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幼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观察
2013-08-21魏成勇
魏成勇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骨外科,湖北十堰442012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和高发的骨关节类损伤病症,多发生于儿童之间。肱骨髁上骨折经过有效治疗后具有愈合较快、后遗症少的特征,是一类较为容易治疗的骨关节类损伤病症。目前针对于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悬挂固定以及后期的功能性康复锻炼,但同时由于治疗方法众多,如果没有恰当的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法,就很容易导致不良临床反应的发生,增加骨折伤口愈合的时间,更有甚者甚至会引发相应的肘关节出现功能障碍。目前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由于具有不良反应少、手术伤口小以及修复恰当等特征而得到了众多骨科医生的肯定[1],为了进一步对比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入该院治疗的15例肱骨髁上骨折幼儿进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入该院治疗的30例肱骨髁上骨折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额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为3~11周岁,平均年龄为8.5周岁,实验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为2~11周岁,平均年龄为8.7周岁,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肱骨部疼痛、畸形或者是活动受限。经过X射线影像检查显示均为肱骨髁上骨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检验以及病症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于实验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法,主要流程如下:首先行小切口切开患者的复位,并用克氏针在内外两侧交叉固定,将克氏针针尾留置于患者皮肤外,并采用C型臂X射线机透视确认骨折部分对接是否良好,骨折对接良好后,采用石膏板固定的方式固定8~10 d,最后根据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决定拔出克氏针的时间。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主要流程为:采用纯手法复位石膏板外固定,对于5岁以下的患者复位后用石膏板固定2周,6~8周岁的患者固定3周,8周岁以上的患者固定3周以上,并且中间换石膏板1次。骨折固定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功能性康复锻炼,并进行1~3 个月的术后随访。
1.3 疗效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疗效标准参考Flyrm标准[2]:肘屈伸不受影响为优;肘屈伸受限10°以内,肘内翻受限5°以内,关节运动功能几乎不受影响为良;肘屈伸受限10~30°以内,肘内翻6~15°内,关节运动功能有一定影响为一般;肘屈伸受限30°以上,肘内翻受限15°以上,关节运动有严重影响为差。恢复总有效率=优(%)+良(%)。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0以及Excel两个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的表述形式,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有效率比较
经过1~3个月的术后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总恢复有效率为86.6%,实验组患者的总恢复有效率为93.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评分情况比较
经过1~3个月的术后随访发现,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UCLA评分和ASAE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上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患者的UCLA评分和ASA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上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并且肱骨的下端宽而扁,其皮质骨和不丰富,从而使得此处的骨结构比较脆弱,当受到外部力量的冲击时容易形成肱骨髁上骨折。据统计[3]其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比例占据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70%。
表2 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比较
由于儿童身体发育的特殊性以及肱骨髁上骨折的复杂性,在诊治前应该进行多角度的X射线检查和MRI检查,以确定患者的骨折损伤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其他合并损伤[4]。一般情况下传统的纯手外固定方法在短时间以内无法消除肿胀,石膏板与肘部的贴合度会较差,容易导致畸形愈合或者肘内外翻的情形,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恰好克服了传统手法复位的劣势,并且具有安全性高、难度小的特征,使得其能够有效的实现固定和复位,最大限度的避免畸形愈合的发生。同时从本文研究中发现,经过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总恢复有效率为93.4%,明显高于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的86.6%,另外从UCLA评分和ASAES评分可以看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的实验组与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相比,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法对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更好的安全性,但同时也应注意治疗手术的正确性和术后康复训练的规范性。
[1] Jackson K M,Cook T M.Evaluation of four airway training manikins as patient simulators for the insertion of eight types of 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s[J].Anaesthesia,2007,62:388.
[2] 朱超,沈海琦,侯明夫,等.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的康复锻炼[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4):104.
[3] 张国华,陆伟峰,单方军,等.克氏针张力带和锁骨钩钢板治疗肤骨骸上骨折的临床应用[J].浙江医学,2009,31(7):964-966.
[4] Cote MP,Wojcik K E,Gomlinski G,et al.Rehabilitation of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separations: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considerations[J].Clin Sports Med,2010,29(2):2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