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理想图景

2013-08-21伍香平

湖北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指南幼儿园家长

● 伍香平

(作者系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研究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阶段,也意味着“向教育要质量”将成为学前教育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努力的方向。《指南》为我国学前教育描绘了美好的理想图景,但在实现这一理想图景的实践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个阶段的行动提供借鉴和指导。

《指南》描绘的理想图景

近几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获得了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普惠型民办幼儿园得到大力扶持,形式丰富的国家级和省级幼教研修与培训不断实施,预期到2020年可以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指南》基于科学规律、实证研究为我们描绘的学前教育的理想图景,其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形成科学的育儿观念

目前,幼儿家长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基于商业目的的宣传误导,许多对学前教育不够了解的家长,容易盲目跟风,片面追求“超前教育”,不仅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伤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还直接干扰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教育工作的正常秩序。《指南》以87条学习与发展目标来引导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知道什么年龄段的幼儿会有怎样的发展需要、应达到怎样的发展水平,对幼儿给予合理期望,逐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当科学的育儿观念得到广泛认同的时候,家长就能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并配合好幼儿园教育工作,不主动参与有损幼儿健康的社会培训活动。这样,各种误导都会自动消失,学前教育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专业而敬业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幼儿教师的岗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未能形成一贯制,一些转岗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幼儿教师还需要大力提高专业能力,师资问题成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障碍。《指南》的实施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质量化发展道路上,把《指南》作为贯穿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对《指南》的理解和实践操作作为幼儿教师入职考试、专业考评和职称晋升的核心内容,将科学保教的观念深入到幼儿教师头脑中,让其成为真正懂学前教育并且能做好幼教工作的专业教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将是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另一图景。

完善有效的督导体制

由于学前教育一直存在着社会力量和政府力量两种不同的举办主体,因此在管理体制上也一直存在着差异;不同的管理体制也带来了不同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导致家长们在择园的问题上一边倒地倾向于他们心目中的优质幼儿园;而评判幼儿园的标准也存在差异——这些都因未建立起有效的督导管理体制所致。《指南》要求由政府主导,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合力办出社会认可度高的优质幼儿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牵头制订促进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划,建立学前教育评估考核体系,形成《指南》培训、实验研究和实践指导的常态工作制度,将督查管理、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和实践研修等相结合,形成有效的督导管理体制,保障学前教育持续深入地发展。将学前教育作为政府责任和义务,不管类别不论层级都能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规范管理和资金扶持,将是学前教育探寻义务化道路的终极图景。

《指南》实施的现实困惑

任何一项政策的落实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落实《指南》是一项长期工程,自《指南》发布以来的一年多时间,只是这项工程的初级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级部门和家庭的相关人员能了解并认同《指南》的核心精神,能融合各方力量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但就现阶段《指南》落实情况来看,既有较大的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梳理。

·链接·

《指南》突出强调的幼教理念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

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重视家园共育。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科学的育儿观念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家长对《指南》的了解,一方面是从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报道中获知的,另一方面则主要是通过幼儿园的专题培训和专家讲座获得的。在园幼儿的家长基本上都对《指南》有所了解,对《指南》中对应自己孩子年龄的发展目标都有所关注,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较为认同,大多数家长愿意支持和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但是对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学科化倾向,还是有较多家长持观望甚至是支持的态度。一些家长表现出两面性,一面是积极参加《指南》的培训学习,现场表态支持学前教育改革,给予幼儿园更多的支持;另一面则是对自己无法直接通过“识字、算术和英语”之类的知识标准来检验幼儿在园学习效果表示不满,仍然要求幼儿园提供可直接测查显性的教育效果,且能直接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准备的课程内容,仍然希望幼儿园提前讲授一些适用于小学学科化的知识,甚至仍然以转园来威胁幼儿园开设兴趣班。幼儿园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积极支持和有效配合,目前的家长环境还需要大力改善,家长的教育认识还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合力进行提高。

运用《指南》需注意三个问题

幼儿发展的速度和在各领域的表现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学习和运用《指南》时,最重要的是融会贯通地理解《指南》所倡导的理念,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运用《指南》时要特别注意三点。

《指南》提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典型表现是家长和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但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不能简单地对照指标评判幼儿,更不能将《指南》作为分领域训练的“清单”,为追求“达标”而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

《指南》有助于帮助家长和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确定适合其身心状况的合理发展目标,但《指南》中的各学习与发展目标不能简单、直接地用作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提供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并善于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要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理解和运用《指南》各领域的目标及要求,注重各领域之间和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绝不能片面强调和追求幼儿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

