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代食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比较研究
2013-08-18夏先萍
夏先萍
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心外科,四川达州 635000
在大手术后早期积极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共识,但关于选择何种营养支持方式,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1-2]。为探讨分析胃代食管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该研究对比分析了2012年4月—2013年8月期间胃代食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行胃代食管术患者64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 32~66 岁,平均为(54.3±13.8)岁。 其中,44 例食管癌,3例严重食管瘘,8例食管畸形,7例食管外伤。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
1.2 方法
观察组:该组术后24h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经术中预留置的鼻十二指肠管予以营养液滴注,选择安素作为肠内营养制剂。热量控制为104.5 kJ/(kg ·d),术后第1 天的上午即经鼻十二指肠管予以500 mL 生理盐水滴入,下午予以500 mL 安素,控制速度为50~70 mL/h。术后第2 天即改为 1 000 mL,速度控制为75~100 mL/h。术后第3~7 天改为1 500~2 000 mL,速度控制为100~150 mL/h。通过输液泵或者重力作用予以匀速输注。
对照组:该组予以全肠外营养支持,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营养液为 50%葡萄糖溶液 200 mL、10%的 GS1 000 mL,5%GNS 500 mL 加10%的NaCl40~60 mL,10%的KCl30-50 mL,维生素C 2 g、维生素B6 100 mg 普通胰岛素按照1U:5~6 g 葡萄糖应用,脂肪乳500 mL,氨基酸500 mL 混合于3 L 输液袋中,16~24 g 匀速输入,30~60 滴/min,热量为 104.5 kJ/(kg ·d),连续输注 7 d。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1 d 与术后8 d 测定患者的体重、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等。 记录两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 χ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体重变化比较
术后两组的体重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的体重降低幅度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体重变化比较[(±s),kg]
表1 两组体重变化比较[(±s),kg]
组别 术前 术后 降低幅度观察组对照组tP 60.68±8.03 65.09±8.06 2.193 0.042 57.06±7.84 58.83±7.13 0.944 0.273 3.62±0.19 6.26±0.93 15.733 0.000
2.2 两组血浆蛋白变化比较
两组术前的血浆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ALB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TP 及TF 亦显著降低,而观察组无明显变化;两组PAB均无明显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蛋白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血浆蛋白变化比较(±s)
组别 时间ALB(g/L)TP(g/L)TF(g/L) PAB(g/L)观察组对照组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组间比较术前后组内比较术后组间比较tPtPtP 41.66±4.73 34.71±3.04 39.99±4.53 32.96±5.20 1.442 0.678 6.992 0.008 1.644 0.663 71.63±6.69 69.28±5.44 70.87±6.23 63.61±6.84 0.470 1.028 1.535 0.671 3.677 0.029 2.79±1.42 2.93±0.72 3.40±1.48 2.32±1.21 1.682 0.651 0.497 1.008 2.451 0.039 184.81±56.40 174.51±56.83 190.68±79.19 178.66±69.07 0.342 1.131 0.728 0.954 0.262 1.598
2.3 两组肠功能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肠功能以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肠功能以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恢复排便(d)恢复肛门排气(d)平均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元)观察组对照组tP 3.03±1.25 5.37±2.04 5.703 0.013 2.18±0.63 2.87±1.03 3.233 0.034 18.88±6.97 19.43±4.62 0.323 1.041 8107.3±231.2 9623.8±254.1 24.971 0.000
3 讨论
胃代食管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食管癌等疾病的常用术式,但受身体素质的影响以及手术创伤引起应激性高代谢,患者术后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症状,故早期积极予以营养支持非常重要[3]。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即便予以营养支持,体重仍明显降低,且ALB、TP 等蛋白质代谢指标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可见外源性的营养支持并不能逆转手术后的高分解代谢以及因此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但经营养支持后,营养状况显著改善,证实营养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降低其蛋白质分解。
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可引起肠通透性升高、肠废用、细菌移位等,治疗费用较高[4]。目前,临床认为食管癌术后12~24h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能够有效克服肠外营养支持的上述缺点[5-6]。该研究对胃代食管术患者于术后第1 天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并遵循由慢到快、由少到多以及由稀到浓等输注原则,从而使患者的肠道对于营养更好地适应性,更符合人体生理特征[7]。观察组的TF 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显著降低,故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更好地缓解血浆蛋白的分解,从而控制患者术后体重降低。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以及排便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胃代食管术患者于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影响小,住院费用低,具有安全、有效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
[1]冯源,吴楠,阎石,等.食管癌手术细管状胃制作及术中肠内营养通路的建立[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6):377-382.
[2]冯丽丽,宋绪梅.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14-115.
[3]杨莉.胃代食管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5):235.
[4]李庆林,邢万红.贲门癌或食管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0):753-755.
[5]梅燕萍,刘洪珍,高洪妹,等.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与护理[J].现代医学,2011,39(1):22-25.
[6]刘海荣,袁慧.食管癌管状胃代食管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医药前沿,2013(6):245-246.
[7]钟先利.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