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2013-08-20房欲飞

现代大学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就业服务职业生涯教育高校

收稿日期:2012-03-05

作者简介:房欲飞(1977-),女,山东阳谷人,教育学博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大学生就业、大学生领导力开发等研究;上海,200032。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高校引进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然而,由于历史、认知偏差、经验不足等一系列的原因,至今职业生涯教育仍是就业服务工作中毕业生满意度最低的领域,职业道德教育不力、择业价值观的导向尚未与时俱进、教育内容狭隘化、教育过程缺乏实践性、实效性较差等问题突出。因此,需在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教育设计系统化、创新教育形式、注重实践环节、加强面向基层就业的价值观导向、提供政策支撑等上面下功夫。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3)04-0104-07

职业生涯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引导个体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教育活动。它从职业指导发展而来,但已发生质变,旨在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培养他们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进而适应社会的变化,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由于几乎每个个体成年后都要进入职业世界,职业生涯占可利用社会活动时间的比例高达71%-92%[1]11,而且所占据的通常是一生精力最为充沛的时间,所以合理的职业规划对于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实现自我价值非常重要。特别是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职场的变动不居加剧了每个人更换工作的频率,更使得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和能力成为一种生存和发展技能,不容忽视。

在西方国家,职业生涯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在上世纪50年代前后就受到了关注,有些国家还进行相关立法。如英国的《雇佣和训练法》、美国的《生计教育法案》和《学校-就业法案》、澳大利亚的“职业发展纲要”等,并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各国学校也积极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形成了从小学教育到中学后教育的完整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得较晚,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教育设计,目前尚处在以高等教育为主的阶段,但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日益升温和国际交流的增多,职业生涯指导越来越成为高校就业工作部门由自发到自觉的实践。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清华大学模式”、“复旦大学模式”和“分段指导模式”等几种课程设置模式。[2]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交流范围不断扩大,2007和2008年,分别召开了一次“中国职业生涯规划国际论坛暨GCDF全球峰会”,2010年10月,“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与技术实践”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

职业生涯教育出现至今,其实施效果如何呢?还有哪些需要正视的不足?又该如何完善?笔者出于对这个领域的关注,拟结合最近参与的两个项目调研浅议一下这个问题。

一、职业生涯教育成为就业服务中满意度最低的领域

2012年,笔者参与了上海市教委组织的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座谈,其中高校的就业服务是一个重点考察领域。

在综合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调查问卷的相关部分将就业工作分为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就业信息服务、校园招聘会、就业手续、就业工作总体评价等5个指标。问卷的发放按照学校、学历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各校各层2012届毕业生5%的数量(若具体抽样数不足20人,则以20人为下限)。对2011届毕业生,也按照相应规则进行抽样。具体工作由上海市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实施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418份。用人单位调查则根据上海66所高校提供的2012年录用该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名单,通过电话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35份。

房欲飞: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就业服务所涉及的5个指标中,毕业生对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的满意度最低,满意者仅占487%,尚未过半,不满意的比例则最高,达到了近10%(见表1)。

表1 毕业生对高校就业工作内容的评价一览

评估内容满意比例不满意比例

1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487%92%

2就业信息服务626%62%

3校园招聘会565%69%

4就业手续626%68%

5就业工作总体评价660%40%

注:调查人数为9418人。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毕业生对学校职业生涯指导与服务的满意度与其就业状态有关。“升学”和“出国”的毕业生对学校职业生涯指导与服务的满意度最高(但满意率也均未达60%);而“未就业”和“自由职业”毕业生对学校职业生涯指导与服务的满意率大为下降。

注:调查人数为9418人。

图1 不同就业状态毕业生对学校职业生涯指导与服务的满意度

这个结果说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不力已经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难以找到理想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生涯教育尤其不满。

二、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一步深入分析问卷调查和座谈,当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一)职业道德教育不力,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受到质疑

职业道德可以具体化为个体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纪律和职业行为等,它在人的职业生涯中起着动力和导向的作用,所以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问题,[1]23然而,由于职业道德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没有明显的业绩显示度,亦无关就业指导工作考核的结果,职业道德教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毕业生在校期间缺乏相应的引导和养成训练,职业道德受到用人单位的质疑。

