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蚯蚓粪土壤改良剂克服草莓连作障碍的效果

2013-08-23王永和高亚娟李建龙盛海君钱晓晴

江苏农业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改良剂草莓用量

王永和, 高亚娟, 李建龙, 杜 岩, 盛海君, 钱晓晴

(1.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盐城 224051;2.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3.扬州瑞华环境与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9)

随着草莓种植年限的增加,近年来草莓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1-2],严重影响了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克服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主要有科学灌溉[3]、合理轮作[4-5]、施用有机改良剂[6]、土壤消毒灭菌[7-9]、接种有益微生物[10-12]、选育拮抗品种[13-14]等,这些方法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蚯蚓是常见土壤动物,其粪便含有较高速效养分和多种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对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15]。本研究试图利用蚯蚓处理牛粪所产生的粪便作为基础原料,制得改良剂对草苺连作障碍土壤进行改良,通过设置改良剂用量研究其对草莓的长势和产量影响,以及连作土壤中微生物区系、水溶性盐分、营养成分的变化,综合评价改良剂的应用效果,为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效克服草莓连作障碍提供一条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于盐城张庄草莓合作社进行。供试土壤为草莓连作4年的土壤。所用改良剂由蚯蚓处理牛粪所得蚯蚓粪,配合7.5%的熟石灰,经机械搅拌、造粒成型而成。改良剂含N 0.088%、P2O50.050%、K2O 0.150%,pH 7.9。设定改良剂的用量分别为0 kg/m2、1.5 kg/m2、2.0 kg/m2、2.5 kg/m2、3.0 kg/m2、3.5 kg/m26 个水平,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6 m×2 m,3次重复。8月15日每个小区随机耕施入K2SO4型复合肥450 g、过磷酸钙750 g,生物有机肥1.5 kg作为基肥;8月27日移栽,9月8日草莓活棵后每小区追施尿素60 g;11月15日、1月25日、3月10日分别追施K2SO4型复合肥165 g、150 g、150 g。其他栽培措施与大田相同。定期测定草莓生长指标、土壤的化学性质。

1.2 取样与分析

于2013年2月10日采用多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混合风干,磨细过筛,备测。

1.2.1 草莓生长形态指标及产量测定 于2012年9月10日观测记录草莓移栽后的初始株高和分枝长度,165 d后测量株高、分枝长度和测定产量。每个改良剂用量处理选定代表性草莓10株,取平均值。

1.2.2 土壤微生物种群测定 土壤微生物种群的测定采用稀释平板法。细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混菌法培养,真菌采用马丁氏培养基混菌法培养,放线菌采用高氏一号培养基表面涂布法。3类微生物分别在接种培养24 h、36 h和48 h后观察计数,计算1 g干土的含菌数,公式为:

1 g土壤含菌数=[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接种量毫升数 ×(1-含水量)][16]。

1.2.3 土壤pH分析 采用pH计进行测定(水土比为 2.5∶1.0)[17]。

1.2.4 土壤可溶性离子含量测定 水溶性 K+、Na+含量的测定采用蒸馏水浸提-火焰光度法[17];水溶性Ca2+、Mg2+含量的测定采用蒸馏水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7];HCO-3含量的测定采用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17];Cl-含量的测定采用 K2CrO4指示-硝酸银滴定法(莫尔法)[17];NO-3含量的测定采用 KCl浸提-紫外分光光度法[17];SO2-4含量的测定采用铬酸钡间接原子吸收法[18]。

1.2.5 土壤养分分析 测定项目为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测定方法参见土壤农化分析[17]。

1.3 数据分析

采用Office 2007和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改良剂不同施用量对草莓生长情况的影响

草莓移栽生长165 d时,不同处理草莓植株的株高、分枝长度增加情况和产量如表1所示。

表1 改良剂不同施入量对株高、分枝和产量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modifier dosage on plant height,branching length and production

从表1中可以看出,改良剂用量为2.0 kg/m2时,草莓株高、分枝增加最多,长势最强,草莓最终产量也最高,其次是改良剂用量为2.5 kg/m2处理。改良剂施用量低于2.0 kg/m2时,促进生长效果不明显,加入量超过2.0 kg/m2则会抑制草莓的生长。

2.2 改良剂不同施入量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施加改良剂后,对土壤中微生物区系进行了计数,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细菌数量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而增长,真菌、放线菌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缓慢增长。真菌数量与细菌数量的比值(F/B)是评价土壤生物性质的重要指标。F/B低土壤中真菌少,植物土传病害轻[19]。改良剂施入土壤后,土壤中F/B值均有所下降,其中改良剂用量为2.0 kg/m2时下降最多,其F/B值为0.085,仅为对照的1/5,说明在此用量下,改良剂效果最好,土壤微生物环境显著改善。

表2 改良剂不同施入量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Table 2 Changes of microorganism counting after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oil amendment

2.3 改良剂不同施入量对土壤pH值和盐分的影响

施入改良剂后土壤pH值和盐分的变化如表3所示。

表3 改良剂施入量对土壤pH值和总离子之和的影响Table 3 Changes of total ion contents and soil pH value after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oil amendment

