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以南京图书馆为例
2013-08-22南京图书馆
全 勤(南京图书馆)
文化强省建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科学发展新要求、把握文化发展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五年来,全国有三分之二的省份提出了文化强省的建设目标,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已经成为新阶段文化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一次正面临着历史发展机遇,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1 文化强省建设背景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中,江苏省政府持续加大文化投入力度,有力地支持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财政文化投入323亿元,年均增长25.1%,高于同期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占财政支出达1.99%,比十五期间的1.68%明显提高,支持实施了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文化“三下乡”、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实事工程,以及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新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在十二五期间,面对建设文化强省的新形势、新任务,江苏省各级财政将不断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更好地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强省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构成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资源。随着各省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逐年增加,省馆购书经费以较快速度增长,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同时也产生了馆藏空间饱和、加工能力缺乏、文献使用率较低、馆藏结构不够合理、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如何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深入开展在文化强省建设背景下省级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全面提升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2 信息资源建设概况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馆,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经过百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建成包括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两大类型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其中文献信息资源是馆藏的主体,占信息资源总量的85%以上,数字资源占总量15%左右。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南京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构成图
图2 南京图书馆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比例图
至2011年止,南京图书馆馆藏文献数量已达900万册,其中160万册古籍和70万册民国文献是南京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数字资源已经有包括110万种电子图书、42个商业数据库以及自建特色数字资源共100TB,它们已经成为图书馆履行其社会职能的重要信息资源,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中,充分发挥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势和作用,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 信息资源建设特点(2007—2011)
2007—2011是南京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建成、综合实力提升、事业显著发展,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在这五年中,馆藏信息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3.1 购书经费大幅增长
从2007年开始,南京图书馆购书经费每年以500万元的速度递增,在2011年已经达到4 500万元,在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中位居首位;藏书总量已达937万册,位居全国第三。见表1。
表1 购书经费与藏书总量(2007—2011)
3.2 及时修订图书馆采访条例
由于南京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省政府投入大幅增加。为了构建科学馆藏信息资源体系,使国家投入效益最大化,2007—2011期间南京图书馆对馆藏发展政策进行了三次修订。2007年将数字资源购置经费进行增加,从占总经费的7%调整为10%;2010年又将各类型文献的经费比例调整为中文图书(含港台书)占总经费的35%、中文报刊占6%、外文图书占6%、外文报刊占30%、电子出版物和数据库占15%、地方文献占2%、国际交换占0.5%、其他占5.5%;2011年又再一次进行调整,将各类型文献的经费比例调整为中文图书(含港台书)占总经费的32%,比过去减少2个百分点;中文报刊占6%,外文图书占7%,增加1个百分点;外文报刊占30%,电子出版物和数据库占20%,增加5个百分点;将地方文献的2%、国际交换占0.5%划入中文图书,其他占4%。同时增加中文电子图书110万种,购建新数据库12个。
3.3 印刷型文献仍是馆藏信息资源的主体
