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①

2013-08-23武东海尚瑞花刘思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4期
关键词:教练员羽毛球教练

武东海 尚瑞花 刘思华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 广东广州 510275)

现代羽毛球比赛是在高度竞争和强烈的对抗性中进行的,比赛情况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这就要求羽毛球运动员不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随着运动竞赛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素质与运动竞赛成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我国对运动心理训练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通过20多年的积累,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关于国家优秀运动队解决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理障碍问题,也普遍得到了教练员与运动员的认可。[1]现在,我国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已经到了崭新的阶段。我国的运动心理学工作者长期驻扎到国家队进行跟踪服务,尤其在为世界杯、亚运会、奥运会及世界锦标赛等国际大赛直接服务的时候,不同项目的心理训练特点,配合不同的心理调控方法及措施,有目的的进行心理训练,让运动员很快的掌握心理训练的方法,清除心理的障碍,给运动员在参与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提供了保障。

经过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分析得出,运动员心理训练是采用不同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和心理,教会运动员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好在比赛中发挥对应的心理适应水平。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从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自身调节能力、分析与认识能力、教练主导作用等几个方面入手,并借助认知科学、脑科学、人体科学等现代最新科学研究手段与成果,对其进行开发性、创新性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2]为推动广州市,进而促进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市业余体校羽毛球队队员21人,其中男10人,年龄段为11~16岁,体重分布为48.2~61.7kg,平均训练年限3.60年;女11人,年龄段为10~17岁,体重分布为32.5~55.3kg,平均训练年限为3.65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查阅有关运动心理训练方面的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从2013年2月28日至3月21日在天河区、海珠区、番禺区的业余体校羽毛球运动队中随机抽样发放问卷31份,回收问卷30份,回收率为96.7%,有效调查问卷30份,其中教练员有效问卷为10份,队员为20份。

1.2.3 专家调查法

对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进行调查访谈。

1.2.4 访谈法

对业余体校羽毛球球队教练及个别队员进行访谈。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所调查训练队心理训练的现状

对广州市业余羽毛球训练队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跟踪调查,虽然这些训练队属于业余的(平时都在各自的学校正常的读书)训练性质,可是其训练的方式和方法却是很有计划的,唯一缺乏的就是对运动员心理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这造成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与真实水平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像在平时训练中那样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因为训练方式枯燥、单调,使运动员常表现为机械、盲从、找不到目标,只会反复的练习,而考虑不到训练效果,只为完成任务,有了错误也不找问题何在。教练员为队员安排一些初级的羽毛球动作和游戏,开始队员还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因为训练方式的乏味和单调,导致运动运失去兴趣。因为在培养运动员专项运动所需的气质、兴趣、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情感和意志品质、发展专项运动员的想象力的时候,心理上的训练很容易被忽视。在羽毛球技术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只顾着做动作,忽略动作的理论重点、难点。因为运动员存在个体的差异,运动员掌握动作的快慢也不一样,有些教练在帮助运动员理解技术动作过程中总会太过着急,还会有一些教练对队员进行打骂,从而使运动员造成害怕、紧张的心理,最终失自信心与斗志。如果这样的情况不得以改善,势必导致队员和教练之间的关系紧张,也会影响到训练的实效。

表1 进行心理训练必要性的调查

表2 教练员对队员进行心理训练情况的调查

表3 比赛中队员表现的状况

对教练和队员进行了关于心理问题是否对比赛造成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回收的30份问卷可以看出,许多队员和教练认为开展心理技能的专项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开展心理技能训练太费时间,而且结果的不肯定性也让他们比较犹豫,基于没有专业的人员等因素,对这项工作持犹豫和怀疑态度(见表1)。

从表2可以看出,教练员对队员进行心理训练并不是经常进行的,并有较大的偶然性,而且通过访谈得知,部分教练考虑到专项训练时间不够充足,并不愿意“耽误时间”进行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作为羽毛球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练员是应该在训练中进行足够的、适当的心理训练的,并以此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这些业余体校的教练员都是有丰富的教学和训练经验,也清楚的认识到心理训练对羽毛球比赛和训练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之所以没有很好的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主要原因在于:在规定的训练大纲中技战术是主要的训练内容,主要目的是提高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并没有专门规定的心理训练内容;又因为是业余训练性质,队员的训练时间本就不够充足,而且个别队员也不够配合。

