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队伍的建设与探索

2013-08-23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11期
关键词:队伍实验室岗位

王 冰, 周 围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 100044)

0 引言

物理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冯端教授有一句名言:“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现代大学的心脏”[1]。的确,实验室在高校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正处于一个投资力度大、建设速度快的发展时期。虽然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很多高校仍然普遍存在不惜花重金引进先进技术、采购各种贵重精密仪器设备、搞实验室装修等实验室硬件建设,而忽视实验队伍建设[2]。实验队伍作为高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日常管理的核心,对保障整个高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只有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良好的实验环境,没有懂技术、善管理的实验人员,再好的仪器设备也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作用,不能有效地为高校学科建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更不能为大学生开展课程实践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提供有力的平台保障。如何搞好高校实验队伍的建设,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1 高校实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实验队伍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依然存在。

1.1 实验队伍人员构成复杂且整体素质偏低

现有高校实验队伍人员的构成非常纷繁复杂,有正式编制的,也有非正式编制的[3]。正式编制的实验人员有长期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也有从其它岗位转来的。非正式编制的人员主要以外聘的合同工为主,也有部分实行人事代理的人员。一些高校为吸引一些特别的优秀人才来校工作,将其配偶随意安排到实验室工作的情况也屡见不鲜[4]。这些人员的工作经历和受教育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由于高校在实验室用人、进人的机制上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目前实验队伍人员构成结构的不合理,实验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学历偏低,中青年偏少且经验不足、思想不稳定,年长者偏多但技术陈旧、进取心不足[5-7]。

1.2 实验人员地位和待遇偏低

高校实验人员工作一般采用坐班制,其日常工作琐碎繁杂,如实验设备台账的管理、实验设备的例行维护保养、实验室的消防安全检查、水电线路的正常保障、实验室的卫生清扫、实验人员的排班和值班、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指导、危险生化及放射物品安全存放、课前实验设备的准备、课中实验的讲解及设备的故障排除、课后实验设备的检查及归位、社会服务工作等,但实验人员所做的这些日常工作又难于量化[8-9],不像任课教师上课、从事横、纵向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等工作量那样容易定量计算。所以,多年来在高校中实验人员受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教师,把实验人员称为“教学辅助人员”或“教辅”[10]。在每月工资标准上,一名实验师比同级的讲师就低,年终岗位绩效工资发放上更是如此。甚至在退休后,实验人员的待遇都比同级教师也低。实验人员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岗位职责也不明确[11],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年终绩效工资发放多采用“大锅饭”分配形式,缺乏奖惩和激励机制。

1.3 实验人员受训学习机会少且发展空间有限

虽然近年来实验室硬件建设力度在加大,但实验人员的编制却没有相应的增加,优秀实验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小牛拉大车的局面,使实验人员工作量加大,业务学习时间减少。实验人员每天上班多忙于一些实验室日常事务性的工作,高校很少为他们提供参观学习、培训进修和参加相关会议的时间、机会以及相关的资金资助[12]。另外,实验人员的职称评定制度也不完善,很多高校实验系列没有正高职[13],并且每年实验系列职称晋升和晋级的名额少之又少,而且这区区几个名额还要由全校实验系列的人员共同去争,难度可想而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高校中,主动提出要转岗到实验系列的任课教师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一些实验技术人员努力争取将职称转成教师或研究系列以谋求的更大发展。

2 加强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改革措施

多年来,高校实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造成了实验队伍不稳定、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成就感差,存在出工不出力、人浮于事的现象,致使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资源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科研创新能力偏低,所以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和《国家中长期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等文件为指导,努力构建适应当前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实验队伍新体系。

