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子银行何来何往

2013-08-18郭功文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信托余额借贷

陈 晓 郭功文

影子银行的迅速膨胀,一方面揭示了现行银行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巨大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暴露了各路资本频繁进出于金融体系的投资冲动。最近几年,影子银行托起的房地产泡沫,更是随着国内外金融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日益受到了高度的关注。据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此前估算,早在2010年末,我国影子银行的存量贷款已经达到了20万亿元。

影子银行的概念源自美国,因酿就了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学界与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国内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目前仍然没有普遍认可的标准,但比较形象的概括其“虽无银行之名,却有银行之实”的特征。

“影子”的影响有几何

此次由中国银监会组织有关地方监管部门的联合调研发现,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已从沿海地区扩展到了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内陆省份,从制造业扩展到商贸流通领域,甚至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小微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而且其渗透更为深入,手段更为隐蔽。有专家认为,影子银行已经使得控制通胀和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子银行的规模越大,则宏观政策调控的正面影响作用也就越小。

影子银行——或明或暗的资金流通渠道,对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和宏观调控的干扰究竟有多大呢?房地产行业受到的影响最为典型。实际上近两年大量资金都是通过影子银行的多种途径,才得以流入房地产领域,让这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熬过了货币紧缩的寒冬,同时也直接削弱了国家宏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

2012年上半年大部分上市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所占比重再次下降,甚至有的地方连房地产贷款的余额也出现了同比减少。但是,这样的双降局面并没有影响6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回暖。作为当前我国资金最为密集、劳动力最为集中的行业,如果房地产仅依赖于银行贷款作为唯一的融资渠道,2012年上半年银行业整体收缩房地产信贷的力度,已经足以令其进一步绷紧资金链条,甚至能够逼迫其逐步降低房屋售价,出现以价换量的局面。可是事实上在银行正规信贷渠道紧缩房地产行业贷款的时候,影子银行的资金已经通过其他的多种渠道回流进入了房地产业。其中,除了房地产企业以自己名义获取银行的信贷资金以外,还有通过其他的融资名义或工具的“腾挪躲闪”(包括信托贷款、理财计划、民间借贷等途径),最终还是把各种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市场。

从宏观层面分析,央行调整信贷规模,通过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利息,放松了流动性。更多的资金为了寻求出路,流入到回报率更高的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给房地产行业源源不断输入资金,民间借贷利率因需求增加而水涨船高。使得房地产行业过度的信用扩张风险越来越高,客观上在金融体系里聚集了巨大的金融风险。据我们在南方调查,2012年上半年浙江的民间借贷利率普遍达到年息25%~50%。深圳地下市场的贷款利率最低上调了15%,最高上调50%以上。而据调查,在北方,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投资公司、寄售行等民间借贷机构融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融资用途基本全额集中在了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民间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企业,直接推高了当地的房价,2011年底鄂尔多斯核心市区大部分商品房售价仍然停留在每平方米7000元以上。社会资金成本的实际上升,必将传导到产品价格上。对房地产市场而言,调控政策虽然通过银行信贷,对开发商的资金来源做出了严格限制,但影子银行却从中为开发商提供了资金支撑。

从微观层面分析,影子银行恶化了其他行业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虽然中小企业主通过影子银行能够获得高利率的资金,但是这种近乎饮鸩止渴的资金融入,其成本之高是中小企业本身从创造的利润中难以偿还的,中小企业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过高的融资成本,势必导致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信用信誉维护等方面陷入困境,形成巨大的生存隐患,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影子银行的高收益却吸引不少企业经营者放弃了多年的主业,转而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商行等,从而加速形成了产业空心化。在民间借贷成风的浙江温州,打火机行业已从鼎盛时期的3000多家降至目前的100多家,坚守以打火机为主业的企业利润率仅在2%~5%之间。从该行业抽身而出的民营企业家群体,几乎无人例外地选择了投身于民间借贷。

有鉴于此,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的管理制度设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央行副行长潘功胜称“: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是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业综合统计除了覆盖银行业机构、证券业和保险业机构外,还应当将控股公司、融资性金融机构、民间金融借贷组织等新型金融机构包括在内。”