一般,我们把学生招进来以后,在岗位上要花一年甚至更多时间进行培养。等各方面因素都成熟了,这就变成他跳槽的资本了。我们觉得这个成本是蛮高的。——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表

应届毕业生不管放在什么样的岗位,我们一要带,二要教。他们毕竟不是社会人,刚刚毕业,说实话,工作沟通的过程中比较情绪化。他们承受能力比较低,一句两句说得不开心,就走了,手续也不办。还有,他们吃不了苦,责任感不强。……他们一年出不了绩效就走了,反正你是民企,我们再换个单位。长此以往,我们对应届生就处于想用又不太敢用的局面。

——新天龙集团有限公司代表

(二)择业价值观的导向尚未与时俱进,致使毕业生的择业定位过高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3]15之后,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此后仍在不断上升,2005年达到21%[3]15,2010年达到265%[3]15,随后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进一步提出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4]的目标。不断增长的毛入学率意味着不断增多的大学毕业生供给,1978年高考恢复之初,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只有165万人[5]753,2011年,毕业生达到6082万人左右,根据2010年的招生数推断,2013年有望达到6618万左右[5]752,增长了40余倍!与此同时,高考恢复之初的“体面就业岗位”却没有以同样速率增加。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的惯性就业思维之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始凸现出来,“毕业即失业”的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

国外经验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毕业生的求职岗位都面临一个重心下移的过程,只有根据市场供求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比如,2010-2011年度,英国一些大学生毕业为了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中求得生存,不得不放低自己的期望值,面向户外体力劳动者、通讯员、办公室职员、医院护工、酒店服务生、酒吧侍应生、清洁工之类的职业寻找工作,这个比例占了毕业生的5%,而5年前的这个比例仅为3%。[6]

面对日益困难的就业形势和基层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强烈需求,我国开始把引导大学生到基层择业就业作为问题解决的对策之一。自2005年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以来,又陆续出台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并设立了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3)”、“5年选拔10万村官”(2008)、“农村干部实施一村一大学生计划”(2010)等鼓励大学生去基层择业创业的项目。

然而,尽管就业形势要求毕业生放低就业重心,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却并未注重对毕业生的择业取向进行引导,传统精英高等教育时代的择业观依然有很大市场,以至于绝大部分毕业生价值观导向有问题,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迷茫,无法给自己的人生正确定位,难以面向就业需求做出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抉择。

现在的本科生对自己的定位相对比较高。比如我们招聘财务,告诉学生三、五年以后,我们可以给他外派机会,但是现在必须从出纳开始做起。他说:“我肯定不会去做出纳。”大家知道,出纳岗位本身是有一个三年轮换机制的,不能换人的。他不做,就放弃了。

——上港集团上海长江港口物流有限公司代表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到化工企业工作,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是一个发展型企业,对专业的要求相对又比较高,这几年就是靠着我们的发展项目去吸引大学生,给我们创造平台。其实,说句心里话,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到一线去,很多大学生觉得在一线是非常苦的,要倒班,必须沉下去,才能升上来,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差一点。

——华谊集团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代表

(三)偏重就业前的指导,内容狭隘化,缺乏系统性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增强个体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到树立职业理想,从养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到习得职业生涯规划技能,从养成职业核心素质到健全职业心理,它所需要的是终身性的全方位、全程性的教育,正因为此,国外的职业生涯教育不仅贯穿了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还有家庭、雇主等方面的配合。

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尚主要以大学阶段为主,由于缺乏大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准备,注定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需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包括职业生涯定向教育、职业潜能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养、职业生涯心理辅导、职业核心素质培养等方面。[1]5这就需要高校在从新生入校开始统筹规划,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进行全程性的职业生涯教育设计。

