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约束因素与实现路径——以山东半岛为例

2013-08-16冯玲玲

东岳论丛 2013年9期
关键词:集群竞争力

冯玲玲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一、引 言

在人类生产活动趋向集约化的发展进程中,产业集群是一种典型的有效组织形式。关于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这种组织形式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可以极大地推进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产业集群陷入发展困境直至败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一般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专业化分工、价值链结构与资源优势等。然而,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既有一般规律性的表现,又会呈现特殊规定性的特征。即归根结底这些因素都与集群核心技术的演变存在密切关系,同时又必然与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结合,以特定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从一般规律性和特别规定性的角度对影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山东半岛产业集群的发展基本与市场经济的兴起同步,分布于石化、家电、海洋渔业等领域。其中,农业产业集群倚重于地方特色产品,基于一些优质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一些农业产业集群,例如烟台苹果、寿光蔬菜、潍县萝卜、沾化冬枣、日照绿茶等农产品较早的开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点形成了农业产业集群。工业则倚重于高端技术产业,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主要分布于海洋装备制造业、临港重化工业、盐化工业和海洋化工产业、信息服务业务。工业产业集群的特色在于海洋产业优势与高端科技的融合,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在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化工、海洋食品深加工等领域形成了科技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山东半岛的产业集群呈现工农业同步集群化的发展态势,具有较大的可参照性。

二、从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技术创新与技术间断是两个重要的内生影响因素

(一)技术创新模式是产业集群成熟期进一步细分的重要依据

技术创新不仅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而且涵盖企业重新组织生产条件,营建更高效的生产经营系统,推出新产品、新工艺、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建立新的组织系统的全过程。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在发现新的科学原理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与经济活动有机结合,使新技术的市场价值得以实现。根据约瑟夫·熊彼特(1912)的观点,创新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推出新产品;其二,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其三,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其四,开发新材料或新能源;其五,建立新的组织系统。

图1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曲线图①张明龙:《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依据有代表性的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研究,依循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变化将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划分为萌生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如图1所示)传统的观点认为,t0~t1时期是集群的萌生期,技术创新模式表现为研发-生产-销售的简单线性创新;进入t1~t2时期,即集群的成长期以后,技术创新逐渐形成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结点的网络创新;t2~t3为集群成熟期,t3以后的时期为衰退期。在此基础上,引入技术创新因素,可以将t2~t3时期(集群成熟期)细分为成熟上升期与成熟回落期。从图1中看,t2~t3(集群成熟期)是集群生命周期中的最佳发展时期。自D点开始至C点也属于集群成熟期,集群竞争力仍相对较强,但是此时集群生命周期已经步入了整体下滑时期。因此,可在图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在t2与t3之间寻求与D点相对应的时间点tn。那么,t2~tn期间为成熟上升期。此时,技术创新因拥有明朗的市场导向而获得持续的推动力。这种创新模式具备了完整的创新系统,集群创新的主体是核心企业,创新途径不仅包括自主研发,还包括外界专业组织或机构的合作研发。并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与市场前景,集群竞争力稳步提升。此阶段可以被称为集群生命周期中真正的黄金时期。青岛市现有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表明,青岛电子家电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加入全球价值链,表现出了市场空间不断向国际化拓展的成熟上升期特征。tn~t3期间为成熟回落期。此时,集群如果能保持其创新模式所依托的典型资源基础的可持续性,或者及时转换典型资源基础,那么集群将出现持续性的、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但如果不能实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政府支持、市场垄断、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等典型的资源基础的可持续性,或不能及时转换典型资源基础,那将意味着企业由于缺乏持续创新的动力,而没能及时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集群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僵化,集群竞争力下降甚至丧失,集群最终萎缩。集群竞争力在创历史新高后,难以寻求下一轮高峰到来的契机,开始呈现总体下降趋势。

图2 成熟期的细分

(二)技术间断因素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技术间断是指原有技术仍在运行时,由于若干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企业或产业集群面临技术抉择的局面。技术间断的本质是技术范式的转变。每项技术都由相应的技术范式支配,技术范式是关于技术要解决的一般任务、使用的材料、应用的科学定理、遵循的技术尺度及经济尺度等的一般规定性。技术范式是进行技术分类的根本标准。技术间断反映了新旧技术之间三方面的巨大差别,即设计与生产所需资源的巨大变化、技术性能的巨大变化、产品性价比的巨大变化。技术间断具有建设与破坏并存的两面性特征。从建设性看,技术间断表现为某项科学研究的拓展与构建,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标志着科学技术领域的新发展。因而,技术间断是企业创新在经济领域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和机会。从破坏性看,技术间断是对企业原有技术系统的破坏,它使现存的技术设备、技术知识、人力资源、相应的市场结构面临被淘汰或重建的危险。企业的技术抉择一旦失误,就坠入技术创新陷阱。

