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2年第18卷第12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2013-08-21韩腾伟,邓艳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禽类孟加拉国沙门氏菌

P1929 农场动物接触是传播牛相关亚型沙门氏菌的危险因素//Kevin J.Cummings,Lorin D.Warnick,Margaret A.Davis,等

沙门氏菌病通常与食源性传播有关。为了证实来自动物接触的风险,我们采用美国纽约州和华盛顿州2008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1日期间收集的数据,比较了感染牛相关亚型沙门氏菌的病例组病人和感染非牛相关亚型沙门氏菌的对照组病人组间的动物暴露情况。在控制了食用未煮熟碎牛肉和饮用未巴氏杀菌牛奶的因素后,发病5 d前接触农场动物,与病例组呈显著关联(OR=3.2,P=0.000 8)。在控制上述食物暴露因素后,特别是发病5 d前接触牛,与病例组呈显著关联 (OR=7.4,P=0.000 2)。在人类牛沙门氏菌病中,相对于牛类食物的食入,与牛直接接触而造成感染的病例可能比预期的要多。控制沙门氏菌病还应关注食物传播以外的其他传播途径。

P1945 美国俄亥俄州2009-2011年农业集市展出的猪甲型流感病毒亚临床感染的调查//Andrew S.Bowman,Jacqueline M.Nolting,Sarah W.Nelson,等

甲型流感病毒在人群和猪之间跨物种双向传播与农业集市贸易有关。对于2009至2011年俄亥俄州农业集市贸易期间展出的猪,我们检查其流感样症状,并采集了这些动物中代表性样本的鼻拭子标本。3年采样周期中共举办53场集市有12场(22.6%)集市展出的猪被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并且这12场集市中有10场(83.3%)集市是从没有流感样症状的猪中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的。分离株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和基质蛋白基因组合与美国猪群中同期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相一致。农业集市上猪的甲型流感病毒亚临床感染可能会对人类健康构成风险,并且为猪甲型流感病毒的被动监测项目带来挑战。

P1951 不同种类野生寄主对微小巴贝虫的保虫能力// Michelle H.Hersh,Michael Tibbetts,Mia Strauss,等

在美国东北部,人巴贝虫病是一个越来越被关注的卫生问题,其病原体微小巴贝虫(Babesiamicroti),由受染的肩突硬蜱叮咬而传播。我们在纽约东南部的脊椎动物宿主群中采集10种哺乳类动物和4种禽类样本,使用实时PCR量化其保虫能力(任一种类宿主个体中受染的蜱虫数百分比均值)。我们发现白足鼠(Peromyscusleucopus)、浣熊(Procyonlotor)、短尾鼩鼱(Blarinabrevicauda)和东部花栗鼠(Tamiasstriatus)保虫能力水平>17%,包含4种禽类在内的其他宿主保虫能力水平<6%但是>0%。不同种类宿主对蜱虫感染微小巴贝虫的相对贡献和不同宿主传播的微小巴贝虫株间遗传分化水平的数据,将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人巴贝虫病传播的认识。

P1958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诊断试验//Jessica Vanhomwegen,Maria Joĉo Alves,Tatjana Avĉic Županc,等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是一种传染性强的蜱传病毒病,病死率达50%。我们综合评价了CCHF血清学和分子学诊断试验的特点、性能和现场适用性。我们使用已鉴定保存的患者血清样本来评价ELISA、免疫荧光法、定量逆转录PCR和低密度芯片等检测CCHF病毒的方法。与当地实验室的内部参考方法比较,Ig M检测的敏感性为87.8%~93.9%,IgG检测的敏感性为80.4%~86.1%和基因组检测的敏感性为79.6%~83.3%。所有试验均具有良好特异性;分子检测结果受到病人来源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已有良好的、可靠的检测方法可用于CCHF的诊断和监测。通过公共卫生实验室现场使用这些试验方法可大大减少由高传染性生物材料的处理、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所带来的时间、成本和风险。

P1966 2010年法国对蝙蝠锐缘蜱体内包柔螺旋体,立克次体和埃立克体的调查研究//Cristina Socolovschi,Tahar Kernif,Didier Raoult,等

