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制冷生产实训中的节能减排

2013-08-16植兆衍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电冰箱铜管制冷剂

植兆衍

(佛山市三水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广东 佛山 528100)

节能减排行动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同时付出了环境和资源的代价。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水、电、油、煤、气等能源先后出现供需矛盾紧张的状况,高能耗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高污染已严重地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必须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有关部门下发了节能减排全民实施方案,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另外,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污水排放。早在2007年9月,教育部就已在教育系统内下发了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并全面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建设节约型学校。

生产实训的消耗与排放

生产实训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生产实训一向有着“高消耗,低产出”的“称誉”,生产实训的损耗在学校消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训材料的损耗,这是整个生产实训损耗的主要部分。例如,电工实训中的导线、焊锡,钳工实训中的钢铁、锯片,焊工实训中的焊条;机械加工实训中的毛坯铝、钢材,制冷实训中的铜管,纺织实训中的纺织材料等等。(2)能源的损耗,这也占据了生产实训损耗的相当比例。例如,机电类、机械加工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的实训都称得上是“用电大户”;制冷实训则会消耗乙炔、氧气、氮气等气体。(3)设备的损耗。各学校对实训设备使用的情况不同,设备的损耗周期也有所不同。

此外,还要注意到生产实训中的排放问题。比如,在制冷实训过程中会排放出破坏环境的气体,有的制冷剂还可以分解臭氧层,让有害的太空射线直接到达地球表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人类免疫反应系统性能,增加皮肤癌、眼白内障发病率。因此,对于建设节约型学校而言,在生产实训中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重头戏”。

制冷生产实训如何节能减排

结合本校实际,以制冷生产实训为例,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呢。

(一)宣传教育,强化意识

配合学校开展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能环保观念,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养成节约型生活方式。要把节能减排知识纳入到实训教学内容中来,教育学生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根导线、每一根铜管、每一根焊条、每一个打火机、每一块电池……养成节约能源材料、爱护工具设备的习惯。

同时,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让学生通过借阅形式使用实训教材,这批学生用完给下一批学生继续使用,一套教材往往可以供好几届学生使用,既能大大节约教学成本,又有利于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以上措施,为制冷实训营造了节约的氛围,强化了学生的节能降耗意识。

(二)模块管理,节能降耗

由于制冷实训是按模块方式进行的,所以我们就以几个主要模块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本校制冷实训在节能降耗方面所做的工作。

图1 管加工考核工件示意图

管加工实训模块 管加工是制冷维修中最基本的技能,包括扩制喇叭口和杯形口、焊接等。通过训练,要求学生能自己制作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工件,如图1所示。具体考核内容:将一根长200mmΦ6mm的紫铜管用割刀割断为等长度的二根,一根扩喇叭口,另一根扩杯形口,在有喇叭口的铜管套上螺母后,利用杯形口将两根铜管焊牢,并把铜管末端封口、焊牢,最后将螺母与双接头连接好,准备加压试漏。管加工是制冷实训中铜管消耗量最大的模块。学生在管加工训练中要反复练训,要不断地使用铜管。所以,管加工是制冷实训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于是,我们制定了如下的管理措施:(1)实行领用登记和定期检查制度。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自己领用铜管,在相应表格上登记,并定期检查加工数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所领的铜管都是用来训练管加工技能,而不是用作其他用途。实践证明,实行领用登记和定期检查制度后,大大减少了铜管的非训练消耗。同时,这样可以比较准确地统计每学期铜管的消耗量,有利于制定铜管材料补充计划。铜管焊接时要用打火机。打火机虽然便宜,但也要实行领用登记、用后归还的制度,并禁止学生擅自使用自己带来的打火机。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另一方面,是防止学生在焊接时乱用打火机,造成安全事故。(2)充分利用剩余材料。学生在焊接训练时会产生大量一寸左右长度的剩余焊条,如果丢掉会造成很大浪费。于是,我们要求学生把这些剩余焊条一根根地焊接起来,当作新焊条重新使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3)零件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每个工件上都装有双接头,主要用作加压试漏的接口。有些双接头在试漏之后还基本保持完好,没有明显缺损,我们对其回收再利用。如果把工件的喇叭口和封口部分割掉,剩下的铜管还是比较直的,回收后还可用来制作电冰箱模型的回气管道。如图2所示。