然而,由于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尚无可以依据的制度规范,加之高校的“大就业指导观”尚未建立,目前职业生涯教育还主要是就业工作部门的责任,缺乏专业的教育队伍,由于评估导向的作用,当前我国就业工作部门的重心主要还是帮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就业困难,以便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甚至就业质量,就业指导实践往往更多地集中于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找到好工作,采取的措施往往是在毕业前半年或一年时间内对大学生进行填鸭和冲刺式的就业指导教育,内容仅涉及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提供一些就业信息等,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大学生尽快签下就业协议,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则难以进入他们的引导之列。

我们的教育体系,应该让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就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让学生明白自己未来选什么专业。我记得我儿子当年在港大就是如此。他去的时候读的是物理数学系,去了一个月,他就来信说,报告爸爸妈妈,物理删掉了,我进入数学系了。为什么?因为读物理找不到工作。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读研究生,又进入了统计学系。……统计学与未来的模型设计相关,有很广泛的就业前景。香港大学对一年级的新生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告诉学生你所学的专业未来的就业市场是什么样的。

——上海启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代表

(四)教育过程缺乏实践性,教育效果较差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适应变动不居的职场环境,这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相关指导老师结合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劳动市场形势指导学生参与就业竞争,还需要一定的实地参观、调研考察、情景模拟、顶岗实习等方式,以便大学生对于不同岗位有感性认识,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舍此,职业生涯教育很难达到期待的效果。

这恰恰是当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短板”,绝大多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高校往往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来推进这项教育,对于课堂教学以外的实践环节,则缺乏一定的重视。

在研究生的时候,我感觉比较明显的地方是科研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因为我们学校有许多项目,但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比方说,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我一听上汽集团,就知道它是一个造车的集团,但具体他怎么造、怎么研发、怎么设计,我一点都不知道。 ——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生

对实践环节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结果。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目前很多毕业生对将要从事的工作缺乏了解,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缺乏必要的规划。

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是特别清晰,这个问题我们在面试的时候就已经有些感觉了……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们问:“你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是怎么考虑的?”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因为他们不清楚开发、测试具体是做什么的。有些学生说:“我不要做开发,我觉得写代码太累了,我只想轻松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了。”还有些学生一定要做项目管理和需求分析,他们其实对项目管理和需求分析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觉得就是每天跟各个部门沟通,不太需要运用技术。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表

现在的在校生无论是投简历还是面试,都表现得比较茫然。当你问他职业规划的时候,他有时候一脸茫然,不知道说什么。公司背景比较好的话,他就会茫然地排着长队来面试。他们在海投,没有目的地投简历。

——上海爱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代表

在笔者面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所进行的实证调研也印证了上述说法[7],当问及基层在岗毕业生“您感觉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教育效果如何?”时,反映学校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毕业生中(886%),只有261%的毕业生认为“很有效果”(49%)或“有效果”(212%);认为“没大效果”和“没效果”的占(263%)。

三、实现就业服务模式的转型,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传统以提供信息、政策宣传、咨询指导为主的就业服务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不利于指导毕业生根据变化的职场环境选择就业岗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以便毕业生更好地平衡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长远上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即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8],除了职业行为和技能等专业性的因素外,还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后者是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因素。根据用人单位反馈,当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相对来说比较好,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相对欠缺,成为制约他们适应职场环境的短板,建议高校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素质建设,以免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比较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我觉得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相对弱些。我们了解下来,学校里面没有职业素养课,好多学生不知道什么叫职业素养,不知道职业素养包括哪些内容,甚至很多同学不知道什么叫职业,什么叫岗位……如果可能的话,高校是不是可以给学生开设这一类的课程?

