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三化”同步 推进“一业”振兴——铜仁市2012年人均GDP破万元
2013-08-20夏庆丰
文Ⅰ夏庆丰
(作者系铜仁市委副书记、铜仁市市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2012年是铜仁撤地设市后的第一年。一年来,铜仁市紧扣主基调、主战略,抢抓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的历史性机遇,努力克服国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加快“三化”同步,推进“一业”振兴,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开创了发展提速、转型加快、结构向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新局面。
经济保持高位运行
2012年,铜仁市全年地方生产总值447亿元,增长17%,实现了人均GDP破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65.1%;财政总收入63.73亿元,增长25.89%;公共财政收入36.57亿元,增长28.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8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4802元,增长2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贵州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旅游总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三,税收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六。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交通运输建设突飞猛进。长昆铁路加快建设,铜玉城际铁路实质性开工前期准备有序推进;铜大高速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56公里,结束了铜仁中心城区与外界无高速公路连接的历史;杭瑞高速铜仁段、思剑高速加快建设,铜仁至松桃、沿河至德江、江口至石阡高速实质性开工,铜仁至怀化、铜仁环城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在建高速公路里程513.1公里;实施国省干道改造60公里,完成通村油路建设1426公里,通村油路率从上年的22.5%提高到31%;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工程实质性开工,铜仁至贵阳航班加密至每天往返8个班次,至广州航线复航实现周往返4个班次;乌江航道整治工程和通航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水利建设“三位一体”规划深入实施。松桃道塘、石阡花山水库已下闸蓄水,德江长丰水库建设加快,江口鱼粮、玉屏白岩河、印江栗子园、松桃盐井、思南过水湾5座中型水库开工建设,实施71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万山小云南、大兴水利枢纽工程等8座中型水库和松桃陆家坝、玉屏青山冲等5座小(1)型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全年新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34万人,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增加烟水配套灌溉面积5.45万亩,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62亩;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38.9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2.98%,提高1.51个百分点。
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沙沱电站准备下闸蓄水,铜松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市移动电话拥有率达42%,移动通信基站达3900个,互联网用户达14万户。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2012年,铜仁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8.93:27.93:43.14调整为26.80:29.50:43.70,这表明铜仁市已经实现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实质性转型,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不断增强,质量进一步提高。
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启动建设黔东工业聚集区,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发展。全市12个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19个,完成投资83.9亿元,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大兴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龙开发区被贵州省确定为“511”产业示范园区,碧江区、印江县、沿河县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工、续建工业项目507个,建成投产204个,创年度投产工业项目历史最好水平,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上年的236家增加到368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21%。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以实施“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茶叶、蔬果、核桃、中药材、油茶五大主导产业,全市粮经比从上年的4 7:5 3调整为43:57,茶园面积达103.5万亩,居贵州省第二。规划建设畜牧产业示范区8个、农业产业园区28个;松桃县、江口县扶贫产业示范园区被列为省级试点;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3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34.3%;组建茶叶行业协会,启动茶叶品牌整合工作。完成烟叶收购70.49万担。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亿元,增长9.8%。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的服务业快速增长。启动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成功举办铜仁市第一届旅发大会、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中华龙舟大赛等节会赛事。在央视、凤凰卫视等媒体开展了铜仁形象宣传,梵净山、大明边城、石阡温泉群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万山汞矿遗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在一系列举措的有力推动下,预计铜仁市2012年旅游收入将达到158.8亿元,增长75.5%。
现代物流、会展、商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公路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7.9%和52.8%,预计服务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20%。
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
城镇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加快《铜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和铜仁城区、各县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及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编制各片区建设规划和完善城市功能专项规划;启动52个乡镇总规和70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城市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45%。
城镇发展空间大幅拓展。按照“规划先行、拉开路网,建设新区、提升老区,产业支撑、产城一体”的原则和“建新城、疏老城”的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开工建设城市道路40条,新建和改造城市主次干道155.65公里,川硐教育园区、碧江新区、谢桥承接区建设加快,铜仁主城区“一城两区”的城市构架基本形成,各县城区建设进一步加快。
启动3个省级、13个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城镇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得到提升。组建市城市管理局,明确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责,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全市新增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5%,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铜仁市市长夏庆丰(中)听取思南县委书记胡洪成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介绍。(铜仁市委宣传部供图)
发展活力显著提升
铜仁市坚持把招商引资、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组建了广州、重庆、杭州、青岛四个驻外招商分局,实现聚力发展、借“梯”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60个,签约资金608.14亿元;到位资金450亿元,增长77.83%。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户数分别增长17.72%、38.51%,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40.86%、52.30%。
“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和劣质农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率先与国开行签订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合作项目协议,率先实施新农合大病医疗市级统筹,乡镇计生站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组建和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进展顺利,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32.14亿元、381.38亿元,增长18.55%、26.91%。融资规模达到127.21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社会更加和谐
扶贫攻坚力度进一步加大,启动实施2万人的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松桃、江口2个重点县和45个贫困乡的“减贫摘帽”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减少贫困人口35.1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上年的38.75%下降到30.24%。
创业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妇惠家合”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同比增长80.3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五项社会保险参保87.9万人次,基金征缴8.63亿元;新农合参合率98.17%;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5万人、142.5万人,增长89.9%、40.3%;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246套,超计划946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3263户;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从255元提高到284元,增幅11.5%;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从1338元提高到1497元,年人均综合补助从720.56元提高到874.3元,增幅11.4%。
启动实施教育“三项突破工程”55个,实施2245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50.38万人。
“平安铜仁”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安全感普遍提高,满意率达到92.7%,安全感达到93.85%,创历史新高,再次被评为全省平安市。
当前,铜仁全市上下正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攻坚克难,果断决策,迅速出手保工业;敢想敢闯,先行先试,激发要素活力;自加压力,创新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建立了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周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各区县和市直部门争取项目和增加财政支出的情况通报制度,招商引资暨园区建设工作现场观摩会、末位督办现场会和“十大不作为项目”评选制度,党政主要领导招商项目挂牌公示制度等一系列狠抓工作落实的创新机制,形成了你追我赶、增比进位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