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实现路径的多维度解析

2013-08-19史为磊李之团

观察与思考 2013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道路

□ 史为磊 李之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结合不同工作内容就“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实现路径、依靠力量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当下,“中国梦”成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战略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涨热情,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围绕如何实现中国梦,学界展开广泛的讨论。如何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做出理论探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大课题和光荣职责。

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的实现

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的实现的研究主要有: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只有把党锤炼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党才能制定实施把民族复兴引向成功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上来;才能使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①章传家、颜晓峰:《民族复兴之路的回望与思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4-307页。实现“中国梦”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力量。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生命任务”来定位的执政党。②李娟:《“中国梦”:梦之源 梦之涵 梦之美》,求是理论网,http://www.qstheory.cn/dj/gcsk/201305/t20130510_229456.htm, 2013-5-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事业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③刘亚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求是》,2011年第15期。党中央的领导和引领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从历史看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现实看党的领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从未来看党必将领导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①熊进才:《托起中国梦 走向辉煌》,《西藏日报》2013年5月18日。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力量,中国梦能否实现,人民梦能否圆满,关键在党,在党能不能肩负起历史重任、经受住时代考验。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人民梦才能实现。②颜晓峰:《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光明日报》2013年4月1日。谢春涛认为,从近现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复兴史中可以看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中华民族能够走到今天,离不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离不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引领者。③谢春涛:《坚持党的领导是圆梦的必要条件》,《重庆日报》2013年6月8日。王伟光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将自身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实现中国梦才有可靠的组织保证。④王伟光:《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学习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3年8月20日。

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否肩负起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又一次严峻考验。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而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然要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来推进,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解决党的建设中的难题,善于用创新的思路寻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执政图强的机遇意识、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和执政兴邦的忧患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三个自信”与中国梦的实现

学界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了“三个自信”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

李捷指出,道路自信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只要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一定可以振奋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万众一心,攻坚克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⑤《三个自信与实现中国梦——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研究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4期。“三个自信”与中国梦之间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和内在的统一性。实现中国梦,道路自信是根基、是方向,理论自信是灵魂、是动力,制度自信是保障、是支撑。以道路自信开辟实现中国梦的崭新途径。以理论自信弘扬中国梦的伟大精神。以制度自信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⑥皮晓辉:《“三个自信”支撑实现中国梦》,《黑龙江日报》2013年5月13日。中国梦体现了三个自信的统一,中国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体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⑦易寒键:《中国梦体现了三个自信的统一》,《学习时报》2013年5月27日。辛鸣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梦想塑魂,“中国梦”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为其界定内涵、塑造灵魂、彰显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主体,决定了中国梦既是个体梦又是国家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平发展,决定了中国梦又是世界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现实运动,决定了中国梦既指向未来又呈现当下。⑧辛鸣:《“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时报》2013年3月11日。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是完全具有现实的可能性的, 需要有“三个自信”的保障。“道路自信”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具有独特性,又蕴涵着人类文明的珍贵价值,能够使我们的事业成功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理论自信”是坚信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价值和比较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制度自信”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比较优势,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丰富和拓展。①陈锡喜:《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第23期。

实现中国梦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这条道路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使13亿多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富民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理论。只有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会有光明前景,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实现中国梦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设计,具有优越性和生命力,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越走越宽广,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

三、“三个必须”与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依靠。学界对这“三个必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论述:

