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太原市为例谈居住区儿童活动环境

2013-08-21卢艳红

山西建筑 2013年8期
关键词:太原市儿童环境

卢艳红

(太原生态工程学校,山西太原 030025)

0 引言

居住区是儿童除了学校以外影响生活和成长以及行为形成的另一重要场所。所以,居住区环境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当前我国居住区环境建设的背景出发,走访调查了太原市近十年来的几个典型居住区,发现普遍存在欠缺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考虑,提出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儿童,在环境设计中系统性地考虑儿童的需求,创设出特色。

1 研究的背景

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住区环境的重要性,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性。很多开发商也积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塑造“生态、绿色、宜居”的居住环境,为广大业主提供一个可居、可玩、可赏、可游的高质量住区。但事实是,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提倡生态却只关注尺度,只重视视觉冲击;提倡绿色却不注重植物配置,只重视哗众取宠……大家满嘴的“以人为本”,却往往忽略了人的需求,尤其是儿童的需求。

不同的领域对儿童的界定不同。“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这是依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由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是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从中不难看出,该年龄段的人群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该年龄段也是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住区环境成为了开发商口中的噱头,楼盘的名片。开发商只为追求一时之效果,根本谈不上为弱势的儿童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

2 太原市住区环境现状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其居住区环境建设的趋势代表了山西省比较发达城市的居住区的环境建设方向。在太原市各居住区中,根据修建时间的先后次序选择几个在当时具有较好群众口碑的居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逐一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表1 调研对象明细表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21世纪早期还是近几年,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上,儿童独立活动场地都很少,更谈不上整体环境中为儿童所做的考虑。即使是到了现在,开发商也只是关注整体环境的效果,而极少为儿童做综合的、全面的考量。

3 加强住区环境设计对儿童的考虑

3.1 提高认识,重视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社会教育,都在强调这一点,我们也深信不疑。家长们忙于为孩子报特长班、辅导班;学校老师忙里偷闲辅导特殊学生,开设培训班……我们确实很“重视儿童”,担心他们成绩不好,没有专长,却忽视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我们应该在住区环境建设中,提高认识,重视为广大儿童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缓解儿童的压力,尽量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快乐发展。

3.2 统筹规划,全面考虑

居住区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在居住区建设之初与居住建筑统一考虑,不能割裂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对于环境中对儿童的考虑,也应体现在环境的方方面面:光环境、通风环境、声环境、温湿度环境、视嗅觉环境、人文环境、建筑环境等方面都要兼顾儿童的需求。

3.3 注重理念,特色突出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理念决定了整个住区环境的走向与质量,应提倡顺应自然、健康和现代的理念。另外,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一些原则也是必须把握的:系统性原则、生态设计原则、节约型原则、无障碍设计原则、安全原则、趣味性原则等。其次,不同的居住区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场地文化,在为儿童考虑的同时应尊重场地精神,创设特色。

3.4 因地制宜,综合利用

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由于受到居住场地的限制,以及多方面利益的权衡,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无节制地过度进行环境设计,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顺应场地特征做经济、美观、适用的环境设计。点、线、面空间合理利用,丰富儿童景观。同时,兼顾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要,整合资源,整合游戏,整合儿童活动空间。在整体居住环境中,从道路广场的处理、建筑小品的设计、植物的种植处理、地形水体的设计等多个方面渗透儿童需求,综合利用资源系统设计环境。

4 结语

当前我国社会儿童群体的问题日益突显,尤其是长期缺乏室外活动,使儿童失去了接受阳光照射的机会,失去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失去了与小伙伴嬉戏玩耍的机会。结果是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儿童行为问题,比如人际孤独、社交恐惧症、自我中心等等。

居住区环境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健全的社会性人格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设计人员、开发商都应重视居住区环境对于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将儿童从简单的游戏设施中解放出来,合理利用各种场地,组合游戏,综合设置,努力提升儿童活动环境的质量。让儿童在自然的活动空间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锻炼健康的体魄、优秀的品质,完成真正社会人的蜕变。

[1]GB 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

[2]陈 妍.基于游戏发生原理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春 燕.浅谈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设计[J].设计时空,2009(11):50-53.

[4]方咸孚.居住区儿童游戏场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5]DB11/T 214-2003,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S].

[6]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Z].2004.

[7]侯 静,王勇哲.建设以人为本的居住区景观[J].山西建筑,2005,31(5):13-14.

[8]刘 敏.儿童游戏空间研究[J].现代园林,2008(3):12-13.

[9]彭畅琳.城市儿童公共活动场所的环境行为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20):58-59.

[10]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33-137.

[11]王 岚.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适应性设计探讨[J].中外建筑,2005(3):332-335.

[12]魏志芬,王玉洁.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因素[J].中国园林,2000(4):35-36.

[13]吴良镛.建筑 城市 人居环境[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407-455.

[14]姚时章.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太原市儿童环境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