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国际会计专业的特色与创新
2013-08-16李其银
李其银
(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 南通 226011)
五年制国际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析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联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性方案很好地体现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贯穿了五年制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突出了培养学生技能目标。尤其在课程设置上,将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训项目;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选修课由各学校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及教学资源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开设,满足会计专业方向的多样化。
我校自2002年开始举办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和专业行业调研,我们将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为国际会计方向。在2008年,我校会计专业加入“联院”会计专业协作委员会,并于该年暑期根据“联院”的五年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性方案,制定了我校国际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性方案。方案既遵循了”联院”的指导性方案要求,又体现了我校国际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与创新。为了体现我校国际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在“联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性方案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整。
(一)公共基础课部分
公共基础课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功能,遵循“必需,够用”和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性的原则,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做好基础理论和技术常识的准备,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一定基础。为此,我校国际会计专业为了让学生在接触涉外会计凭证时能看懂相关英文,在第五、六学期开设《会计英语》课程,每周4课时。第七学期,英语在既有2个学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个学分。同时,减少了部分数学课程的课时。
(二)专业课部分
专业课具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课实行适当综合化和实施化,教学内容及时跟踪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发展,满足了学生将来转岗、跨岗能力的需要。为此,我校针对国际会计专业的知识需要,停开了《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门课程,新开《经济法》课程,每周4课时,《涉外会计》课程,每周6课时。这是基于学生就业的需要和学生理解接受程度来考虑的。
(三)限定选修课部分
“联院”在制定五年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性方案时,开辟出限定选修课程,就是充分考虑到各校会计专业建设的特色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多样性。这部分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了我校国际会计专业课程的特色,同时,也作为一名涉外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储备。这部分限定选修课程为 《国际金融》4课时、《国际贸易》6课时、《国际商法》4课时和《国际会计》4课时。这些课程的开设均安排在《涉外会计》之前。这一特色专业的开设也是基于我校报关专业的实际。
我校国际会计专业的特色
(一)形成了完整的、立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国际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三个方面课程的调整,形成了具有我校国际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整个特色课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化的专业体系。《英语》、《会计英语》这两门课程作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商法》三门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国际会计》和《涉外会计》是专业课程;并且在会计项目实训的安排上,以涉外企业业务作为实训内容,会计凭证选择的是双语双币种凭证;在校外实训单位的安排上以外贸和外资企业为主,让学生完全进入国际会计的专业环境,接受仿真及真实的专业教育。这种课程体系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课程囊括国内外 学生除了学习内资企业会计理论及实务以外(传统会计理论),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电算会计、审计、税收等传统会计课程以外,还学习企业涉外会计理论和实务,如国际会计、涉外会计、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等课程。
极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为了使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熟练地从事国际业务的会计处理,所以,本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一直要坚持学习英语,除了学习大学英语、英语口语以外,还学习会计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用英语交流。本校已有优秀外教老师,并经常举办英语角、英语学习交流会、英语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英语学习环境。
毕业后学生可成为内外资会计的多面手 由于学生既学过内资会计又学过外资会计,熟知国内国际业务的会计处理,所以,学生毕业后,既可在内资企事业单位工作,又可在外资企业工作,就业渠道比传统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大拓宽。
学生动手能力强 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富有特色的校内会计实习,也可参加社会实习,动手能力强。毕业后不经过培训可直接从事会计工作。
(二)建立了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经过近十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课程的开设、课时的安排,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会计专业培养模式,而且建立了属于本专业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践教学场所 我校所有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和音响装置,这便于专业课程演示,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同时拥有ERP专用大型实训室、120座会计电算化教室及安装有各专业课程的财务软件、模拟银行、模拟税务、仿真手工实训室等专业实践场所,完全满足了校内仿真化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此外,还利用学校外贸专业的实训室进行了报关与国际结算业务的训练,提高了实训室的使用率。