(一)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需要中国道路保驾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三大特殊功能,实际上就是为追逐和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保驾护航。②石仲泉:《“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北京日报》2013年5月20日。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道路从来连接着中国梦,中国梦本就是中国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梦”不同,“路”必不同;“路”不同,“梦”亦将不同。只有“路”和“梦”的紧密结合,才会使“梦”深刻地承载历史,让“路”正确地对待未来。③陈晋:《从中国道路到中国梦》,《光明日报》2013年3月19日。道路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蒋斌、陈金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人民日报》2013年3月29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指向与“中国梦”的内涵、指向是一致的、吻合的,只有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⑤龚建文:《在中国道路上实现“中国梦”》,《江西日报》2013年5月20日。辛鸣认为,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这就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一条为了我们自己的路,是一条我们自己走出来的路,是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中国道路只有充分彰显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圆“中国梦”。⑥辛鸣:《“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时报》2013年3月11日。郑必坚、李君如认为能够实现中国梦,这是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道路”。从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相统一的角度来看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将坚持不懈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从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统一的角度看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⑦李君如:《阐述中国梦 设计中国道路》,《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6月17日。中国道路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途径,体现了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奠定了中国梦的实践基础。中国道路洋溢着改革创新的活力、彰显着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国道路必定越走越宽广,中国梦一定会实现。⑧李海荣,吴海清:《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选择》,《人民日报》2013年5月15日。陈金龙认为,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指向,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一致的、吻合的,只有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蕴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和保障,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⑨陈金龙:《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内蒙古日报》2013年6月18日。边立新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中国道路。“中国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中国道路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二者相辅相成。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失去了前进方向;光有目标,没有正确的途径,目标也很难实现。①边立新:《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公平正义”》,《重庆日报》2013年6月05日。

(二)中国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深层底蕴。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和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灵魂。中国梦的真正魅力,在于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应当成为中国梦的精髓。我们只有创造和拥有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才称得上中华民族的完全复兴。②崔新建:《中国精神:中国梦的深层底蕴》,《光明日报》2013年9月3日。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不可遏制的最深层次根据。实现中国梦离不开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进一步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攻坚克难的紧迫要求。③刘茂杰、王幸生:《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求是》,2013年第9期。孙来斌认为,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上而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同理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民族精神是激发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起直追的精神力量。时代精神是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体现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力量。共同理想是鼓舞中华民族奋力前行、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力量。④孙来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光明日报》2013年3月30日。柴尚金认为,中国梦是中国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投射。中国梦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记录了数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实现这种追求的意志。一百多年来,支撑着我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就是中国梦。中国梦还体现了和平发展、与各国互利共赢的时代精神。⑤柴尚金:《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红旗文稿》,2013年5月21日。杨玉玲认为,爱国主义最能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情感,是集合民族意志、凝聚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最深厚的政治思想基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形成推动伟大中国梦实现的磅礴力量。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访西安政治学院教授杨玉玲》,《解放军报》2013年4月2日。

(三)中国力量与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力量不是全体中国人民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各种力量自发性的集合生成。凝聚中国力量需要中国梦的目标引领。梦想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有梦想才会有发展动力。今天凝聚中国力量,首先要明确中国梦的目标定位,把握中国梦的价值取向,在中国梦的目标引领下凝心聚力。⑦白显良、李栋宣:《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光明日报》2013年6月2日。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中国力量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共同力量。凝聚中国力量是在深化改革、调整利益格局中实现的。让全体人民共同拥有一个中国梦,从而形成改革合力、攻坚合力、追梦合力。⑧颜晓峰:《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光明日报》2013年4月1日。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⑨张浩:《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南方日报》2013年6月3日。丁晋清、张浩认为,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基础。⑩丁晋清、张浩:《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人民日报》2013年7月12日。凝聚中国力量是贯穿实现中国梦的一条主线。凝聚中国力量,需要机会公平的舞台,需要不断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汇集改革共识,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⑪《筑梦,凝聚13亿人的磅礴力量——中国梦与中国力量》,新华网,2013年4月18日。辛鸣认为,中国梦要有强大的力量作保障。我们一定要凝聚力量,首先是中国人民的力量。同时,包括我们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制度力量、文化力量。要把所有这一切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指向一个目标,实现中国梦。①辛鸣:《只有走中国道路,中国梦才能照进现实》,人民网,2013年3月22日。何林生认为,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五大力量:一是团结的力量;二是改革的力量;三是创新的力量;四是奋斗的力量;五是国际的力量。②何林生:《实现“中国梦”需凝聚哪些力量》,新华网,2013年3月6日。

总体而言,“三个必须”是对中国梦实现路径的顶层设计,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指明了方向,那些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都是围绕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而展开的。