图3 集群竞争力到达至高点前的生命周期波浪式曲线图

在考虑技术间断因素的情况下,在集群竞争力达到至高点D点之前,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曲线由一条相对平滑的曲线转变为波浪式上升运动的曲线(如图3所示)。

图3中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曲线表明,如果抽象掉其他干扰因素,同时假设旧技术的淘汰与新技术交替出现,并且集群内的研发创新能力平稳提升。那么,在t1时间点上,由于主导技术的最终确立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空前提升到j1。在t1-t2期间,由于同类技术在集群外竞相出现,该项技术优势降低,这导致集群竞争力下降到j2。此时,集群技术创新系统研发出若干更先进的新技术,这意味着龙头企业乃至整个集群面临技术间断局面。假设企业通过成功的技术协同匹配,准确地把握了市场实际,客观的估计市场需求,最终技术抉择在市场运作中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龙头企业乃至整个集群有效的规避了技术创新陷阱,安全跨越技术间断,顺利完成一次技术创新。集群竞争力逐步回升,一直到达j3的水平。其中,t0E、FG表示由主导技术(新技术)优势日益凸显带来的集群竞争力的上升,EF、GH表示由新技术优势逐渐降低导致的集群竞争力的回落。集群面临技术间断并做出技术抉择抽象表达为F点、H点。每一个波谷最低点事实上都具有机会与风险共存的两面性。显然在此推理中,以顺利跨越技术间断为假设前提。以此类推,在集群生命周期曲线到达其至高点前,与每一次实现技术创新并跨越技术间断所带来的集群竞争力都将高于前一次。并且在两次竞争力上升的波峰之间必将出现一次竞争力回落的波谷,这源于技术竞争导致的原有技术优势的逐渐丧失。从总趋势上看,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在其到达至高点前将表现为总体的波浪式上升曲线。

以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为例,其龙头企业海尔集团着重于制冷技术、网络家电技术、控制技术、集成电路、环保、节能技术、智能家居集成技术、新材料、工业设计等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集团的科研机构致力于研究储备与集团发展密切相关的超前3-10年的技术,同时推进这些技术的产业化转化工作,合理规避技术创新陷阱①海尔中央研究院[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08467.htm。

三、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别规定性看,有三种外生诱导因素发挥作用

(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是产业集群兴起的外生初始因素

首先,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城镇化进程交织进行,处于循环互动的状态。这种互动表现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而农业用地存量十分有限,这使得农业中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流向工业企业或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为工业的振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有效的劳动力资源供给。劳动就业层面的城镇化进程因此显著加快。这表现为一方面,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实现非农化就业。从这种现象上看,城镇化进程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又推动了城镇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增强了所在城镇的竞争优势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例如青岛胶南市王台镇的纺织机械产业集群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手工小作坊生产,80年代中期得以迅速起步和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星火集团、东佳集团两大骨干企业为龙头,以海佳、合佳、同春、洪鑫源等规模企业为支撑,以家庭工厂为配套的区域化、社会化、专业化的产业集群,纺织机械已成为王台镇的支柱产业和工业经济的重要板块。全镇地方财政收入的80%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来自于纺织机械产业”②山东青岛胶南市机械产业集群[EB/OL].http://www.askci.com/news/2012/11/02/14494_49.shtml,2012 -11 -02.。

其次,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特色经济的发展存在密切联系。特色产业是在县域经济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之周边地区典型而有优势的经济资源。借鉴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基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钻石模型”①[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分析,我国多数特色经济充分具备了自然资源、人口等初级生产要素,初步具备科研院所、高等教育体系等高级生产要素;具备基于长期的消费习惯而形成的市场需求条件;具备供应商、金融等相关支持产业;并且特色经济使其中的企业利用地理空间上彼此接近的条件,结合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一体化生产与销售方式。这在事实上契合了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的观点,即特色经济具备了“钻石模型”的四个基本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及生产者的竞合关系(企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这种建立在特色产业基础之上的产业集群以集小成大、集少成多的模式形成了参与市场分工的合力。这种合力以典型的经济聚集方式表现出来。例如日照绿茶产业、青岛家电产业集群、潍坊风筝产业集群都是得益于特色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从这种意义上看,特色经济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区域经济竞争力增强的重要源泉。

(二)利用外资带来的嵌入性影响对集群竞争力产生明显的提升作用

首先,利用外资带来了经济嵌入性影响,促进了产业优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是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充分自由流动,利用外资可以弥补我国内资企业原始积累不足、要素流动性不足的缺陷。以青岛产业集群为例,青岛产业集群接受外资有两条途径。一是跨国公司直接融入青岛产业集群的发展体系。如韩国GS集团、美国富村集团进入石化产业集群;美国通用进入汽车产业集群;泰科电子、朗讯、三菱、IBM进入家电电子产业集群;招商国际、迪拜、马士基进入港口产业集群。二是青岛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如海尔与三菱、爱默生、LG电子合作;海信与日立、IBM、索尼合作;港务局与英国铁航、马士基合作等。众多外资企业的进入既扩大了集群规模,使供应商、生产商、分销机构的地域空间更加接近,产业链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又为青岛产业集群带来了资本、技术、信息等嵌入因素,增加了当地企业的生产配套能力,并使青岛成为新技术与新产品的诞生地。