资金的来源有几多

影子银行资金的来源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最主要的都是从银行逃逸而来,大致有以下两类途径:

一类是将存款转移做成理财产品,实现负债方资产的表外化。来自“普益财富”影子银行调查网络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国发行个人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约达8.51万亿元,超过2010年全年发行7.05万亿元的规模?。其中2011年第二季度,共有87家商业银行发行5112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为4.21万亿元,发行总额较第一季度增长23%。银行积极发行理财产品为的是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理财产品不论是亏还是赚,银行都可以收取管理费。在监管部门不断收紧信贷、利差减少的背景下,能一定程度增加银行的利润,不至于经营数据太难看。

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流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理财资金投资城市投资债券。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融资,通过信托公司以股权投资方式,进入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机构。二是通过银信合作引流资金。银行依托房地产信托项目的合作,为开发商提供资金支持。通过银信合作,不动用存款向银行就可以发放贷款,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贷款。信托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表外资产,可以少受甚至不受银监部门的监管。众多开发商正是凭借这一渠道,在销售量萎缩的情况下,获得了继续支撑下去的资金支持。

中国信托行业协会2011年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四季度末,尽管银信合作余额占全部信托总量的比重较上年同期的73.3%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但仍有1.61万亿元之多,占比达43.06%。而房地产信托业务余额为6051.9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153.63亿元增加了2898.28亿元。增幅达到91.9%。其占比较同期增加了5.56个百分点,达16.91%。

另一类是通过银行票据等业务,实现资产方资产的表外化(包括代销融资性信托理财产品,以及委托贷款等渠道)。从央行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金融数据看,委托贷款比例达到9.1%,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7.1%,同比高0.2个百分点。而“逃规模”票据还未算入其中。在2012年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信贷的情况下,以违规票据为代表的隐匿信贷规模有所增加。据我省银行业公布的数据来看,2011年保证金存款余额8580亿元,比2012年初增加2314亿元,同比多增906亿元。单位保证金存款显著增加,反映在借贷纠纷方面看似民间的借贷,多数背后都有来自银行的资金参与其中,尤其是标的超过1000万元的借贷基本没有例外。

正是银行负债方和资产方的双重“表外化”,使得银行内资金不断地流出,成就了影子银行资金规模的快速扩张。据分析,买入的返售票据里肯定含有降规模的票据。至于票据的占比有多大只有相关部门才清楚。可以印证影子银行完成的信贷投放额度是,2012年前8个月信托贷款累计增加4933亿元,是2011年同期的4.65倍;2011年银行新增委托贷款超过万亿,达12962亿元,是2002年的7.4倍。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1年末委托贷款的余额已达到4.96万亿元,再加上2012年前8个月累计新增约7154亿元,委托贷款余额已达到5.68万亿元之巨。

2012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近千家,6月末贷款余额达4893亿元,相当于2010年末贷款余额的2.5倍。

随着影子银行的扩张,银行新增信贷在社会总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92%下降至2011年的53.7%。除了可以统计到的新增贷款占比下降数据外,还有大量隐藏在银行同业业务数据中的“隐形信贷”在扩张。2011年银行与农信社合作,通过票据“双买断”、同业代付规避了信贷规模控制。2012年上半年同业代付规模被政策要求纳入表内监管,一度抑制了银行同业代付业务逃脱规模监控。可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银行与农信社买入返售票据又出现了增长。2012年6月末14家上市银行(中行和中信银行未披露)买入返售的票据规模合计达2.38万亿元,相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

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与票据融资余额之间出现巨大缺口,难免让人怀疑票据融资会否消失。2010年末到期银行承兑汇票余额5.6万亿元,国内票据融资额增加了1.48万亿元;2011年末银行承兑汇票余额6.68万亿元,但票据融资额只增加了0.4亿元,余额仅1.52万亿元。票据融资余额占比的下降,暴露出进入影子银行的资金又有了新的渠道。

