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嵌入回族建筑的银川城市化进程★

2013-08-21燕宁娜2

山西建筑 2013年12期
关键词:银川市银川城市化

贺 增 燕宁娜2,* 康 琪 李 燕

(1.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

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重要现象,不论是世界的城市化还是我国的城市化的加速都使我们感受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说到底,城市化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1]。如图1所示是1949年~1999年50年间城市化进程比例图。

图1 中国城市化进程(1949年~1999年)

1.1 19世纪后半期

很多研究城市化学者并没有将这一阶段的城市化放入研究领域,使其并没有带来城市化的效应,但这一时段却是中国人意识到城市化的发展的重要性,也是中国城市化的开始,诸多文化运动给国人带来机遇,打开了视野。

18世纪的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城市化的新纪元,18世纪中叶城市化力量主要在西欧涌动,19世纪这股城市化的力量蔓延到欧美国家地区,20世纪,城市化成为世界发展的风向标。19世纪中叶,清代帝王和诸王依旧延续着封建思想及传统观念,坐闭关中,不闻风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打开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尽管在国内遭到顽固派和封建势力的抵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很多人认识到一味的封闭和禁锢是不对的,我们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向国外的先进文化学习才能得到发展。办工矿、兴商贸、修铁路和建学堂等,都直接、间接推动了城市化的启动,使一些古城古镇扩大,文明转型,使一些村落演变为城市,使一部分农业人口被吸引到城市做工、谋生,从而加速了城市人口集聚。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城市化最初的发展特征。这些城市发展大致可归为通商贸易型、工业型、矿冶型、港头码头型等类型。从这方面讲,这一阶段该归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起步。

1.2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978年)

新中国的成立,向世界宣示了战乱的结束和局势的稳定,但战争使中国的国民经济严重受损,中国走发展重工业道路,城市的发展着重于生产型的城市。建国初期是我国近代以来对外经济关系最主动、最积极的时期,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2]。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年~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0.6%上升到17.92%。

1.3 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市场经济的实施体制,经济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模式,城市化发展稳步提升。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78年~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1985年~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1992年~2003年,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2003年~至今,城市化平稳快速发展。1984年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开始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这期间,小城镇得到了快速发展。伴随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和中共中央“十四大”的召开,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拉开帷幕,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2 银川城市化进程[3-6]

西汉政府为了政治、军事需要,将内地大量人口迁移于此充实边防,由于大量人口的迁入,银川平原农业得到空前发展,为了有效管理银川平原屯田事务而兴建北典农城,到了北周时期银川地区被统管为怀远县城,公元678年唐王朝在银川地区建怀远新城,北宋改为怀远镇,随着党项族的扩张,银川地区被纳入西夏国国土板块,公元1033年,李元昊称帝建大夏国,定都兴庆府,城市迎来第一次大规模发展,城市空间形态初步形成,由于自然地貌环境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横向发展,呈巨型轮廓,城市东西长,南北窄。经过多年经营城市形成较完善的空间布局,据史书记载兴庆府城垣“周回十八里,相传以为人形”,民间建筑与官式建筑建制完善,其中有元昊宫,承天寺等著名建筑群,此时人口达到二三十万。至夏末主宝义二年(1227年),随着西夏的灭亡,兴庆府一度荒废,城市受到严重破坏,城垣破败。到了明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栴(庆靖王)分封于宁夏后,重建宁夏府,先后增筑殿宇佛阁,修饰寺塔。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逐渐强大,为了军事防务,在北方修建长城并划分九大防区,其中宁夏镇成为其中一军事重镇(见图2),并且此时出现了大量寨子、堡子、营子、庄子等聚落,例如位于西夏区的镇北堡,据明《嘉庆宁夏新志》记载:“镇北堡迤西……弘治十三年都御史王珣奏委指挥郑玘筑之”,清朝雍正年间,设镇守总兵驻扎宁夏府,并于府城外建“满城”与宁夏府城形成新旧双城空间格局,至今未变。民国沿用宁夏府旧城,时任宁夏省主席的马鸿逵,驱逐满人,将满城拆毁,致使满城逐渐衰败。

图2 明代宁夏镇城(宁夏府志)

2.1 伊斯兰教对银川市城市发展的推动

到北宋、西夏时期,宁夏境内已有波斯、大食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先民定居下来,随着成吉思汗西征攻下西亚与东欧等国再次打通东西方联系大动脉,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工匠、奴隶、士兵、商人跟随而来,大量回族先民定居现宁夏地区,随着明政府对少数民族采取的较好的民族政策,回族得到较大发展,先后建起中国本土建筑清真寺、道堂、拱北等,据明《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回纥礼拜寺,在宁静寺北”(见图2)。到了清代前期银川市穆斯林户数超过半数,礼拜寺初具规模,形成了四个较大、相对稳定的回民社区,但随着西北回民起义的失败,清廷将回民驱逐出城内,城内回民社区在浩劫中基本湮灭,形成了城内回族社区历史的断层,回民逐渐在城关周围聚集形成了“城关四坊”。虽然回族社区在清后期受到重大摧毁,但银川地区贺兰县通昌堡、通贵堡、永宁县纳家户等回族聚集区的辉煌见证了伊斯兰教在宁夏银川市的发展。清真寺空间格局对银川市空间布局有着深远影响。其中纳家户清真大寺是一座传统的中古式建筑寺院,据《陕西通志》记载纳家户清真大寺为元初贵族塞典赤·瞻思丁子纳速拉丁之后裔纳性子孙从陕西移居宁夏后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建(见图3),该寺匾词写到“吾家弃秦移居西夏”。在城市化大拆大建时代来临之下,传统的围绕清真寺聚居的回族寺坊社区亦不能幸免,趋于解体。同时,少数回族社区在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下不断探索尝试。

