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大热 背后买卖隐现
2013-08-21刘兆静
刘兆静
2013年,商务部在6个月的时间内就为5家企业颁发了直销牌照,相较于2012年一整年的2张,2011年的4张以及2010年的2张来说,这样的速度近乎赶上2007年牌照发放集体井喷的速度。
一时间,直销牌照的话题大热,成为行业中茶余饭后少不了的谈资。
或许是因为直销这样一个稍显“特殊”的行业,商务部对于申请直销牌照的企业审查就更为严格,监管程序也异常复杂。直销在中国发展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而获牌的直销企业目前只有37家。这无疑让直销牌照显得更加珍贵。
而近来,就在直销牌照大热、新获牌企业意气风发、未获牌企业积极努力的时候,直销行业传出了天津某美商台资直销企业出售直销牌照的传闻。当众多从事直销事业的企业挤破头都要出现在商务部网站的“直销企业名单”时,这家企业却要出售直销牌照。且不说让多少人“大跌眼镜”,单就行业来说,这也是前所未闻的事情。而这样的信息,也让行业中隐藏于牌照背后的“泡沫”逐渐浮起。
牌照买卖的背后是什么?是经销商的慌乱?是对行业的打击?还是让更多的人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繁华”表象的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泡沫”?
当“传闻”四起,一系列的疑问也逐渐地浮现于每个人的脑中:
这家企业为什么要卖直销牌照?企业决定退出直销江湖了还是觅得更好的出路了?
牌照要卖给谁?这种私下的牌照买卖合法吗?
牌照买了之后,跟随了企业那么多年的经销商怎么办?
……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随后致电了该公司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但他对于此事表现地 非常平静,并给予了否定:“我们公司现在运作很好,并没有想要卖直销牌照。”
话虽如此,但无风不起浪。后经过记者的调查,得知该公司委托一家美国投资公司“凯莱资本”为其寻找“下家”。记者随后又试图联系这家投资公司,但在网上,记者并没有找到该企业的官方网站,只有“百度文库”一个简短的介绍及挂在某网站上的一个网站黄页,从黄页信息上记者找到该公司的电话,但对于天津这家台资企业委托其出售直销牌照的事情,他们也并不知情。
到这里,或许大部分人已认定这只是一则“传闻”,因为卖方及委托方都给予了否认。尽管如此,但卖牌照一说,无疑牵出了直销牌照背后的很多问题,让隐藏于牌照背后的“泡沫”逐渐浮现。
“现在不说自己的业务和直销沾边,都不好意思跟其他人说自己是做直销的。”一位刚从事直销行业不久的经销商跟记者这样说,因为投身的是没有直销牌照的企业,让他很尴尬。当抛却直销行业的管理、团队及业绩等话题时,直销牌照毫无疑问地成了直销行业最核心的话题。而今年来商务部接连发放的直销牌照虽然让整个行业看到曙光。但记者认为,如今直销牌照的“火热”虽然一方面体现了行业的趋势和方向,但是“过热”迹象背后的问题也若隐若现。
你争我夺时,她却要主动撒手。是利益的纷争?是对自己的产品缺乏信心?是认识到自己在这个市场没有核心竞争力?还是政府关系不好做不下去?
当我们提出上述的种种疑问时,我们都忍不住想要刨根问底地打探个究竟,而对于天津这家台资直销企业想要出售牌照的原因,更成了大部分人关注的焦点。
对此,记者也找出其今年来的发展情况,并从其产品、市场竞争力、政府公关等做了详细的了解。首先记者了解到,其产品多年前在行业中风靡一时,但近几年该公司新品推出数量极少,种类单一,且对其拳头产品的处理方式仅为换汤不换药。其次,就其核心竞争力而言,不管从软件还硬件设施上相较于同城的天狮来讲,的确有些遥不可及;最后,在了解其政府关系时,记者对于行业的专家及部分市场领袖做了一些调差,但他们表示对于这家企业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有的根本不了解。而在各大媒体中,该企业的新闻亦甚少,不管是慈善活动抑或是主流行业的活动几乎都见不到该企业的身影。
尽管我们不能将这些因素直接定位为该企业想要卖直销牌照的原因,但这些因素的滞后足以拖企业发展的后腿。
当商务部加快直销牌照的发放速度,当“挂靠”被炒热,当“并购”混迹于法律的边缘时,我们不禁要问直销企业要想获得直销牌照途径到底有几种?