四、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无疑明确了改革开放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关键作用。李君如认为,圆满实现“中国梦”,还是需要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关系问题上,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认识到实现“中国梦”与推进改革开放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中国梦”的实现。其次,要认识到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中国梦”。再次,要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总之,不改革,空谈改革,乱改革,都不可能实现“中国梦”。③李君如:《论“中国梦”与改革开放》,《北京日报》2013年5月27日。刘志勤认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对于明确前进方向,助推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完美实现。④刘志勤:《改革助推中国梦》,《红旗文稿》,2013年第9期。龚建文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⑤龚建文:《在中国道路上实现“中国梦”》,《江西日报》2013年5月20日。

90多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活力之源。解决中国社会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的红利源源不断地释放,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与中国梦的实现

学界开始关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国梦的价值理念展开研究:

中国梦具有极为深厚的价值内蕴。而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中国梦价值内蕴的具体体现。“三个倡导”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所崇尚的一系列基本价值理念,囊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行为准则,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持久的引领力、广泛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凝聚力。⑥潘玉腾、陈赵阳:《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动力》,《光明日报》2013年8月17日。张朋智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落地生根的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⑦张朋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恶梦的内在关系》,《光明日报》2013年4月6日。祝福恩、谢璐妍认为,“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体现了这条道路的理想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梦的社会属性——社会主义性质,中国梦体现了这一属性的价值诉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主体——公民的德性和品格,中国梦体现了实践主体的精神共识。⑧祝福恩、谢璐妍:《“三个倡导”助推“中国梦”》,《光明日报》2013年3月2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既是中国梦所要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又是共同圆好中国梦的精神保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确立了中国梦的国家坐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确立了中国梦的社会坐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确立了中国梦的个人坐标。①徐东平:《中国梦的宽广视野和丰富内涵》,《安徽日报》2013年6月14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高度概括的中国梦命题具体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内在规定性;构成了中国梦的价值标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行动方向。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梦的具体化呈现和评判性裁量。②肖国忠:《“三个倡导”托举中国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年第5期。实现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更加突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这既是充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价值自信。③蓝蔚青:《中国梦:历史必由之路与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统一》,《观察与思考》,2013年第8期。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最高价值尺度,也是检验中国梦最终是否实现的最高价值尺度,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说到底也就是为了使人民这个民族主体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满、更有尊严和价值。④张勇:《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最高价值尺度》,《南方日报》2013年6月3日。杨雪冬认为,公正和法治对于中国梦不可或缺,是中国梦的价值规则,应当通过建立公正和法治的社会环境,共建共享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⑤杨雪冬:《公正与法治:中国梦的价值规则》,《光明日报》2013年4月10日。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梦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中国梦价值内蕴的具体体现。这其中,诚信与文明尤为重要。倡导诚信与文明,便成为共建共享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基石。⑥任平:《诚信与文明:中国梦的价值基石》,《光明日报》2013年4月10日。李欣平认为,崇尚劳动是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梦有其深厚的价值基础、鲜明的价值取向,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正是由于劳动对于中国梦的决定性作用,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包含着崇尚劳动。⑦李欣平:《崇尚劳动: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求是》,2013年第11期。

总的来说,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指引着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六、实干兴邦与中国梦的实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这指明了实干兴邦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吹响了“攻坚克难”的改革号角。坚持实干兴邦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归根结底靠“实干”;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靠“实干”;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靠“实干”。⑧王少安、周玉清:《坚持实干兴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光明日报》2013年4月10日。实干是中国梦的保障。中华民族之所以在百折千回中迎来复兴的曙光,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展望未来,需要13亿实干家坚持不懈地埋头苦干,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好,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经、提供根本保障。实现中国梦需要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⑨施俊伟:《中国梦: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西藏日报》2013年6月3日。辛鸣指出,实干兴邦是中国梦的根本保障。第一是坚持求真务实。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第二是勇于攻坚克难。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第三是善于开拓创新。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梦是以开拓创新为支撑的梦想。⑩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人民日报》2013年1月4日。郑必坚认为,要把中国梦变为现实,需要“知”与“行”的统一,需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⑪《“中国梦”必将成为时代强音——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解放日报》2012年12月11日。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必须勇于创新、肯干实干。我们的目标既定、任务既明,关键在于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每个人都付出扎扎实实的努力,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奉献,就是我们对中国梦的最好实践。

猜你喜欢

中国梦中华民族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