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灌输”走向“对话”
2013-08-22刘高岚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必须实现从“灌输”走向“对话”,构建对话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利于公安院校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对话
公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知识丰富,身体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人民警察的基地。政治思想道德是公安院校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方面,决定着公安院校办学的根本方向。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上,仍以灌输说教的方法为主。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灌输的弊端日益显现,这就要求我们摒弃的传统教育理念,改革落后的教育方法,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模式。
一、灌输的现实不适应性
教育有着两个基本规律,一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社会发展服务;二是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并为人的身心发展服务。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教育的一般属性,理应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灌输”式教学模式虽然在特定的年代契合了当时的教育需要,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的变化,灌输越来越无法满足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1.社会依托条件的变化让公安院校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发生了变化。
公安院校培养目标是指公安院校培养学生所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它是公安院校所有活动的出发点。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不断深化,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层出不穷。在新形势的挑战下,公安院校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也随之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虽然中央没有关于公安院校培养目标的最明确表示,但部分公安院校均提出了自己的培养目标。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公安科学技术知识,具备扎实的公安业务技能和良好的业务素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提法完全契合了新时代的需求。
目标决定手段,手段服从目标。目标的变化要求其手段相应的变化。传统的灌输已不能有效实现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首先,灌输体现了权利,忽视了民主。世界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在其专著《被压迫者教育学》[1]中曾形象地把这种传统模式的教育观比喻为“银行储蓄观”,学生就像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教师灌输犹如存款,学生接收犹如储蓄,师生之间我存你储,形成一种垂直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教师有着绝对权威,学生被动接收,其思维和情感受到忽视,主体性和主动性受到压制。
其次,灌输关注着传递,忽视了创新。灌输教育是一种单项的传递活动,其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新和自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犹如被束缚住了手脚,思想和行动均受到禁锢,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到限制。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无从培养,创新意识将消失殆尽。而公安院校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警察职业是一种要经常面对突发事件的高危职业,主体能动性要求较高。面对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和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灌输显然无法承担完成公安院校新时期培养目标的重任。
2.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存在需求的变化。
这里的主体主要指两类:一是施教者;二是受教育者。社会条件的变化同样带来了这两者需求的变化。
在信息化社会,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有意愿,对问题有自己基本的鉴别力和敏锐性,因此,对于知识的接收和事物的评判往往持有自己的意见,统一的标准受到怀疑。如用过多的训斥说教和强制灌输容易造成学生情绪上的抵触和行为上的叛逆。在这种变化和驱动下,教师不再满足于传声筒的角色,他们期待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自己的知识机构,并希望能用一种更加民主和开发的方式,实现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因此,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需要得到转变,“对话”式教学,以其契合与公安院校学生思想的形成而进入我们的视野。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走向对话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传统的道德观受到严重的冲击,这种冲击在公安院校学生身上表现得同样明显。公安院校学生因其未来工作是面对人民,其思想道德素质标准要求比普通高校学生要更高。这就对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提出了一个挑战。要应对好这个挑战,必须加强对话教学。
教学与对话是紧密联系的。克林伯格(klingberg,L,)认为,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2]对话不仅仅指说话,而是一种思想交流活动。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对话式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3]马丁·布伯也认为:“我与你的对话不仅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4]因此,对话是一个有目的的动态的过程,是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上通过交往、沟通追求知识真理的过程。师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将对话应用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对话意味着平等。走向对话,就要重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教学的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需。这种关系怎样形成呢?马丁·布伯认为,应该要改变原先师生之间的主体—客体关系,建立“你—我”的关系,这也是他的哲学的核心。[5]师生双方作为整体的个人平等交往,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和观点的机会,权利被消解,民主精神得到宣传,师生双方得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
其次,对话意味着知识的生成。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式一种创造活动。”[6]学生不再被动接收,而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提取,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加工,从而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7]创新意识被激发,创新潜能被挖掘,创造能力得到加强。在这种创造活动中,知识生成就成为必然。
三、“对话”式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了达到“对话”式教育模式的理想效果,在其构建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要人本化。教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传授知识,还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显然是后者。公安院校提倡以人为本,就不能单纯地强调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而忽视学生作为新时代人民警察的个性和创造性,因此,对话教学要从人性出发,引导个人发展,努力发挥个人潜能,让学生在价值认同中成为既能自觉坚守良好的警德、警风、警纪,有具备专业能力及发展潜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师生关系要平等化。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话教学要求师生双方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即双方是一种平等的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也就是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你”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老师尊重学生,学生自由创造,双方在相互对话和理解中达成一种“视域的融合”,实现知识的生成。
3.教学内容要开放化。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有强烈的探索欲。国家发展、民生改善、国际关系、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社会治安问题、与其未来相关的就业问题等,都是他们的关心对象。他们有自己的认识,也希望能得到更加清晰的指引。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把宏观教育目标与现实的生活世界相联系,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调控。
4.教学方式要多样化。要将政策性、理论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讲授得让学生喜闻乐见,还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且教学方法要随“时”而新。从讲授和板书,到多媒体课件教学和网络教学,都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综合应用。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讨论、分析、论证、对话、实践,让学生能够入耳、入脑、入心,最大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对话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满足公安工作特殊性需求的综合人才,才能更好的保证人民警察队伍这个人民民主专政铁拳的政治本色。因此,我们必须实现从灌输走向对话,加快构建对话教学模式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
[2] 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教学研究》2001(3).
[3] [7]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5-36.
[4] [5] 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83.
[6] 黄志诚,王俊《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1(6).
作者简介:
刘高岚:(1976-),女,江西警察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注:
本文系江西警察学院2012年度院级科研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