众所周知,直销牌照从前期的审批到后期的监管都是非常严谨的事情。运作不规范,同样会吊销牌照,前期的珍奥、蚁力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也正因如此,企业在申请直销牌照的道路上,都是严格按照先审批、后等待的道路上前行。
直到2010年,优莎娜并购葆婴,一时间“曲线获牌”被炒的火热,不管是行业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对于这样的获牌方式都给予了不同角度的评说。再后来,“挂靠获牌”又被炒热,频繁出现在大众眼中的企业就是康力,从2010年开始,直至去年,有将近二十家企业与之合作,成为康力旗下一个独立运作的系统。但这样的运作,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后来,随着商务部的插手,之前“挂靠”的企业也纷纷与之撇清关系。
上述我们提到并购、挂靠都是企业获得直销牌照的一种“取巧”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在行业中也慢慢地被大家接受,甚至有的企业在机会适当的时候也会寻求这样的方式来获得直销牌照,那么严格的从法律上来讲,企业从事直销事业获得直销牌照的方式有几种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直销行业著名专家胡远江教授,他们说:“严格来说,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企业按照《直销管理条例》的要求,通过规定流程向商务部申请,最后获取直销牌照。至于通过挂靠获牌直销企业变相获取牌照,这根本上就不是一种被认可的路径和方式。至于其它路径,如通过企业并购、整体业务收购等则有个严格的再审核程序,可以看作是一种途径。但它绝对不是企业之间简单的牌照买和卖的行为。它牵涉到企业一系列的法律程序,应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据记者的调查了解,在行业中,企业并购或整体业务收购的情况在国外发生过,都是以母体之间的整体收购进行。当时,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对于此有个表态,但后来还是默认了这种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只是,在中国国内,被收购的企业依然是运行和被监管的主体,这一点没有变化。
客观来讲,企业想获得直销牌照,最终目的一定是想能够永续的发展下去,从上述的论断来看,商务部对于法律之外的获牌方式显然是不予以支持的。所以,企业要想永续经营,规规矩矩地按照两个条例的规定内容申请直销牌照才是明智之举。
通往牌照的路只有一条康庄大道,她却枝节丛生。这样的做法是否合乎法律?“卖”的背后到底潜藏了多少的“泡沫”抑或隐患?
据记者调查了解,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多次表态,不允许企业之间私自买卖直销牌照,而且在《直销管理条例》明确直销企业要在中国境内开展直销业务,必须向商务部申请直销经营许可证。同时,条例也明确规定获牌直销企业如果企业内部情况发生变换,包括股权、股东等,都必须报告商务部直销主管部门并获得批准,否则不予承认。所以,从目前的法律条款和商务部的监管政策来看,单纯的企业买卖直销牌照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除却不合法这一说,如果一个企业出售直销牌照,其牵涉到的问题,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先触及的便是企业的经销商。对于“若一个企业出售直销牌照”的看法,记者跟一部分经销商做了沟通。听到这样的问题,大部分经销商的态度还是非常惊讶的,“直销牌照都是企业求之不得的,为什么会有人要卖呢?”当记者说这只是一个“假设”的问题时,他们都敞开心扉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更多的是担忧:
“如果把直销牌照卖了,将对我们经销商产生巨大的打击,本来是‘家的归属,一下子让我们‘无家可归了。”
“已经建立起来的市场必将受到严重的打击,团队流失也将非常严重,刚进来的经销商报了单,他们的经济也会受到损害。这将对直销行业的诚信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打击。”
“这将会严重打击我们经销商的信心,让大部分经销商对直销产生怀疑,同时更会对行业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些是经销商的心声。毫无疑问,出售直销牌照,对于经销商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从经销商层面我们延伸到行业层面,如果现在从事直销的企业要出售直销牌照,会对行业造成哪些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胡远江教授向记者表示,有以下几点影响:第一,简单的牌照买卖会影响直销牌照申请过程的严肃性,它使一个在法律法规支持下的严格的流程和行为走形变样,变成一种简单的市场交易,对于直销主题企业所设定的各种软硬资质考核沦为空谈;第二,准入政策是中国直销监管政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它在目前中国国情和行业环境下是非常严格的和高门坎的,如果只通过简单的牌照买卖行为就可以完成准入,这就无疑是对这种准入政策的一种腰斩和破坏;第三,简单的直销牌照买卖对于行业发展的健康有序也非常不利,他会滋长行业的一些投机性行为,使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受到非正常短线利益行为的冲击,这对于行业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冲击;第四,简单的牌照买卖对于卖牌直销企业的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权益也会有损伤。因为在牌照易主后,可能企业的战略、策略以及和从业者关系等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如果是积极的,当然好;但是也不能排除有消极的方面,这就会损害消费者和从业者的权益了。
写到这里,记者不禁想到了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影《中国合伙人》,那是一个讲述创业的故事,尽管这里写的是创业成功后要“解体”的假设。尽管是两条不同的路,但直销行业的发展不也正是如此吗,开始一个人跑,跑着跑着,呼啦啦一群人挤进来,用上各种手段争先恐后。突然,裁判员也一起跑了,一边跑还一边修改规则,一不小心犯规就被取消资格了。直销行业不乏这样的企业。
而牌照买卖,在试探法律的同时对行业也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显然,这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不符,其结果也必定无果而终。所以,在这里,我们也提醒广大直销企业,尽管牌照很热,尽管每个企业都想要这一纸牌照,但我们依旧不要试图拿牌照去试探法律,不要让牌照背后的各种隐患浮现,真正还直销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