蝙蝠锐缘蜱(Argasvespertilionis)是一种与蝙蝠有关的软蜱科蜱虫,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等蝙蝠栖息地已有报道其叮咬人类;然而目前尚缺乏以这些蜱虫为媒介传播病原体的调查研究。2010年从法国西南部一个有蝙蝠出没的阁楼地板上采集到5只蝙蝠锐缘蜱,现在那里已经改成卧室。采用分子学方法,我们从其中的3只蜱虫体内检测并培养出一种新的斑点热立克次体基因型——蝙蝠锐缘蜱立克次体(Rickettsiasp.AvBat)。同时也在其中3只蜱虫中检测到一种新型犬埃立克体——蝙蝠锐缘蜱埃立克体(Ehrlichiasp.AvBat)。此外,其中4只蜱虫还感染了CPB1包柔螺旋体(Borreliasp.CPB1)——一种回归热病原体,曾在英国由一只蝙蝠引起致命性包柔螺旋体病。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这些新病原体的特征和蝙蝠锐缘蜱是否是这些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或保存宿主。

P1983 马来西亚和孟加拉国尼帕病毒的传播途径//Bronwyn A.Clayton,Deborah Middleton,Jemma Bergfeld,等

在马来西亚和孟加拉国,人间感染尼帕病毒(Ni V)的传播方式和致病性明显不同。为比较这2种毒株,我们对2组分别暴露于尼帕病毒马来西亚株或孟加拉国株的白鼬进行体内实验研究,比较了两组间的病毒脱落和组织嗜性情况。感染过程中,感染尼帕病毒孟加拉国株的白鼬口腔分泌物中病毒RNA浓度明显较高。该株病毒口腔排毒量大,可能是其在人间暴发中进一步传播的关键因素。

图1 2只感染NiV-孟加拉国株白鼬的急性发炎扁桃体组织与上皮细胞(A)和鼻咽上皮组织(B)中的NiV抗原。兔抗NiV N蛋白免疫血清。原视野放大200倍。

P2002 2011年越南南部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 分 析//Truong Huu Khanh,Saraswathy Sabanathan,Tran Tan Thanh,等越南2011年发生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大规模暴发,我们对此期间3 791名住院儿童进行前瞻性研究。为了提高临床处置水平,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效果、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其它治疗方法的疗效,以及危重病例的诱发因素等方面进行评估。

P2009 西班牙幼兔体内检出兔出血症病毒变异体//Kevin P.Dalton,Inés Nicieza,Ana Balseiro,等

最近,在伊比利亚半岛农场,在已接种疫苗的幼兔中暴发兔出血症。调查发现其病原体为一种基因与非致病性兔杯状病毒相关的兔出血症病毒变异体。因此,改进抗病毒策略对于减缓该病原体的传播是有必要的。

图3 采用单克隆抗体6G2和ABC复合体技术,对感染N11型兔出血症病毒(RHDV-N11)幼兔及对照兔的肝脏和肠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A)感染RHDV-N11兔子的肝脏,肝细胞显示强烈的6G2特异的免疫荧光标记。比例尺为50μm。B)感染RHDV-N11兔子的小肠绒毛,局灶性坏死区域和上皮细胞显示强烈的免疫荧光标记。比例尺为20μm。C)对照组兔子的肝脏,肝细胞没有显示阳性免疫荧光标记。比例尺为50μm。D)对照组兔子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没有显示阳性染色结果。比例尺为100μm。

P2017 伴侣动物中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异体//Birgit Walther,Lothar H.Wieler,Szilvia Vincze,等

从人和反刍动物体内分离到含有mecALGA251基因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通过对德国2008-2011年数据库的筛查,确定这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异体存在于猫、狗和豚鼠体内。新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异体并不局限于反刍动物或者人类之间,与伴侣动物接触可能会造成人畜共患风险。

图4 基于多位点序列分型的最小生成树,数据来自4 19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A)和1个聚类组的放大视图(B)。

P2028 L型疯牛病和散发性克-雅病中朊病毒分化的研究//Simon Nicot,Anna Bencsik,Eric Morignat,等

通过在叙利亚金仓鼠和羊朊病毒蛋白转基因小鼠中比较L型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和散发性MM2皮质克-雅病朊病毒的传播特性,我们分离出了不同的朊病毒株型。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疾病之间缺乏因果关联,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P2055 孟加拉国在野生禽类和自由散养的家禽中发现抗生素耐药性大肠杆菌//Badrul Hasan,Linus Sandegren,Åsa Melhus,等

孟加拉国从禽类样本中分离出大肠杆菌,其中22.7%的分离株存在多重耐药性;30%的分离株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包括在野生和家养禽类体内CTX-M基因的克隆体。在孟加拉国,家禽饲料中无限制的使用抗菌药物和大型禽类宿主中抗性基因传播蔓延的问题变得日渐严重。

猜你喜欢

禽类孟加拉国沙门氏菌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广东、广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鸡肉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孟加拉国疫情中受饥的马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Hungry horses amid pandemic in Bangladesh 孟加拉国疫情中受饥的马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莫迪访问孟加拉国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