在购书经费中,购买的印刷型文献的经费达85%以上,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逐年上升。印刷型文献资源是南京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在印刷型资源的经费中,外文报刊使用量占据首位,每年都在800万元以上,2011年达998万元;中文图书占据第二,从2007年的641万到2011年1 039万;数字资源(电子书和中外文数据库)占据第三,2007—2010年年均为300多万元,2011年达731万元;外文图书占据第四,从2007年144万到2011年401万元;音像资料经费为第五,每年一般在10万元左右。见表2、图3。
表2 购书经费使用明细情况(2007—2011)
图3 中外文图书每册均价(2007—2011)
3.4 文献类型结构有待调整
2007年至2011年,南京图书馆每年中文新书品种在5万至6万之间,与我国中文图书出版的新书种数相比有较大差距,平均覆盖率才达30%左右;中文期刊每年达6千多种,而我国每年出版9千多种期刊,平均覆盖率达60%以上;外文图书购买数量较少,每年一般在2千种左右,2011年达5千多种;数字资源实际使用经费仅在10%左右,与文献采访条例规定的20%还有差距。见表3、图4。
图4 全国图书(新书)期刊、报纸出版情况(2007—2010)
表3 文献入藏量明细(2007—2011)
3.5 原生性数字资源积累迅速
原生性数字资源是指原本就以电子方式创造的数字资源,如电子书、电子报刊、网站资源和外购数字资源等。南京图书馆的原生性数字资源主要以购买商业数字资源为主,至2011年止,共购买电子图书约11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6个。
网站资源是原生性数字资源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反映了一个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文化和历史价值,保存与典藏网站资源是省级公共图书馆重要职能之一。
各省级馆对保存典藏网站资源的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在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中,湖南省馆是收集整理网站信息资源工作较早的图书馆之一,该馆建立了《湖南地方文献数据库(网络资源版),重点收集互联网上有关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南京图书馆目前对网站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开始计划重点收集江苏省内各政府网站的主要信息,将其作为馆藏原生性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3.6 再生性重制数字资源进程加快
再生性重制数字资源是将图书馆原有的印刷型文献,经过扫描、拍摄等技术转化为数字资源,一般具有历史性、珍稀性、学术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南京图书馆再生性重制数字资源包括古籍和民国文献全文数字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和自主版权视频资源等。
南京图书馆目前共有古籍160万册,其中善本约有14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将古籍和民国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是对古籍和民国文献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南京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从2007年开始,南京图书馆加快了珍贵文献数字化进程,至2011年止,共完成2 000部、52万页珍贵文献全文数字资源,并已经在局域网内提供服务。
自建特色数据库也是数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南京图书馆馆藏特色和社会需求,2007—2011年共建设完成了中国近代文献图像数据库、江苏文化数据库、老商标老广告数据库、中国古代体育图片数据库、中外文学名著插图数据库等14个特色数据库,并在互联网上提供服务。
自主版权视频资源是近年来南京图书馆重点建设的数字资源,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经积累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拥有自主版权的视频资源。如国家共享工程资源管理中心项目《江苏红色之旅》系列专题片20集、《中国近代史系列专题讲座》62集、国家图书馆征集项目《江苏名人故居》系列专题片7集、江苏省委组织部现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项目《江苏红色传奇》系列专题讲座50集、南图讲座视频拍摄76场、发布上网60部。
4 存在问题
在信息资源建设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4.1 馆藏空间紧张
十一五期间,南京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信息资源日趋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馆藏空间紧张的问题。高波、吴慰慈在《信息技术与馆藏空间结构的变革》一文中指出,“所谓馆藏空间结构是指图书馆满足读者(用户)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空间构成”。“现代图书馆的馆藏空间结构是由物理馆藏和虚拟馆藏两大部分构成”。此处的馆藏空间应该理解为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存储空间即书库和数字存储等现代化技术设施设备。
(1)书库接近涨库。目前南京图书馆每年有近20万册的新书和有近40万册的期刊上架,2012年将有30万册新书上架。为了保证典藏书库容量,下架书刊一般退回老馆存放,当读者需要下架书刊时,只能提供典藏本供读者阅览,这既不利于典藏本图书的保存,也无法满足读者外借需求。而且典藏书库在近两年内空间将十分紧张。
(2)数字存储空间饱和。在2007年新馆开放时,为数字资源建成100TB“仓库”,由于近年来商业数据库和电子书数量增长很快,以及古籍和民国文献数字化工作进程的加快推进,数字资源存储量也将接近饱和。
4.2 信息资源深度加工人才缺乏
在图书加工过程中,基本加工如贴书标、条码、盖章等工作由图书供应商承担,深度加工如分类、主题标引工作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完成,但是因为藏书量增幅大,图书分类与主题标引人员缺乏等问题,很多馆将图书的深度加工工作外包,影响了书目数据质量;古籍等珍贵文献数字化后,主题标引工作十分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珍贵资源的数字化进程;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和资源整合人才也较缺乏。