其次,利用外资带了社会嵌入性影响,更新了集群文化。以日照产业链的形成为例,亚太森博的建设项目带动了当地及周边的农业、林业、造纸、印刷、化工、运输、机械制造、自动化等相关产业的聚集。日照亚太森博纸浆有限公司的主要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均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厂区处理过的中水可以养鱼、养荷花,处理过的污泥可以做有机肥料,可以养蚯蚓。在日照产业链的形成过程中,亚太森博带来的生态环保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地的文化,循环经济的运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生产管理的理念,成为当地原有企业学习和借鉴的楷模。

(三)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引导与培育的作用

政府的理性干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聚集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创业资源,培育集群创新的初始力量;根据资源、区位等条件引进或投资重大建设项目,构建产业链和配套体系;在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建立大型的专业化市场、工业园区,吸引相关企业的聚集;合理规划主导产业,并给予优惠政策。

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政府科学利用市场的基础性调节,发挥理性干预作用的结果。政府在理性干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基本原则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具有自我生长能力的产业集群应通过市场的充分竞争自动完成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其二是对于尚不具备内生能力或处于形成初期的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倾斜,吸引更多企业进入目标产业集群。从青岛市的经验看,青岛市各级政府在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促进产业集聚的新路径、出台有利于当地产业集聚的经济政策,对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005年前后,青岛市政府陆续启动一批符合国家产业主导方向的电子信息、石化项目,以优惠的价格把青岛本市的汽车制造厂等企业出售给同行业国有大型企业,推动当地石化、汽车制造等企业与中石化、中国一汽集团“联姻”。这不仅明确了当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理念与思路,而且拉动了配套企业的“裂变”发展与聚集。

四、产业集群实现发展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及时调整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战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升级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战略由低到高的层次表现为“先行战略-整合战略-跨越战略”。不同战略下的技术创新是当期集群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导力量。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先行战略核心目标是确立主导设计或技术标准。执行先行战略的企业掌握先发优势,先行创新为集群的整体创新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降低了的创新风险。在竞争效应的作用下,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因此,在产业集群的萌生期,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先行战略带来的集群竞争力主要体现为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群内企业比集群外单个企业享有多种创新资源与规模经济。集群层面的技术创新整合战略的重点内容是整合利用集群各项资源,实现技术范式的渐进调整,技术路径的延伸、强化,从而保持集群在区域和同行业中的先行优势。在产业集群进入成长期后,由此带来的集群竞争力主要体现为核心技术竞争优势与技术创新网络的资源优势。企业或集群层面的技术创新跨越战略是指通过对原有技术路径的突破,改变原有产业的竞争规则,建立起以自有技术为主导的产业标准。在产业集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技术创新都有赖于企业或集群层面的跨越战略,由此带来的集群竞争力表现为产业集群或龙头企业准确的产业洞察力、对既有技术路径的控制与超越能力。

(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集群应当充分利用三种外生诱导因素,根据各自的不同阶段特征,明确当前发展目标,逐级提升集群竞争力水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三种外生诱导影响因素在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总体呈现依次凸显的现象。随着我国政府关于区域经济规划理念的增强,政府规划助推产业升级的因素日益凸显为主要影响因素。并且,时至目前,市场诱导与外资嵌入仍是促生产业集群的重要力量。处于成长期与成熟上升期的青岛产业集群经历并见证了上述三种影响因素依次凸显的历史轨迹。具体来讲,处于孕育期的产业集群应重视将集群创新与市场诱导因素相结合,增强龙头企业的经济聚集效应,培育产业链的形成,促使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基于集群创新的竞争优势。在利用外资的问题上应坚持嵌入性的原则,使外资与本土的资源优势、特色产业等有机结合,保证外资投入具备本土根植性,警惕因产业转移而形成产业空洞区。处于成长期的产业集群应重视发展中介组织作为集群网络的结点,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全方位公共服务,将企业基于外部经济而聚集且竞争转化为基于共同的网络创新模式而竞争且协作。处于成熟上升期的产业集群应推进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与柔性生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集群的技术创新注重以可持续理念为指导不断开拓新的产业与市场空间。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何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吴先华:《内生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张庆阁:《产业集群的演化及治理机制研究》,《河南社会科学》第20卷第9期,2012年9月。

[4]唐丽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5]张卫国:《山东经济蓝皮书2010山东:蓝色经济重塑经济地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李建军:《聚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朱有明,王文婧:《中国高技术产业集群与KIBS共生演化机制的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陈志平:《地方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求索》,2009年第9期。

猜你喜欢

集群竞争力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日本竞争力
对构建智慧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