教师是实施《指南》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持有的儿童观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近几年来大量非学前教育专业的人员通过学习培训转岗成为幼儿园教师或园长,较快速地解决了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原来不在教育行业,缺乏相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支撑,在领会《指南》的精神上还需要经历一个更长的过程;而另一部分来自于教育行业其他学段的转岗教师,因受到原来学段、学科教育思想的隐性影响,难以快速适应学前教育工作的岗位要求,甚至有部分教师会将原来学科教育的经验或应试教育的追求迁移到学前教育领域,不仅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甚至还影响到周围其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现阶段,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其他职工的配备就更需要进一步下大力气去追求专业化的道路。

社会力量主办的教育活动当下非常混乱,由于涉及到人的培养问题,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储备,不能任由市场自由泛滥,相关部门应对社会培训机构的商业宣传进行规范、疏导和整治。

专业场所的专业化能力有待提高

幼儿园是贯彻学前教育方针政策的主阵地,也是实施《指南》的专业场所,幼儿园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

首先,从幼儿园内在的专业水平来看,一日活动安排、活动课程设置和游戏活动组织实施等问题制约着《指南》实施的效果。虽然现在将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和游戏活动都纳入到一日作息时间规划中,与学习活动一并形成一日活动四大块内容,与传统的一天四节或六节课的时间安排相比有质的变化,但四块活动如何合理安排,如何保证用好、用足相应的时间,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新问题。例如“两餐间隔的时间究竟多长合适”,“户外活动两小时安排什么内容才算有效”,等等。不同的地区还应考虑当地群众的作息时间常规来合理安排在园作息时间表。

幼儿园课程设置是到今天为止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国实施的是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其中由国家颁布、带有纲领性的课程指南或教育纲要是国家级课程,地方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和本土化并形成适合本地开展的课程规划即为地方课程,最后由幼儿园来设计课程活动方案、进行组织实施即是园本课程。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只有国家课程纲要和指南,没有相对规范的地方课程体系,园本课程又受各园课程设计水平所限表现得非常不平衡,导致当前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课程设置非常混乱,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是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内容仍然充斥其中,使得《指南》的精神仅停留于文本中,离落实还有较大的差距。有的地方将教材等同于课程,虽然明文规定取缔幼儿园教材,但是依赖现有教材成习惯的幼儿园似乎离开教材就无法开展活动,而幼儿园的资源配置权又主要在园长手中,因此,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在或多或少暗暗地使用教材,甚至顶风使用一些明显是知识化、小学化内容的教材,这都有待于以完善的地方课程体系和适度的园本课程建设来加以解决。

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难题,应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落实到一日活动中去还要看教师的游戏组织与实施能力。而由于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忽视了游戏的重要性,教师没有系统地了解游戏的组织与实施方法,现行的各种培训也主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以思想理念的转变为主要任务,导致教师们不会玩游戏,难以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游戏活动,这是《指南》实施中的一大困境。如何建立起游戏活动区,开展好区角游戏活动、户外游戏活动以及其他几大类游戏,都是当前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从幼儿园的外在专业影响来说,学前教育在社会大环境中的正面形象有待进一步树立和提高。当前因为国家和地方都比较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引来了媒体的追捧。但媒体出于报道的需要,或者由于对幼儿园常规教育工作了解不全面、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状态理解不深,常常倾向于抓住负面影响进行报道。这虽然有利于教育部门警示反省,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客观评价。同时,幼儿园在社会大环境中的专业底气不足,一些高收费幼儿园、一些以次充好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以及一些损害教师职业道德形象的事件也的确影响到幼儿园的社会地位,使其容易遭到各界的误解。作为专业的教育场所,幼儿园需要积极向社会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可行的教育方法,打造良好的专业影响力,树立起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

督导评估的管理职责应进一步到位

随着每年数亿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各地举办幼儿园和开展幼师培训活动正如火如荼,但就管理部门的职责履行力度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量。一方面要真正落实管理与指导部门的人员配备,提高已配备人员的专业素养,做好职责内的工作,不至于草率地决定某一所幼儿园多次参加内容相同的国培活动而让其他幼儿园没有机会参与,更不至于出现“国培专业户”;同时应加强教育行政管理和教研指导的队伍建设,目前除了教育部和少数几个省设置了专门处室处理学前教育事务外,绝大多数省市还是将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附带工作,教研员配备也没有落实,缺口大,很多是兼职,既对学前教育没有感情也不懂学前教育,只能做些上传下达的工作,无法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更谈不上专业指导。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康的督导评估制度,建立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系统,结合年检工作开展集管理、服务与指导于一体的督导工作,形成督导制度,为实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指南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指南数读
家长请吃药Ⅱ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