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校与市内二十余家外资企业、外贸公司和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专业教师每年都利用寒暑假到合作单位进行专业顶岗锻炼,锻炼了实践指导能力;这些合作单位每年还接纳了我校绝大部分预就业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顶岗实习。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顶岗操作,对外资业务的核算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知,也使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形成了一整套双语双币种实训资料 在长期的专业实训中,我们的专业教师积累了很多专业实训资料,通过整理和整合,形成了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的一整套典型核算资料。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都采用双语双币种实训资料,做到与企业实际业务零差距。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国际会计的专业环境,接受仿真的专业教育。
(三)组建了专业教学团队
国际会计专业是我校一个成熟的专业,拥有一支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6人,助教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人,双学士1人,注册会计师2人,律师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1人。一位教师主编了《涉外会计》教材,实训指导教师编写一整套国际会计实训的校本教材。多年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既通晓了外贸知识,也提高了外语水平。
(四)取得了满意的报到率和就业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加入WTO后,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发展扩大,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往日益频繁。对企业传统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应具有传统财务人员所应具有的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国际交往中的法律法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了解国际贸易规则、掌握国际结算与税收方法等。而所有这些正是我校国际会计专业教学重点。学生毕业时,已经取得会计电算化上岗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贸企业会计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珠算等级证书等,毕业生除可从事国内传统会计工作外,还可从事涉外方面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近年来,我校该专业无论是报到率,还是就业率都保持在良好状态,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我校2006—2010年国际会计专业报到率和就业率统计表
我校国际会计专业的创新
(一)强化专业整合
我校原为“南通供销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初始,我校拥有三个特色专业:会计专业、外贸专业和棉花检验专业,这三个专业在南通乃至全省都有一定知名度,当时的招生非常火爆。但到了2000年时,两个专业招生降为0,其中,就有会计专业。当时社会上整个会计专业都已经饱和,2001年会计专业停止招生。为此,会计教师开展了广泛的市场调研,了解到本地区有相当多外贸企业,他们需要既懂外贸业务知识,又懂一部分会计知识的人才。将这一信息传达给学校领导后,学校领导决定从2002年起对外招收会计专业(涉外会计方向),并在招生时进行广泛宣传、引导。第一年招生50人左右。在课程开设上,企业需要哪些知识,我们就开设哪些课程;在师资配置上,外贸业务知识由外贸教师讲授,会计业务知识由外贸教师和会计教师共同备课商定,从原始凭证的收集到记账凭证和账簿的选择,一切都以外贸企业的业务为基准。其中,相当一部分单据均为英文表述,给会计教师带来了不少挑战。经过一轮的教学实践,培养出的第一批学生,还没毕业就全被外贸企业预定了。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在会计专业课程的开设、课时安排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培养模式,而且积累了许多属于本专业的特色教学资料(如双语凭证)。从此,国际会计专业又恢复了往日的辉煌,而且招生一年比一年火爆。这正是强化专业整合导致的人才进出两旺。
(二)双语及“双证书”的推行
五年制会计专业的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入学时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为了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看懂相关外贸业务凭证,我校从学生一进校,就非常重视英语课程的教学,增加了英语课程的课时,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开设整整一学年的《会计英语》课程。通过这种双语环境的训练,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懂和处理外贸企业正常业务凭证。此外,作为国际会计专业的学生,我校不仅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要求他们取得外贸企业会计证书,这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好了上岗准备。事实也证明,我校这一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年来,我校国际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上岗证的通过率达到了70%,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及兄弟院校的水平,外贸会计证的通过率更是达到90%以上。前面表格中我校本专业近年来的报到率和就业率,就是这一创新举措推行成功的最好例证。
(三)4+X+Y+Z技能培养模式
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课程开设:课时安排等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即“4+X+Y+Z”的技能培养新模式:“4”指口才、书法、计算机、英语听力等通用技能;“X”指珠算、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等专业基础技能;“Y”指出纳、审计、纳税等岗位技能;“Z”代表转岗能力,即迁移和拓展能力。在会计凭证的认识及填写、各种会计账簿的认识及填写、会计报表的认识及填写、成本计算等专项实训中,充分利用校内会计实训室,结合课程教学安排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不间断地进行手工模拟实训、分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等系统训练,夯实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基本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高度重视学生技能考核,将职业资格培训课程融入日常教学及考核中,使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接轨,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对取得多项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采取奖励学分方式,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1]黄智,于洪.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6).
[2]王莹.职业院校电算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2(45).
[3]陶燕.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考试周刊,2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