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企业家对贵州市场的认同
2013-08-20
文Ⅰ本刊记者 岳 振 图Ⅰ本刊记者 李 枫
马云、宗庆后等企业家对贵州市场的信心与认同,在今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投资助推贵州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值得珍惜。
3月初,贵州省委、省政府在京举办了面向全国优强民营企业招商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下称“北京招商会”)。此次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29个,签约金额1203.07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项目20个,签约金额494亿元。
这是贵州省招商引资的“开年大单”,为2013年“全省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50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的招商引资目标实现了良好开局。
在本次招商项目推介会上,几位知名企业家表达了他们对贵州市场的认同。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马云看到了“贵州对市场经济的尊重,对企业家精神的尊重”;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直言“贵州是中国的投资宝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家对贵州的信心至少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贵州对商业环境的重视,二是市场活力的增强,三是对市场缺陷的清醒认识并致力于弥补与完善。
招商引资政策环境渐趋成熟
近年来,贵州招商引资政策框架和工作模式渐趋完善、成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多个场合向社会传递、阐释贵州的发展思路时,多次强调贵州对招商引资的高度重视,承诺贵州能给客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周到的服务。
贵州提出全省上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为招商引资服务”,要求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推动力”。这种招商氛围的形成,将会深刻影响地方人文传统,推动现代市场意识的普及,增进经济发展活力。
对软环境的逐步完善,贵州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先后下发。据此,省政府和省招商引资扩大开放领导小组配套下发《贵州省优化投资环境考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投资促进推动机制,为优化投资软环境提供了政策保障。
省委书记赵克志说,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贵州将大力营造重商崇企的氛围,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总,使投资创业者在贵州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贵州将打造具有商务成本优势的环境,坚持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倾力打造优质服务的高地、要素聚集的洼地、投资创业的福地。
根据《全省招商引资万亿投资项目千次推介对接活动方案》,2013年,贵州将重点围绕“5个100工程”、“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五张名片”、“四个一体化”等优势资源和重点产业,开展“万亿项目”编制工作,力争编制、入库招商项目1000个以上,项目投资总额10000亿元以上。
在北京招商会上,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对与会企业家说,贵州是一片投资兴业的好地方,将为各方企业和机构投资创业创造好环境,“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是贵州“招商信条”。
贵州省投资促进局局长季泓在总结2012年投资促进工作时说,贵州“引资总量高速增长、招商总量明显提升、项目建设速度加快、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希军:我们对贵州的发展非常看好,愿意以更加创新的姿态,为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作贡献。
浙江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贵州的确是投资兴业的好地方,相信贵州既能拥抱青山绿水,又能创造金山银山。
江苏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贵州已经成为西部重要区域经济中心,民营企业投资贵州前景十分广阔。
江苏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贵州山水秀丽,人民勤劳,发展前景十分振奋,民营企业在贵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民企活力为招商引资积聚吸引力
民营企业的市场敏锐度高,善于发掘潜在市场,且有非常灵活的竞争策略,经过多年艰难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民营经济在2012年已有“五大突破”:民企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注册资本3791.69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2600亿元;全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00亿元,增长67%,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7.1%;新增就业突破60万人;缴纳税金突破550亿元。2012年,贵州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40%。
近几年,贵州发展民营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7月,贵州出台《关于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2010年3月,开始实施《贵州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2011年3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了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
上述系列文件,是贵州对待民营经济态度及思路的政策体现,同时也为企业家“以新的视角审视贵州”提供了政策依据。从全国特别是江浙广等地区的发展历史看,政府对待民营企业或民营经济的态度,往往能很快改变企业家对该地区的看法,对投资资金有强大吸引力,是招商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实践层面,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等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到贵州寻找商机,力帆时骏等一批知名民企进入贵州;一些贵州本地民营企业也开始借助资本市场拓展生存空间,“老干妈”等本土企业为贵州特色产业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成为贵州创新潜力和特色产业资源开发的市场样本。这些都为贵州省招商引资积聚起吸引力,为资本自由流动提供了舞台,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民企投资风向标。
以制度建设弥补市场缺憾
在民企的发展环境方面,如果横向比较,贵州与发达地区显然还有一定差距。
从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情况看,民营经济越活跃的地方,经济发展就越好,反之,经济发展就越滞后。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做了一个研究,认为资本自由度越高的地方,经济就越发达,反之,经济就越落后。而资本自由度的高低,与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正相关。根据他们的研究报告,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的资本自由度从2007年到2009年均排名全国前四位,而贵州排名在第29、28位。
经济学家们的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资本聚集与自由流动,是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甚至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审批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的政策环境中,要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政府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自身改革,勇于放权,扩大行业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提升服务质量,避免民营资本遭遇“玻璃门”、“天花板”。
贵州虽然在历史、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方面并不占据优势,但这些缺憾可以通过制度建设来弥补。在符合科学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从审批环节为投资者解决障碍,尽可能减少行政权力对企业行为的干预。同时,需要构建稳定、透明的法规及政策体系,并坚持“谁投资、谁决策,谁享受利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让企业成为市场决策主体,尊重企业家的自由选择,如此方能提高投资效率。
贵州一直在努力破解招商引资的制度瓶颈,在诸多方面都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支持贵州发展的“国发2号文件”,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七方面提出了119项突破性政策。贵州承诺,凡是其他省份能提供的优惠条件,都将全面提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投资权益,都将依法保护;凡是需要由政府解决的问题,都要全力解决。
贵州这几年招商引资成绩来之不易,并将继续巩固提高,商业环境也在进一步改善优化。值得提醒的是,像马云、宗庆后等企业家对贵州市场的信心与认同,在今后进一步提升扩大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投资助推贵州发展过程中,始终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