随着改良剂施入量的增加,土壤中总离子之和先减少后增加。在改良剂用量为1.5 kg/m2、2.0 kg/m2时土壤中总离子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最小值(改良剂用量为2.0 kg/m2时)与空白对照相比下降了37%。改良剂施用后土壤pH均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改良剂能显著改善土壤酸化的现象。

2.4 改良剂不同施入量对土壤水溶性离子含量的影响

为进一步讨论改良剂的效果,对土壤中各水溶性离子含量进行了测定,见表4。与空白对照相比较,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土壤阳离子中 K+、Na+、Mg2+变化幅度较小,当改良剂用量为 3.0 kg/m2时,K+、Na+含量增幅仅为 17.10%、10.02%;而Ca2+的浓度则出现大幅度变化,增幅达55.84%。随着改良剂的施入量增加,土壤中4种阳离子含量减少,在改良剂用量为2.0 kg/m2时达最低值,之后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与草莓旺盛生长对离子选择吸收有关。阴离子中,含量最多的是

NO3-离子,其变化趋势为随着改良剂施入的增加先迅速减少后缓慢增加;Cl-、HCO3-与NO3-的变化趋势相同含量随改良剂的增加缓慢增加,但是增加幅度较小。草莓所能承受Cl-的浓度较大,其含量对草莓的影响不大[20]。

表4 改良剂不同施用量对土壤中各水溶性离子含量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oil amendment on water-soluble ions contents

2.5 改良剂不同施入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施入改良剂后,土壤中有机质、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的变化见表5。随着改良剂施入量的增加,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的含量则随着改良剂的加入先增加后减少,在改良剂用量为2.0 kg/m2时达最低值,此后速效钾含量回升,均显著高于不施改良剂对照。氨态氮、硝态氮含量总的变化趋势为随着改良剂施入量增加而先减少,在改良剂用量高于1.5 kg/m2时,两者含量开始增加。综合分析,适量施用改良剂(2.0 kg/m2)能较好地满足草莓生长对氮、磷、钾及有机质营养的需求。

表5 改良剂不同施入量对养分含量的影响Table 5 Changes of nutrients in soil after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oil amendment

3 结论

改良剂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施用后,从草莓长势看,其株高、分枝及产量增加;在土壤改良方面,施用适量改良剂(2.0~2.5 kg/m2)后土壤的微生物区系、pH值、总盐分量、养分含量更适合草莓生长的需求。综合草莓长势和产量表现、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养分供应、节约成本、防止次生盐渍化发生等因素,改良剂的推荐用量为2.0 kg/m2。

[1]史宝胜,郭润芳,尹家凤,等.3种防治剂对重茬大棚草莓生长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12):38-41.

[2]于立杰,梁春莉,于强波.草莓连作障碍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18-13119.

[3]孙令强,耿广东,王 倩,等.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解决途径[J].西北园艺(蔬菜),2005,17(1):4-6.

[4]CAROL M,MALCOLM G,ATKINSON D.Effect of soil cultivation and plant spacing on the growth and cropping of strawberry[J].Scientia Horticulture,1988,37(1):61-70.

[5]张端喜,范学臻.草莓连作障碍发生原因及克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40(23):126-129.

[6]罗 军,刘 慧,张新春,等.大棚草莓连作障碍克服方法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143-144.

[7]CAL A D,MARTINEZ-TRECENO A,SALTO T,et al.Effect of chemical fumigation on soil fungal communities in Spanish strawberry nurseries[J].Applied Soil Ecology,2005,28(1):47-56.

[8]王素素,杜国栋,吕德国.土壤高温处理对连作草莓根系呼吸代谢及植株发育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1,28(2):234-239.

[9]张卫东,王崇旺,秦 岭.保护地草莓使用太阳能+石灰氮+秸秆高温闷棚土壤消毒的方法与效果[J].北京农业,2010,29(28):177-178.

[10]李廷轩,张锡洲,王昌全,等.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进展[J].西南农业学报,2001,14(6):103-107.

[11]薛 清,来航线.放线菌制剂对连作草莓开花及结果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33(6):177-179.

[12]马 艳,李艳霞,常志州,等.强化拮抗菌有机肥在连作大棚草莓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6):1459-1467.

[13]齐永志,甄文超,代 丽,等.连作条件下不同品种草莓生长发育和根部病害发生状况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374-378.

[14]吴凤芝,赵凤艳,刘元英.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综合分析与防治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31(3):241-247.

[15]贺淹才.蚯蚓对改良土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42(6):42-44

[16]吴金水,林启美,董巧云.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5-26.

[17]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78-196.

[18]何承顺,范 晖,汪 军.火焰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土壤水溶性硫酸根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7,28(5):238-240.

[19]甄志先,尹家凤,史宝胜,等.大棚草莓重茬栽培土壤根际菌物和线虫数量变化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5,20(4):48-51.

[20]AMINA S,ANNA J,KEUTGEN N G.The influence of NaCl salinity on growth,yield and fruit quality of strawberry cvs.‘Elsanta’and‘Korona’[J].Scientia Horticulture,2005,103(3):289-303.

猜你喜欢

改良剂草莓用量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新型复合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石灰和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草莓
英文目录与摘要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离子色谱法测定面制品和面包改良剂中的溴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