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啃”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访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
2013-08-20
文Ⅰ本刊记者 李 坤
扶贫发展资金增幅全国第一
当代贵州:2012年,对贵州来说,好事连连:国发2号文件出台,贵州小康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把贵州定位为扶贫攻坚示范区;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誓言冲出“经济洼地”,奋力冲刺小康;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将把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的200万贫困人口搬离大山,请问这一年贵州省扶贫攻坚取得哪些成绩?
叶韬:2012年,围绕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我们积极行动,“跑部”对接,全年共争取中央财政扶贫资金30.01亿元,其中发展资金净增6.38亿元,同比增长33.8%,增幅位居全国第一。减少贫困人口130万人(按2300元扶贫标准);扶贫系统完成扶贫生态移民3万人以上;50个重点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个百分点。5个重点县128个贫困乡“减贫摘帽”;完成100个重点乡1000个贫困村整乡(村)推进任务;雨露计划培训20万农村贫困劳动力,其中转移就业10万人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我们打造了蔬菜、马铃薯、烤烟、油茶、核桃、中药材、茶叶、草地畜牧、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十大扶贫特色产业。威宁、晴隆、松桃、长顺、江口、道真、水城、丹寨、紫云、贵阳市修(文)开(阳)息(烽)10个县作为扶贫攻坚示范试点,经过一年的实施,效果明显。
在争取对口帮扶方面,宁波、深圳、大连、青岛四个对口帮扶城市已投入帮扶资金1.49亿元。争取到新增上海、杭州、广州、苏州4个沿海城市对口帮扶贵州省,在原有23家中直机关(央企)定点帮扶37个重点县的基础上,新增9家(调整出1家)中直机关(央企)定点帮扶13个重点县,实现了东部8个发达城市对贵州省除贵阳以外的8个市(州)对口帮扶的全覆盖,31个中直机关(央企)对贵州省50个重点县定点帮扶的全覆盖。31位省领导联系32个重点县、65个贫困乡镇的集团帮扶工作深入推进。
扶贫开发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当代贵州:贵州处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历史阶段,也处于扶贫攻坚啃“硬骨头”阶段。决战贫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对贵州来说有哪些重要意义?
叶韬:扶贫开发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是一个局部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全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
贵州是全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省份,小康进程大体上落后西部平均水平4年,全国平均水平8年。贫困和落后依然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贵州要实现后发赶超,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更在贫困地区。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几年来,贵州吹响决战贫困的号角,举全省之力“总攻贫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大大提高,贫困地区逐步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对加快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促进贵州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稳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代贵州:在加快创建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过程中,扶贫办在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哪些创新与突破?
叶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通过创新扶贫对象瞄准机制,始终瞄准“三片六山”地区(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麻山、瑶山、雷公山、月亮山、大娄山、乌蒙山),把国家扶贫标准2300元以下的农村人口作为扶贫对象,针对不同情况,实行差别化分类施策,通过产业发展、劳动力培训转移、自主创业就业、生态移民搬迁、社会救助等方式推进扶贫开发。
通过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我们积极探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新方式,主要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发展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协议形式明确贫困人口实施扶贫项目的权利义务。对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村贫困人口在贫困地区发展的经营性项目,优先给予贷款贴息。对贫困地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先建后补或奖励扶持。
通过创新扶贫攻坚重大事项推进机制,我们在“三片六山”极贫地区,全面实施扶贫攻坚重大事项推进行动。深入开展创建“扶贫攻坚示范县”活动,每年选择10个县,各安排1亿元左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集中投入,打造亮点、示范带动。
通过创新以集团帮扶为龙头的“大扶贫”推进机制,我们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等的有机结合,深化集团帮扶。
通过创新完善“减贫摘帽”激励机制,我们全面落实重点县、贫困乡镇加快脱贫致富奖励政策,实行“摘帽”绩效与政绩考评挂钩,对发展成效显著、提前“摘帽”的重点县、贫困乡党政负责人,经考核评定合格,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优先提拔任用。对扶贫开发工作不重视、成效不明显、经济发展缓慢、贫困发生率上升、群众收入差距拉大或未按规划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重点县、贫困乡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行政问责。
全力推动扶贫攻坚上新台阶
当代贵州:党的“十八大”清晰勾勒了小康蓝图,并指出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性。贵州将如何加快扶贫攻坚步伐,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
叶韬:我们将以加快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为主线,以全面推进“三大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主要抓手,以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为目标,全力推动扶贫攻坚跃上新台阶。
破解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实施扶贫攻坚重大事项推进行动,加快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向贫困县、乡、村延伸。
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的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整种、养、加结构和种养业内部结构上下功夫,实施“三品”(品种、品质、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发展扶贫产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探索“市场+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努力探索企业农户“双赢”机制。
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小康建设带动扶贫开发的思路,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推进“减贫摘帽”、“生态移民”、“整乡、数乡、整县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全面推进小康县建设。
构建社会化大扶贫的新格局。重点实施“3个15万”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程。增加县域经济总量,提高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推广“毕节试验”、“威宁实践”、“晴隆模式”、“长顺做法”、“印江经验”,不断探索贵州扶贫开发的新途径新方式。加快组建扶贫投融资公司,开展投融资扶贫试点。继续推进城市对口帮扶和中直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加强人才交流、劳务合作、产业合作、经济协作,推进集团帮扶、党建扶贫、“同心工程”、“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以及“万名干部下基层”、“四帮四促”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帮扶工作内涵,着力拓展帮扶工作领域,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当代贵州:可以看出,贵州的扶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请问2013年的工作思路是什么?具体有哪些工作目标?
叶韬:2013年,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实施“一体两翼”扶贫战略。一体就是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要在促进“三化”兴“三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人居环境、筑牢民生安全网等方面作出示范。两翼就是围绕产业扶贫,促进群众增收;围绕素质提升,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创业。
我们的预期目标是完成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按2300元扶贫标准);扶贫系统内完成扶贫生态移民3万人以上;50个重点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个百分点以上;5个重点县86个贫困乡“减贫摘帽”;完成100个乡1000个村整乡(村)推进任务;雨露计划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22.75万人,转移就业创业20万人;争取中央财政扶贫发展资金增幅30%以上;筹集社会帮扶资金2亿元以上;扶贫产业融资2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