——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代表

总体上讲,大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和表现欲都不错,但承受力相对差了些。有的时候面临大的压力,就感到吃不消,一冲动就不干了。……所以我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使他们进入职场以后,能够具备良好的心态。

——东方商厦代表

上海的大学,在开展能力教育方面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软素质,特别是诚信,在企业用人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功利化,同时手上拿着好几个企业的offer,不断地跳槽,说好来企业工作,之后又不来了,等等。这方面,学校可以给予更好的引导。——8号桥园区代表

(二)系统设计职业生涯教育,使其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职业生涯教育全程化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如美国高校职业指导贯穿整个高等教育阶段,从学生一进入大学学习就开始进行职业指导,当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一、二年级学生提供了解认识不同专业和职业、见习实习、参加雇主宣讲会等机会[9],对三、四年级的学生,除了帮他们了解职业兴趣、确定职业选择、提供意向岗位的实习机会外,还提供申请进入研究生院继续深造方面的指导以及个性化的咨询[10]。日本中央大学的职业设计支持中心办公室(Career Design Support Center Office)为了帮在校生规划他们的未来,面向新生和低年级学生提供职业路径支持计划,面向三年级以上学生提供工作搜寻支持教育计划。前者主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形成职业规划能力,后者主要是通过更为具体的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工作搜寻经验、求职技巧等,以便他们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11]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应该早开展、早着手,在大学生一进校门开始就让他们了解可能的职业选择,进行职业定向,此后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中,提供一定接触职场的机会,以便他们根据市场需求查缺补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而不应该仅仅在临近毕业之际才开始这方面的教育。在岗毕业生的反馈也表明,在校期间早日接触职场,对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定向更有帮助。

学生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是感觉刚刚从高中解放了、万事大吉的时候,应该给他敲一个警钟,让他明白四年之后自己可能在哪一个方向,包括就业和考研,如果就业的话,有哪些方向可供选择,自己应该做哪些准备,要提前考虑起来。不要把时间荒废掉了,要积极参加一些社团,明白党性方面对自己有些要求,人际关系方面要参加哪些活动。

——华东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

正好我比较幸运,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参加了“荣行校园”的暑期实习活动,也是通过这个暑期实习活动,能够提前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和交流,在企业中,我了解到,原来这个企业是做这项工作的,然后每项工作是这样做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对自己有个评估,是不是喜欢这个工作,自己还缺哪方面的能力。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方面的机会,因为我们的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是很少的,名企提供的机会可能会更少一些,我在想我们的企业以后可不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提前去实习,让研究生一年级、二年级的时候就有许多机会去接触企业,让他们知道原来企业是这个样子的,我可以做这个工作,所以,我感觉这个方面是不是多架起一些沟通。——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生

(三)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的形式,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性和个性化服务

丰富、多元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实施方法与途径是吸引学生参与的前提条件,也是职业生涯教育取得实效的国际经验。这其中,实践环节的存在尤其重要。研究者陈新曾面向郑州某高校 2009 年毕业生做过一个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最青睐的职业生涯教育方式是“校内外合办的工作坊”(507%)以及“各种实习和社会实践”(192%),这两项的总和占699% ,“用人单位的宣讲会”紧随其后,占 128%。[12]大学生对实践环节的肯定与期待可见一斑。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存在途径单一、理论说教为主的弊端,制约了职业生涯教育效果。

建议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今后注重优化教育形式,尤其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通过更多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如模拟的职业生涯的设计大赛、短剧小品、邀请历届毕业生或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来校现身说法或开办讲座(座谈结果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很有这方面的积极性)等。

向有需求的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是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无论是大一新生还是大四毕业生,在寻找实习机会或兼职、犹豫是否要考研深造、希望就简历制作或面试得到建议等情况下,都可以跟职业生涯教育中心的专业辅导老师预约一对一的咨询服务。[13]在英国的雷丁大学,如果有需要,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每学年不多于三次的一对一职业生涯咨询服务,每次咨询活动一般会持续10分钟左右[14]。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国高校也不妨结合学生个人实际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我觉得学校里可以多请一点往届毕业的、在不同的工作岗位的,不管是做行政坐办公室的,还是做技术的,把不同岗位和层次的人都请过来,让他们和在校生有个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职业导航,我感觉才会更贴近我们将来工作的实际。——上海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

学校老师应该进行就业辅导,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定位,了解今后的求职环境。如果让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兼职做院校的校外辅导员,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人员会非常认同,会非常配合。

——上海爱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代表

高校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应该做得更专业、科学、细致,可依据个人特质进行定制,如学生有意愿和要求,可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某基层在岗毕业生