银行与信托合作作为银行理财表外业务主要通道,2012年占比亦有大幅提高。据普益财富数据,银行与信托合作的理财产品比重,已从2012年的32.20%升至2012年7月份的40.58%。

风险的端倪现几处

以往一直游离于监管视野之外的民间借贷,其风险在近两年正在不断地暴露。南方的温州与北方的鄂尔多斯的资金链条断裂,让市场外人士看到了影子银行带来巨大风险的冰山一角。目前,在民间借贷潜行的长三角地区,风险继续在向银行大量渗透。民间借贷的模式跟传销基本类似,一旦发生风险就会沿着借贷链条向上下游扩散。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银行表外融资与表内资产之间的千丝万缕联系无法斩断,所以每家银行都不可能置身于影子银行的风险之外。

影子银行的扩张越演越烈。其实是在国家信用担保背景下,过度使用了现有金融体系的冲动。在我国的现行金融体系之下,上市企业之间的资金拆解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只要上市公司借贷资金经过了必要的程序,经过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拆借的是自有资金 (而非银行借款),又不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在司法实践中则是被允许的。而我们所探讨的影子银行体系,其所创造的主要金融工具——信托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金融系统结构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边界,在融通资金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种格局造成了已经让习惯于各司其职的监管体制,常常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1.影子银行资金来源多样,风险多重不确定性大。既包括储蓄资金、企业闲置资金,又包括从银行融资便利的企业和个人从银行套取的部分低利率信贷资金。通过转手贷给影子银行的需求方——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即使银行信贷目前已经出现了局部宽松,但影子银行体系的融资需求依然巨大。2012年下半年大量银行贷款将集中到期,对企业的资金链将造成进一步冲击,银行已经对新增贷款采取了越加谨慎的政策。此举势必影响经营委托贷款业务的上市公司。

2.银行表外业务遗留风险,亟待予以正视。银行表外业务遗留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过去几年银行信贷政策限制的房地产业融资,二是因贷款额度紧张被银行调整到表外的融资项目。这些项目当时之所以被安排至表外,是因为银行认为房地产融资存在重复抵押的风险,其中不乏“挂羊头卖狗肉”资金并未投入的虚拟项目。有的表外业务已经造成了事实风险。

3.上市公司高利贷频频出险。影子银行的扩张对浙江企业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显现,今年1月与“香溢融通”同处宁波的“维科精华”(纺织业上市公司)通过上海银行宁波分行向浙江诸暨市的地产公司凯翔集团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14.4%,但2012年8月2日,该地产商因严重的资金链问题,被当地政府紧急派驻专项工作组。好在这笔贷款已经于7月14日收回。其他相关债权债务尚在处置过程中。

风险控制相对完善的“香溢融通”,其“金融事业部”对贷款金额低于800万元的项目可以考察受贷方资质后自行“放贷”;若贷款额度在800万至6000万元之间,就需上报“香溢融通”审批;若贷款额度超过6000万元,需召开董事会讨论。即使如此还是屡屡出现了信托贷款逾期。2009年其子公司委托银行向杭州现代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发放7100万元贷款,借款期限12个月,后又展期了半年。最新消息“香溢融通”的这笔债权已经被作价7886.87万元整体转让给杭州天拓贸易公司。

4.委托贷款难挽回经营亏损局面。“ST波导”通过委托贷款维持日益衰竭利润,半年报显示其主业手机及配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64.66%。“*ST天目”陷入连环多角债务的处境更为窘迫,逾期未能偿款的“现代联合”是其第一大股东。莱茵置业给其子公司的委托贷款未能如期归还外,使得其“沦落”到了即将被卖壳的境地。

除了信托贷款能否如期收回的显性的风险,对委托贷款一方而言,隐性的风险则是委托贷款的高额收益一旦超过主业收入,或将影响公司主业的正常发展。上市公司踏踏实实地发展主业,才是对企业、对股东负责的长久之计。这个原则又有多少企业能够遵照呢?

猜你喜欢

信托余额借贷
央行:2022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91万亿元
2020,余额不足
信托QDⅡ业务新征程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余额宝的感知风险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2015.5.8—2015.5.14)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让与担保和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