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探讨

2013-08-20肖冬梅

中外医疗 2013年21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肖冬梅

河源市人民医院内一区,广东河源 517000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为已确诊的某一类患者而制定的住院护理模式,是实施健康教育以及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工具。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规范诊疗及护理行为、缩短住院时间、限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改善护患关系,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1-3]。为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该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2例,其中,男98例,女64例;年龄在38~81岁之间,平均为(52.3±4.6)岁。患者入院时的killip心功能分级为2~3级,均无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能够配合医护工作。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制定可行的系统护理计划。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程序,自患者入院直至出院全过程中,有计划地实施连续、动态的护理服务,由科主任以及护士长定期检查,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或补充计划内容,具体操作如下。

1.2.1 入院指导 接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医护团队、病区环境以及病房设施等,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全面采集患者的资料,并完成相关入院手续,签订医疗知情同意书,向患者讲解常规医护工作程序[4]。

1.2.2 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并常规镇静、止痛、吸氧以及心电监护等。常规建立2条静脉通路。同时备好各类抢救器材及药品等[5]。

1.2.3 溶栓治疗的护理 ①溶栓前准备:明确溶栓治疗适应症以及禁忌证,同时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实施溶栓治疗的必要性、获益以及可能并发症等,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同时,详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配合方法等,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向患者介绍溶栓前以及溶栓后短期内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工作。②溶栓期间监护:护理人员应掌握心肌梗死的再通评价标准。溶栓期间予以心电监护,结束溶栓后10~15 min详细记录心电图情况,并每隔30 min复查1次18导联心电图的情况。次日进行4次全导联心电图复查,第3天复查3次,此后改为1次/d。尤其应注意观察ST-T段的变化,以评价溶栓效果,并及时发现是否存在再灌注心律失常。同时,应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注意记录患者的胸痛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伴随症状等。结束溶栓2 h内,观察胸痛症状是否迅速缓解或者消失,以评价冠脉再通的效果。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等指标,并定时测定血常规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积极采取抢救措施[4-6]。③溶栓后护理:注意观察并发症征象,全面预防并发症。溶栓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以恶性心律失常、脑出血、消化道血最严重。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存在上述问题者,需特殊关注,进入监护病房者,需立即行连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是否有心律失常症状[6-8]。监控护士须确保监控无误,并能够正确区分由监护导联的假性心律失常、伪差等,如有心律失常,应详细记录并分析其性质,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呕吐物及大小便的颜色,密切观察有无神志改变及头痛现象,做好床头以及书面交接班工作。

1.2.4 饮食护理 发病12 h内予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低胆固醇、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遵循少食多餐原则,以免饮食过饱导致心脏负荷加重。鼓励患者戒烟酒。

1.2.5 休息与活动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72 h内予绝对卧床休息,护士每2 h一次予肢体被动活动,以免引起下肢血管栓塞。若病情基本稳定无并发症,第3~5天鼓励病人半卧位休息,在床上行肢体主动活动,协作病人洗漱及进餐。第5~7天在护士指导下室内慢走、洗澡等轻缓活动。如果病人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应视病情延长卧床时间。向患者讲解适当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康复,且可提高生活质量。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运动量及运动时间。

1.2.6 心理指导 病人入住CCU后应介绍环境,介绍医生、护士,护士在床旁密切观察病情,减少因无家属陪伴而引起的恐惧、焦虑情绪,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及需求,介绍此病的成功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简单说明疾病的过程与治疗护理配合注意事项。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各仪器的报警声尽量调低,以免病人有不安情绪。为病人行治疗护理时应计划有序,避免慌乱忙而给病人带来不信任感及不安全感。

1.2.7 出院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个人喜好,帮助患者制定符合患者的、切实可行的运动及饮食方案;嘱患者出院后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教给患者自我调节的方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等;详细介绍各类药物的用药方法、禁忌、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方法,并注意调整劳逸结合[9];建立医疗联系档案,以便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及预约复查等。告知病人家属如出现胸闷、胸痛发作频繁、时间较前长,程度较重且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效果差时应及时就诊,避免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77(95.1%),对照组66(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的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及运动、自我监测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n(%)]

2.3 并发症

观察组有2例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5例心律失常,7例胸痛,并发症发生率17.3%(14/81);对照组9例心源性休克,14例心律失常,10例胸痛,并发症发生率为40.7%(33/8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护理质量

传统的临床护理多是遵医嘱实施,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不强,缺乏明确的护理目标及健康教育意识,护理服务不够全面、系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明确护理目标和护理重点。临床护理程序具有明确的内容标准、严格的时间框架以及预测差异干预等,使得护理工作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和计划性,将传统的被动护理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3,6,7]。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通过系统、规范和动态的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充分了解护理目标及效果,从而积极地参与并配合医护工作,实现医护患三方的共同配合、共同促进,并形成护士主动护理与患者主动参与有机结合的护理模式。这样不仅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同时也可显著提高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2 提高护理满意度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制定详实的健康教育时间计划,可实现健康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按照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面对面有效、连续、完整的健康教育,反复评估和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通过安慰、疏导、鼓励、支持等,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了护患沟通,可提高护理满意度[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3.3 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做到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可避免护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全面、科学、完整的护理[11]。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确保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并使护理人员准确认识和定位护理工作,充分体现了专业价值。同时,要实现预期护理目标,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医护专业、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不断提高自身沟通技巧及护理技巧,并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等,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4 提高医院管理效能

临床护理路径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可有效避免重复工作,节约时间以及人力资源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并促进多学科的合作,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并促进医护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管理效能[12]。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护理观念及护理方法,融合了整体护理理念,有效规范诊疗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并提高医院的管理效能。对急性心肌病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全面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科室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及学科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1]张蕊.临床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4):32-33.

[2]赵小爱,郭小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7):33-34,68.

[3]陈豫红.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02-103.

[4]刘卿.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29):2691-2692.

[5]张曙红.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5):115-116.

[6]徐翠荣,李国宏,陈泳,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2):1046-1048.

[7]王海荣,郑淑梅,杨秀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2):1069-1070.

[8]陆克琴,吴立新,刘新天,等.临床护理路径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安徽医学,2012,33(5):622-623.

[9]牛春燕.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5):131-132.

[10]谢静,刘惠珍.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56-57.

[11]熊楚梅,蒋萍,陈小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2010-2011.

[12]代必芬.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3):37-38.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