良草地土壤每年增加有机质0.8%。
草原生态功能逐步改善。工程区随着植被盖度的提高,土壤根系量增加,草地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有所增强,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监测表明,25度以上的坡耕地,每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1.26吨,15度以上坡耕地,每年减少泥沙流失0.62吨。
2.农民收入大幅提高。通过围栏封育、草地改良和建植人工草地,草地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项目区每年增加牧草产量150多万吨,使项目区草畜关系得到改善,载畜量大幅度提高,共新增载畜量50多万个羊单位,新增产值5亿多元。
3.发展方式优化调整。通过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了该省草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大大改变了过去传统的饲养模式,变放牧为舍饲或半舍饲,使生态畜牧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省畜牧业产值2012年达到421.55亿元,是2006年的189.79亿元的2.2倍。
二、主要措施与做法
1.整合项目,配套建设。各项目县整合科技扶贫、石漠化治理以及国土、水利、交通、电力等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有关项目资金配套投入岩溶草地治理与发展草地畜牧业,在重点乡镇建立种草养畜示范基地。通过项目整合,实现“四配套”,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技术人员、生产设施及技术设备相配套相适应。目前项目区均水通、路通、电通,均建有良种繁育基地、杂交肉羊生产基地、优质高产草地、人工授精点等,羊舍整齐,技术人员落实,技术设备配套实用。
2.创新机制,保证成效。各项目县积极探索运行管理模式,确保石漠化治理效果。晴隆县继续推行和完善“中心/公司 + 基地 + 农户”等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即以技术干部为主成立草地畜牧业服务中心,中心建立基地,基地对农户进行示范和技术服务,农户通过养畜协会组织起来,接受中心和基地的管理,并通过协议明确各方的义务、责任和权益,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德江县在草地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项目投资建设、大户承包、分区划定、落实责权、强化管理的运作方式,对封育、改良建设的草地进行划定,界定经营权、管理权、使用权,明确承包人,签订承包合同,政府颁发《经营许可证》,承包人持证经营,并按照方案分片、分类建设,建成一片、移交一片、利用一片;建立草畜平衡制度,由县草原监理站核定草地载畜量,农户严格按照核定的载畜量饲养家畜,严禁翻耕和超载过牧,确保草地永续利用,对破坏草地及有关设施的行为,公安部门配合草原监理站给予严厉打击,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让草地建设健康发展,石漠化得到有效遏制。
3.科技支撑,服务到位。各项目县与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及时解决生产实践和项目实施中的关键技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晴隆县与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草业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长期保持技术合作关系,并就生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赫章县依托兰州大学草地科技学院创建草地科技示范园区。威宁县开展国家级草原生态保护科技示范区建设,提升工程区技术支撑水平。
4.生态优先,产业支撑。退牧还草工程是一个生态为主要目的的工程。但是,如果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没有积极性,草地建设成果也不能持久。而且,贵州雨热条件非常适合牧草生长,草地在适度利用条件下更稳定持久。各地在草畜平衡前提下,结合项目实施打造产业。晴隆县围绕草地建设大力发展养羊业,与新西兰合作,引入资金2.03亿元建设肉羊加工厂,年屠宰加工能力120万只,已初步形成优质肉羊饲养、加工、销售的产业体系;德江县围绕工程区,着重打造三个种草养畜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