图2 零件材料的回收示意图

电冰箱模型制作实训模块 电冰箱模型制作是制冷维修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把电冰箱制冷系统的几个部件连接起来,并在毛细管出入口处加上两个双接头,如图3所示。我们采取的节约措施有:(1)尽量使用旧管。对于如图3所示较直的管道,可使用从管加工模块中回收的旧铜管,这部分管道长约1米。也就是说,制作一台电冰箱模型可节省1米新铜管,每批实训学生要制作大约30台电冰箱模型,所以,一批次的学生实训可节省30米新铜管。(2)新管限定长度发放。对每台电冰箱模型均限定长度发放新铜管,新铜管主要用于双接头接驳处以及弯角部分,这是因为双接头接驳处要加工喇叭口,而弯角部分需要用延展性好的新管来加工。(3)双接头视破损情况回收再利用。一般而言,双接头出现如下情况的均不可回收再用:两个圆锥面有凹陷现象;扳手卡接处已磨损变圆,截面不再是正六边形。

图3 电冰箱模型制作示意图

间冷电冰箱控制电路实训模块 间冷电冰箱控制电路的实训步骤是:先让学生在接线板上连接电路至熟练,再在电冰箱中加以实践。该模块采用的导线较多,我们采用了以下办法:(1)对导线的领用实行登记,导线尽量重复使用。尤其是在接线板上模拟接线时,可采用旧导线,甚至是接驳起来的旧导线。(2)延长元件引线,以减少损坏。我们要求学生把电路元件线接驳延长,目的是降低元件损坏的几率。

分体式空调器装拆实训模块 分体式空调器由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两部分组成。在实训时,学生利用铜管把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连接起来,试漏后,开机运行调试,之后把机组拆开再重新安装,如此反复训练。所以,分体式空调器的装拆需要消耗大量φ6与φ10铜管。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φ10连接管进行转接。我们对连接管进行适当改进,通过不同管径铜管之间的转接,让两条连接管都使用最廉价的φ6管,也就是用φ6铜管代替φ10铜管,如图4所示。我们可以算一下,每条连接管长约1.5米,每个学生练训2~3次,对于50人的班级而言,可以节省约150米的φ10铜管。(2)利用双接头转移易损坏点。过多次数的装拆使得室外机组的二、三通阀很易损坏,我们利用双接头巧妙地把易损坏点转移,若要维修,只需更换双接头,如图5所示。双接头的成本约为二通阀、三通阀的十分之一.所以,这样就减少了维修次数,降低了维修成本,实现了节约的目标。

图4 用φ6铜管代替φ10铜管操作示意图

图5 室外机组管路对接示意图

(三)回收再利用,减少排放

制冷行业中的某些制冷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会加重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例如,R12等含有氯原子的氟利昂类制冷剂能分解臭氧层,国际环保组织早就提出禁用R12,欧、美、日等国家已采用新型制冷剂来替代R1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身为制冷专业工作者,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因此,我们正以实际行动进行节能和减排:(1)在抽真空充注制冷剂的模块训练中,要求学生只做动作,不开阀门,实现R12的零排放。(2)对制冷剂进行回收再利用。我们安装了制冷剂回收装置,该装置可回收R12并再充注,如图6所示。

图6 制冷剂回收装置示意图

此外,应采用新型环保制冷剂 (如R600a和R134a)来替代R12。我们已获得上级批准和支持,正逐步采用新型环保制冷剂和更换相应的设备系统。

在资源日渐短缺和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实施节能减排已迫在眉睫。从“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到“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从国家,到学校,都把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我校制冷实训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项节能减排措施,成效明显,为建设节约型学校做出了贡献。

[1]刘微.浅述节能减排[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7).

[2]岳阳,张胜.谈减少实习材料消耗的方法及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3]俞炳丰,彭伯彦.CFCS制冷剂的回收与再利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陈鸿昌.制冷剂替代原则及背景综合评估[J].有机氟工业,2011(4).

[5]羊爱平,徐南波.制冷空调技能实训[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电冰箱铜管制冷剂
空调制冷铜管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小弯头铜管制备工艺及技术研究进展
不同晶粒度无氧铜管在爆轰加载下的膨胀及断裂特性*
房间空调器用制冷剂安全要求分析
2017年1~8月,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同比增长11.63%
神奇的电冰箱
新型连铸结晶器的设计与加工制造
船舶行业吸附式制冷剂回收装置研究
绿色机电维修技术•制冷剂回收、净化、加注设备
MAC指令推动制冷剂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