2.2 新中国建立的新发展

1949年宁夏和平解放,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1951年将新城正式划归银川市管辖,设立新城镇,银川开始打破一城之建置兴废的现状,依托新满城向西发展,计划经济时代随着包兰铁路的修建,火车站选址新城西侧(见图4),并考虑到旧城,如改造前解放东街所在地为地震断裂带,规划新市区,形成老城,新城,新市区三部分。由于城市发展缓慢,城市结构较弱,建设规模主要集中在东西城区,城市发展非常不均衡,城市结构分散,城市的聚集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其中主要发展力量集中在西夏区,但由于新市区市政设施薄弱,城市功能不完善,制约了其建设发展,相反,老城区基础设施齐全,建设加大,人口大量回流,新市区发展迎来打击,城市西移失败。与此同时东西两城间形成长达一条5 km长的城乡结合部,形成“哑铃状”城市结构。

图3 纳家户清真大寺

图4 1958年的银川火车站

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一城两区四片”的空间布局形式,城市现在格局主要源于1980年编制的《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1983年国务院批准,城市总体布局采用“多中心并联式”模式。银川市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始于1991年的危房改造及安居房建设,到2010年银川市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6.7%,这个水平远远高于同期全国水平,2002年国务院批准银川市行政区重新调整,提出“大银川”,形成“三区两县一市”的格局,行政区面积7 137.44 km2,城市人口增加和大规模积聚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标志,到2002年年末银川市人口达到132.96万人,一方面由于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多方面招商引资和培养地方民族企业建厂,另一方面,宁夏生态移民政策使大量南部山区人口移至银川平原,大量移民从事二三产业,这两大主要方面使银川城市人口不断积聚。

抓住银川国际摩托旅游节,和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机遇,从城市道路系统入手改造拓宽上海路,新夏路,北京路等城市主干道,完善城市交通网,到2008年年末,城市拥有道路面积1 328.90万m2,城市公交体系逐步完善,建森林公园,人民广场,北塔湖公园等公共设施。同时面对城市东西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并解决兴庆区人口过度集中的现状,提出在金凤区建立新区的方案,并将行政中心迁移来带动建设。经过几十年发展,“三中心并联”的格局基本形成。加快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完善产业结构配置,西夏区,兴庆区,金凤区形成三角形格局,功能各异,相互互补。其中,西夏区重点发展化工,机械旅游等第三产业,以大学城为依托发挥科技优势加快经济建设,兴庆区突出历史文化,重点发展商贸信息产业,金凤区依靠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旅游和水产畜牧产业。在注重城市建设的同时提高环境质量,注重生态保护,进行环境治理,逐渐恢复湿地湖泊,重新建立银川“七十二连湖”的景观,突出银川“塞上江南”风貌。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之一,对银川品牌宣传提供较大机遇。并且银川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即回乡风情,西夏文化,对银川城市发展有着巨大推动力。

2.3 银川市远景规划

伴随着中阿经贸论坛举办,并成为永久会址,银川成为国家打开阿拉伯市场重要基地,作为黄河经济带重要城市,银川的战略地位得到凸显。尤其是宁夏内陆经济特区的批复,银川滨河新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项目的实施,银川市将迎来更大的城市化建设,作为国内与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对国家经济战略贡献度大幅提高,以此为契机,出台了2004年~2020年总体规划,将以兴庆区,西夏区,金凤区,贺兰县和永宁县组成银川都市圈,新版城市规划扩大城市框架为主,将银川市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根据规划,银川市区域城镇规划为四个等级,人口多于100万人的银川中心城市1个,5万~20万人的城市6个,1万~5万人的城镇10个,少于1万人的城镇12个。城市布局进行控制,即南进北拓西优东控,城市交通、行政、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新的城市格局。

[1] 城市规划原理[J].第4版.城市规划学刊,2010(19):40.

[2] 付 春.试论建国初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原因[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110-112.

[3] 吴咏梅,朱志玲,吴启蒙.银川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11(26):27-34.

[4] 王晓燕.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J].城市问题,2006(7):41-44.

[5] 李卫东.银川城市变迁及住区发展[J].宁夏工程技术,2005(2):107-112.

[6] 冯 涛.银川城市规划提前6年修编[N].宁夏日报,2007-03-22.

猜你喜欢

银川市银川城市化
宁夏科协“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大讲堂在银川顺利举办
共享单车的“银川模式”
银川威力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银川市放疗许可证发放现状分析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sson Planning for Junior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从银川跳到硅谷
银川市正源南街拓宽改造方案设计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