4.3 文献利用率较低
2011年,南京图书馆全年外借中文图书137万册,外借的中文图书相对集中于社会科学,前四名分别为文学类74万、工业技术类17万、历史、地理类10万、经济类9万;外文书全年外借量为3 660册,从2011年全年图书外借记录分析,中文图书特别是中文小说占外借总量的46%,外文图书外借只占外借总量0.2%。
5 思考与对策
5.1 必须按照规律进行信息资源建设
在国家投入增加,图书馆藏书量呈现较快增长情况下,要按照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本身的规律进行建设,以保持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合理增长。图书馆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时,不应该无限制地继续发展基藏书的数量,而是应该控制藏书增长速度,使藏书整体在一定时限内处于稳定状态才比较合理。在近千万册藏书的基础上,目前南京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该保持一种低速增长的状态。
5.2 加强文献复选和剔旧工作
藏书的复选与剔旧是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使图书馆藏书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必须进行藏书的复选与剔旧工作。早在1903年,英国图书馆学家布朗就指出,图书馆的任务“在于仔细地选取图书,并同样地仔细剔除全部失掉了时效、完成了使命、或由于丧失新颖性或不再有益而为读者所不用的图书”。在资源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将文献复选和剔旧工作列为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工作。
5.3 建立江苏省储存图书馆
储存图书馆就是专门用于收藏利用率相对较低的文献资源,以备使用和保存,一般不直接对读者开放。在我国,一些大型图书馆建设了储存图书馆,如中科院成都文献中心储备书库、首都师范大学提存书库、清华大学过程书库、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版本图书馆、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密集书库和北京大学昌平储存图书馆,在储存图书馆建设方面做出很好的探索。在美国,经过六七十年的发展,储存图书馆已经从单独储存向联合储存图书馆发展。南京图书馆老馆完全有条件建成江苏省储存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在近十年内解决新馆书库的后顾之忧,一方面使南京图书馆真正成为江苏省文献保障中心,成为全国文献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4 调整藏书发展政策,优化馆藏结构
十二五期间,南京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要继续保持以印刷型资源为主、数字资源建设为辅的资源建设方针。在印刷型资源方面,需要增加中文新书品种,力争达到当年全国中文新书品种的65%左右;在数字资源方面,应该考虑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需求;作为古籍和民国文献藏量丰富的图书馆,应该全面购买古籍和民国文献数据库,减少原本古籍和民国文献的使用。
5.5 调整现有中外文报刊典藏模式
目前南京图书馆共有6 000多种中文期刊、500多种中文报纸,每份报刊都有一份典藏本,次年装订成册进入典藏书库。是否需要对所有纸质报刊都进行典藏、如何处理核心报刊与非核心报刊、地方报刊与外地报刊、纸质报刊与电子型报刊典藏之间的关系等,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5.6 拓宽购书经费使用范围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购书经费作为专项经费只能用于购买文献资源和商业数据库。但是随着文献资源内涵的变化,购书经费的使用范围应该扩大,可将与资源建设有关的数字资源建设费、网络信息资源服务费、数字资源现代存储等设备设施费等包含在内,这样既利于文献资源的稳定增长,也可以缓解图书馆空间紧张的矛盾。
5.7 加强全省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强化省级公共图书馆龙头作用,特别是加强在网络环境下全省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2009年南京图书馆发挥省馆购书经费优势,依托“江苏省公共图书馆联合参考咨询网”购买获得部分授权的6个数据库,并购买相关咨询专家权限,供全省13个市级图书馆使用,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工作。作为省馆必须根据江苏地区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推动全省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
我国文化建设正迎来新的繁荣发展时期,图书馆事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构建省级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拓展职能、服务社会,在文化强省建设中作出应有贡献。
1 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 肖希明,袁琳.中国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高波,吴慰慈.信息技术与馆藏空间结构的变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
4 吴慰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4(6)
5 肖希明,等.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6 巩梅.储存图书馆的探索与尝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3)
7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第八次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论文集[C].2010.11
8 江建平.文化强省建设需公共财政积极作为[J].群众,2011.1
9 第四届全国文献采访工作会议研讨会专刊[N].中国图书商报,201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