2.2 在各种级别比赛中队员表现的状况

通过现场观察统计和录像带观察统计的方法,跟踪测试全市与市际羽毛球比赛共32场,成绩并不尽如人意,其中由于运动员无法进行心理自我调节而造成比赛失误的占全队人数的56%。(见表3)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太过兴奋。赛前过早的兴奋,将身体上能量提前消耗。表现为眠、尿频、食欲不振、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急于比赛。虽然有十足的信心,可是因为用力过猛、太大,导致击球动作不标准,对落球点没有很好的掌握,会难以发挥本身的比赛水平。(2)太过紧张。因为没有正确认识比赛,对于个子高、实力强的运动员太过紧张,从而变得焦虑、恐惧,心里极度压抑。[3]表现为出冷汗、不主动、不积极、血色苍白、血压下降、沉默寡言、求胜欲望降低,影响比赛。(3)在比赛过程中,比分领先时,沾沾自喜、盲目兴奋、过分抬高自己,对比赛准备不充分,不能按照原计划完成比赛;当比分接近时,有些不知所措。比分落后时,面对比分表现出没信心、消极、畏惧等心理。

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都存在未能正确认识到正常兴奋和过渡紧张等心理,缺少自我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只会打顺风球,有些挫折就手忙脚乱,大多都是凭经验和习惯进行补救,没有对应的解决困难的预案。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广州市业余体校羽毛球队进行的随队调查显示,心理技能训练开展的不是很普遍的原因是训练大纲中技战术训练是主要内容,而对心理技能训练没有做出明确要求,并且训练时间难以保证。训练队中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球队教练的训练手段和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也缺乏正对性。大部分运动员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及其表现有一定的认识,大都希望有专门的心理技能训练来帮助自己改善训练和比赛的状态。

3.2 建议

通过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认为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内容包括:一般心理训练、赛前专门心理训练与临场针对心理训练;比赛心理适应水平是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素质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应从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分析能力、自身调节能力、教练主导作用等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首先,明确比赛任务,建立适宜的目标。目标的要求应既有利于充分发挥队员的能动性和潜力,又能够被队员所接受,而不至于形成思想包袱。为了避免目标过高给队员带来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目标的确立应略留有余地。

其次,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队员持有适宜的比赛动机,并渴望参加比赛,才能自觉地积极地动员机体最大的潜能投入比赛。若动机过强,超过了适宜的水平,会导致精神过度紧张,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

再次,增强运动员的取胜信心。当运动员在比赛前遇到挫折或不利因素而影响比赛信心时,可通过认知训练帮助运动员充分看到自己的优势,给予鼓励。用各种积极的手段来帮助运动员来恢复比赛的信心。适宜的情绪能更好地发挥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地调节支配机能,以保证运动员顺利地参加比赛。[4]因此,在运动员赛前情绪过高或过低时,要及时采用心理训练中的减感或增感联系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调节,使其情绪趋于最佳化。

最后,要全面的对比赛形势与各种利弊因素进行分析。要使队员看清楚的自身的长处和缺点,不可太过乐观,要相处大概会碰到的难题,拟定出对应策略,从而面对场上不同的形势,教会运动员了解些简单的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式。如: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法调节呼吸法等方法。通过提升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及时消除紧张的情绪。

在重视技战术训练的同时,应把心理训练贯彻到整个训练当中去,以此提高队员的心理素质,使之具有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能力。

采用多种心理训练方法,加强队员的心理训练,以此获得更好的心理训练效果。

向队员实施心理训练,发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要从小从早抓起,在丰富教练训练方法的前提下,有针对性、有步骤的逐步进行。

[1] 田宝.心智竞技能力的构成与训练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5.

[2] 施小菊.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3):65-68.

[3] 张为力.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6.

[4] 崔中良.体育运动的认知过程研究——以羽毛球运动为例[J].安庆工学院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教练员羽毛球教练
羽毛球
打羽毛球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飞行的羽毛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睡着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