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临床疗效观察
2013-08-16赵红梅
赵红梅,孙 辉
(1.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医院精神科,北京 海淀 100036)2.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精神科,北京 海淀 100091)
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通常指各种痴呆患者表现出的行为紊乱及精神症状,近年来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发病情况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属也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同老年痴呆的认知功能比较,老年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进展情况较好,本研究以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58例老年期痴呆患者,患者年龄在65-87岁之间。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VD22例,AD27例,9例为其他类型痴呆,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0例采用喹硫平治疗,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平均年龄69.2±8.4岁;患者平均病程为4.1±2.2年;(BEHAVE-AD)评分为17.2±7.8分,(MMSE)评分为9.0±5.6分,(ADL)评分为56.9±13.7分,(CMAI)评分57.1±16.8分;对照组28例采用利培酮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0.1±7.9岁,患者平均病程为4.0±2.4年;(BEHAVE-AD)评分为17.1±7.7分,(MMSE)评分为9.1±5.5分,(ADL)评分为57.1±12.9分,(CMAI)评分57.4±16.7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研究组喹硫平治疗的起始剂量为25mg/d,后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调整,剂量范围控制在50mg/d至400mg/d时间,本组患者平均剂量为(135.5±75.5)mg/d。对照组利培酮的起始剂量为0.5mg/d,后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调整,剂量范围控制在0.5 mg/d至2.0mg/d,本组患者平均剂量为(1.1±0.5)mg/d。连续进行8周治疗,在治疗期间未进行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合并使用,对于严重失眠患者适当给予唑吡坦。
1.3 疗效评定:采用AD病理行为评定方式对各治疗周期疗效进行评定,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减分率在30%至60%视为有效,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减分率视为>60%为显效,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减分率低于30%视为无效[1]。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X2和t值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研究组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有效率71.4%,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情况
2.2 行为评定比较:采用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在治疗2周、4周时患者昼夜紊乱因子以及攻击行为改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不同治疗阶段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减分值相应比较情况
2.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研究组在用药2周前后出现5例不良反应,其中失眠1例,嗜睡2例,便秘1例,血压升高1例。对照组出现8例不良反应,其中失眠2例,头晕3例,便秘1例,肢体轻度震颤2例。两组不良反应症状都较轻微,未做特殊处理。
3 讨论
临床约有60%左右的老年痴呆患者有较明显的精神症状和行为症状,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也是老年患者住院治疗的主因[2]。近年来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明显进展[3]。本研过对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进行比较评估,结果显示,喹硫平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有效率83.3%,利培酮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有效率71.4%,两组疗效均比较显著,而采用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在治疗2周、4周时患者昼夜紊乱因子以及攻击行为改善优于对照组。由于大部分老年痴呆住院治疗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多表现为攻击行为和昼夜紊乱[4],所以采用喹硫平治疗效果更加直接和明显。
作为一种非典型多受体抗精神病药,喹硫平能够与患者脑内与D1、D2、5-HT2受体进行结合[5],其中和5-HT2受体借还强度更高,能够有效阻断D4受体,从而实现缓解阳性症状的作用,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少椎体外反应[6]。由于AD和VD在老年痴呆患者中占比较高,其发病情况特异性较强,应以小剂量开始给药,逐步增加药量,确保用药安全,患者耐受。
[1] Devanand D P,Jacobs D M,Tang M X,et al.The course of psychopathologic features in mild to moderate Alzheimer disease[J].Arch Gen Psychiatry,1997,54(2):257-263.
[2] Margallo-lana M,Swann A,O'Brien J,et al.Prevalence and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mongst dementia sufferers living in care environments[J].Int Geriatr Psychiatry,2001,16:39-44.
[3] 冯少慧,王锐,曾林,等.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病人精神行为症状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3):177.
[4] Burns A,Lawlor B,Craig S.Assessment scales in old age psychiatry[M].London:Martin Dunitz Ltd,1999.73-125.
[5] Fujikawa T,Takahashi T,Kinoshita A,et al.Quetiapinetreatment for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senile dementia of Alzheimer type[J].Neuropsychobiology,2004,49:201-204.
[6] Lalonde P.Evaluating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predictorsof clinical effectiveness[J].Can Psychiatry,2003,48(3):3S-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