2.1 改革用人机制,构建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

高校应以事业单位实行全员岗位聘用为契机,冲破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进行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彻底打破进人难、用人难、退人难的尴尬局面,与时俱进,实行岗位管理,合理设岗,优化结构,竞聘上岗,使岗位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①建立完善实验人员的年度及聘期考核评聘机制,对考核不合格正式编制的实验人员进行换岗、档案转到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去待岗直至解除聘用合同。对不合格非正式编制的实验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另行公开招聘符合岗位履职要求的新人。不唯学历,唯能力;不看职称,看业绩;不比年龄、比敬业。大胆提拔起用现有实验队伍中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乐于奉献、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开拓精神的实验人员作为实验室负责人,带领实验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评优、技能比赛、专题讲座等活动,通过传、帮、带,逐步提高整个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② 在严把实验人员准入关的同时,高校应制定并实施吸引优秀实验人才的优惠政策,在每年人才引进计划中,要为实验队伍建设预留一定的名额,以便引进较高层次的实验专家、技术骨干、海外留学人员等;③ 高校每年可根据实验室建设的需要接收一定量的热爱实验室工作的优秀博士、硕士充实到实验队伍中[14]。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地引进高素质的实验人员,将先进的技术、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的管理理念引入到实验室,不断充实壮大实验队伍,促进实验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近几年,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非常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工作,根据学院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要求,先后引进了多名本校毕业的博士生和海外留学人员充实到实验室队伍,更好地保证了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 健全实验人员工作考核制度和激励政策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应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充分发挥实验人员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提高高校整体竞争实力中的作用,对实验室工作进行归纳、分类、量化,不能量化的工作采用民主评议、群众推荐等多元化的评价管理办法[15],建立健全实验人员工作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①按需设岗、以岗定人,按各级岗位的履职要求制定其岗位职责要求、履职基本要求、任期目标要求及承担常规工作任务要求等四个层面工作目标。提高工资待遇,实行奖惩罚懒的工作激励机制,按岗位履职要求分年度和聘期来考核受聘实验人员的工作量,实行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精神。②树立尊重实验人员,切实摆正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地位和分工,重视并认可实验人员的工作,在高校中营造一个任课教师和实验人员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我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在总结2008年上一轮聘任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的发展要求,创新岗位管理和考核制度,在2012年新一轮聘任工作中制定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新一轮聘任各级岗位履职要求”等文件,将实验人员分为正高四级、副高一级、副高二级、副高三级、中级一级、中级一级和二级、助理一级和二级、实验员等8个岗位等级,前6个岗位等级的每一个又以工作侧重的不同分为实验教学型、平台建设型、实验室管理型和复合型等四个类型,并明确了各个不同等级及类型岗位的履职要求,按岗聘人,体现公平、公正,进一步规范实验人员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16],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广大实验人员的好评。

2.3 大力拓展实验人员发展空间

高校应制定实验人员在职培训制度并设立专项培训经费,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对实验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资格培训等,也要鼓励实验人员去考察学习、短期进修、读在职研究生,尽其所能地为实验人员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加大对实验人员的进修培训力度,让实验人员“充电”,使他们感觉到受重视的同时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实验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在职称评定上不应采用与教师同样或近似的标准,而是应多一些对实验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指标要求,少一些对论文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指标要求,对在某些方面做出特别突出成绩的实验人员,其职称应可以破格晋升或晋级。我校非常重视实验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在我校“关于2011年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聘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学校特别重视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要优先考虑把在实验教学、开设创新性实验、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到较高级别岗位上”。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使我校的实验人员看到了希望,有了努力的方向。

3 结语

高校实验队伍建设之路任重道远,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多部门的通力合作,要充分认识实验工作和实验人员的重要性,要改变传统观念,不断创新,大胆改革现行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工资制度,制定和逐步完善实验人员聘用、管理、考核等相关制度,多方位、多渠道引进人才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多层次的实验队伍,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创新服务。

[1] 冯 端.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从卡文迪什实验室看实验室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3.

[2] 胡传坤,高建民.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现状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210-212.

[3] 范姣莲,王海波.对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1-14.

[4] 王玉清.高等学校创新型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94-197.

[5] 罗 玲,汪海琴.提高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59-160.

[6] 黄永琴.实验队伍建设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56-158.

[7] 余志华,王广君,王 宏,等.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开放实验教学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11-213.

[8] 刘浴辉,陈少才,罗文君.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11-313.

[9] 魏 伟.实验技术人员定量考核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2):128-131.

[10] 蒋志坚,王佳,何伟良.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10-112.

[11] 徐丽桂.浅谈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165-166.

[12] 林海旦,吴立群,樊 冰.高校实验队伍建设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73-174.

[13] 李五一,孙健.完善实验系列职称评聘体系,促进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3-5.

[14] 赵庆双,闻星火,李 明,等.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12.

[15] 朱玉华,凌玮,杨正宏,等.按岗设奖同岗竞比——浅议高校实验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32-135.

[16] 张少翃.高校实验人员激励机制的缺陷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37-139.

猜你喜欢

队伍实验室岗位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