(四)加强面向基层的价值观导向,推动大学生面向基层择业就业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重心的进一步下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不得不走向基层工作岗位。在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和精英教育时代的“体面就业”观尚存影响的情况下,势必有一部分毕业生对职业选择产生困惑。现有实证研究也不约而同地表明,在绝大多数毕业生那里,基层就业不过是迫不得己的选择。如,黄进等研究者对四川省五所医学院校本科生进行了基层就业意愿的抽样调查,在回收的1568份有效问卷中, 当问及“自己是否愿意到基层”时,只有270(172%)人表示愿意,1298人(828%)表示不愿意。[15] 赵翠萍对河南省 10 所高校 686 名在校四年级大学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当问及“关于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您放在第一位的选择是什么?”时,选择“备考大学生‘村官”和“参加‘三支一扶”的同学仅有93 名,占136%。[16]。

笔者对基层就业毕业生的访谈中得知,有的毕业生之所以不敢或者不愿意选择去基层就业,主要是对基层就业对个人发展价值的发展空间没有信心,或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心里没底。所以,通过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他们从长远来规划自己的职业,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的到基层就业对自身长远发展的价值,从而推动基层就业选择。

学校是否可以加强对学生报效祖国等精神的培养?这在我们70年代的时候讲得比较多,就是使命感的培养,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规划。现在普遍有一种“三燥”心态,就是急躁、暴躁、烦躁,沉不住气。人的发展真的是循序渐进的,一步一个脚印,就像树一样,这样才能长得越来越紧实。希望学校在这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希望学校能够让学生有所担当,能够脚踏实地,我们叫“接地气”。——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代表

此外,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从制度规范、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给高校一定的政策支撑,有效促进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吴秀霞.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历程与趋向[J].理工高教研究,2008(4):86-8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K].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07-29)[2013-06-25].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2)[K].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6]Burns,J. Numbers of graduates in basic jobs doubles in five years[EB/OL]. Education reporter BBC News. (2012-06-28)[2012-07-06]. http://www.bbc.co.uk/news/education-18627327.

[7]本研究以全国范围内近5年的基层在岗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并注意毕业生在性别、学科专业、岗位性质、区域布局等方面的代表性。调查问卷于2011年9月开始发放,至11月30日发出问卷2000份,发放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市的基层就业单位,其岗位涵盖了教育部统计所列的范围。共回收1330份,其中有效问卷10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52.4%。另对大学生、基层公共服务部门、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相关政府部门等进行了访谈,访谈不同层面、部门、行业和专业领域的对象50余人。

[8]陈曙. 试论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教育[J]. 群文天地,2012(9下):288.

[9]UC Berkeley Career Center.Freshmen and Sophomores[EB/OL].student affaires. UC Berkeley. (s.d.)[2013-06-27].https://career.berkeley.edu/Info/FreshSoph.stm.

[10]UC Berkeley Career Center.Juniors and Seniors[EB/OL]student affaires.UC Berkeley. (s.d.) [2013-06-27].https://career.berkeley.edu/Info/JrSr.stm.

[11]Chuo University Programs and Office. Career Design Support Center Office[EB/OL]. Student services. Chuo University.(s.d.) [2013-06-27]. http://global.chuo-u.ac.jp/english/services/career/programs.php.

[12]陈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否促进就业——基于郑州某高校 2009 年毕业生的统计调查分析[J]. 中国统计,2009(12): 19-20.

[13]Columbia University Career Education. Overview[EB/OL]. Students. Columbia University. (s.d.) [2013-06-27]. http://www.careereducation.columbia.edu/students.

[14]University of Reading Career, Placement and Experience Centre. Our Services[EB/OL].About Us. University of Reading. (s.d.) [2013-06-27]. http://www.reading.ac.uk/careers/about/services.asp#onetoone.

[15]黄进,等. 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4):28-30.

[16]赵翠萍. 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2):67-71.

(责任编辑 庞青山)

猜你喜欢

就业服务职业生涯教育高校
构建与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与跟踪体系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问题的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