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语文课堂的“集体失语”

2013-08-15厦门一中海沧附属学校东孚学校钟北秦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集体语文课堂课堂

◎厦门一中海沧附属学校(东孚学校)钟北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在设计时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却经常遇到这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几乎不参与课堂,老师无论怎么问,怎么启发,学生就是不肯开口发言;二是,学生回答问题不加思考,人云亦云,有的甚至是照着参考答案念。课堂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要不就是一潭死水,只有老师的絮絮叨叨,要不就好似集体朗诵,学生的回答整齐划一,毫无个性。

此两种情况,可称之为语文课堂的“集体失语”。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管是不肯开口发言还是以“标准答案”作答,都属于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废语,说了等于没说,等于是一种失语。在“集体失语”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无法真正拥有对语文的情感体验的,无法获得启迪与创造,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在刻板、机械和程式化中被扼杀,课堂效率低下。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显然是背道而驰。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课堂的“集体失语”,让学生能在语文课上畅所欲言,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

一、“蹲下身子”,让学生愿意发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在课堂中不单是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也是一个情感的传递过程。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应该是带领并与学生一道体会、思考、探寻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是学生学习的同行者。如果教师总是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师长的模样,不苟言笑,不喜欢也不容许学生多说一句话,把课堂话语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满堂说、满堂灌,学生当然不会喜欢你的课,也不愿参与课堂,“集体失语”。所以,要打破语文课堂的“集体失语”的怪圈,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教师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来观察,用学生的思维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心理相容,心灵相互接纳。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教习的内容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避免出现“曲高和寡”现象。对于学生不能理解、无法掌握的问题,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产生的原因,并因势利导地引导解决。特别是,教师不宜时时处处以“标准答案”苟求学生,要让他们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雪》。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对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鲁迅先生的生平、散文的创作特征都比较熟悉,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容易。然而,对于学生而言,当时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的人生经历、思想等都知之甚少,要让他们通过几遍的课文朗读便能说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显然有难度。如果教师能“蹲下身子”,抛开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而是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尝试去分析、思考,那么教师一方面自然能够理解学生,别一方面也就能够寻找其他适宜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这时候,学生会因为老师的理解感觉而心情愉快,也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主动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蹲下身子”,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便愿意发言,“集体失语”就会被打破,语文课才能够真正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搭好台子,让学生能够发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很多时候,学生不发言并非真是不愿意,而是因为缺少发言的条件,教师没有给学生“支点”。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好课堂发言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发言。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独白式”的,教师讲解课文都依照教参上的观点,按照统一的“模板”进行,回答问题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讲到《背影》必然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讲到《中国石拱桥》必然是“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讲到《皇帝的新装》必然是“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讲到《木兰诗》必然是“赞扬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讲到《陈涉世家》必然是“表现了陈涉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在这种“模板式”的讲解下,学生不需要也不能够有其他的见解,只需“照章办事”即可,课堂教学变成“我讲,你听;我写,你抄”。课堂由教师主宰,学生处于依附地位,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

这种“独白式”教学中,教师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私语”的极度萎缩,学生发言都只会顺着老师的思路来说,完全没有了个性,造成语文课堂的“集体失语”。所以,教师应该摒弃这种“独白式”教学,在课堂上不要预先束缚学生的思维,而要让他们抛开“标准答案”,独立的思考,在平台上自由展示自我。

例如,学习散文名篇《海燕》。如果教师一开始便指出散文的主题是反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雄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学生的思维便被束缚住了,不再会有其他角度的思考,而只把这当成一篇政治文来学习。在这样统一的“模板”下,学生缺少台子,需要发言只能不开口或是背参考资料了。在提供了必要的写作背景介绍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复朗诵课文,并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字里行间细细琢磨,把自己探究的结果归纳整理,然后与同学交流,在课堂展示讨论。或许,由于认识的原因,学生无法说出文章那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但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够形成自己的表述,把自己所思所想说出来。

教师摆脱“独白式”教学,学生在课堂的地位由依附变为主体,思维是活跃的,话语是自由的。在教师搭好的台子上,学生可以思我所思,想我所想,说我所说,获得真正的课堂话语权,“集体失语”自然就被打破。

三、打好底子,让学生勇于发言

有的语文课堂,虽然学生想发言,教师也努力创造学生发言的条件,可是现实课堂上却还是出现了前面的两种情况。要打破“集体失语”,不仅要让学生愿意发言,能够发言,还要让学生勇于发言。

勇气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别一方面更来自于实力与信心。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很多是因为没有掌握方法,因实力不济而缺乏自信。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发言打好底子,让他们因具备实力而勇于发言,打破语文课堂的“集体失语”。

要为学生发言打好底子,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关注重难点,思考如何化繁为简,找出让学生更易掌握的方法。如:对《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的理解。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峰”“谷”具有什么特点,游者欣赏后会产生什么心情?作者描写这样的景物,是为了给朱元思传递什么呢?同时,作者能从此景中体会到“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反映出其什么志趣?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以一种主人翁的状态参与学习过程,做中生问,问中生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教给学生发言的方法,让他们掌握发言的技巧,不断提高发言的水平。例如:帮助学生在发言时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内容的时候,应该抓住要领,与中心有关的内容就多讲,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就少说。让学生知道,发言时要有顺序。讲完一层意思以后,接着讲另外一层意思,要注意各层意思之间的联系,使讲话的内容上下连贯起来。帮助学生“说话”的时候,做到以“事实”说话。

特别是,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例如小组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组员交流,课堂展示等,让学生在组内、组间、课堂进行交流。教师也要融入其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以、评析,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发言实践机会。此外,教师的示范发言也非常重要。

四、开好路子,让学生个性发言

有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发言不可谓不踊跃,教师一发问,学生是这个上来一番激情呈辞,那个上来一番长篇大论,很是热闹。可是仔细一听,就会发现学生的发言始终都是绕着教师的观点走,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有的学生甚至是照着参考书上的答案来念。这类学生发言,与前面提到的学生不开口发言实质是一样的,甚至还要更糟糕——学生不开口发言教师还有可能意识到学生存在问题,这类没有独立思考的发言却可能使教师还误以为学生掌握得很好。这样的“集体失误”,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己的思考,其最大危害就是使学生丧失个性,失去语文的创造力与活力。

又如,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的教学。在分析到课文的主题时,学生张口就是“通过故乡景象、人物的前后对比,批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农村的双重压迫。”问到闰土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时,学生不假思索就回答“是万恶的旧社会造成的。”这类回答看起来似乎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深刻,其实是学生在用套话来作答,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考,正是“集体失语”的表现。如果语文学习止于此,那这篇课文的文学魅力与文学价值便是全然失去,学生只成了记忆知识的工具。

因此,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他们开好思维的路子,从而激发他们个性发言。就拿《故乡》来说,教师不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去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思考“故乡”的人日子越过越贫苦的原因,思考为什么像杨二嫂这样的小私有者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再回到小说中来,思考鲁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让学生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归纳一下闰土的长处,再来思考闰土为什么会成为悲剧。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拓了思维,能够多方面去思考,自然形成自己的独立的看法,从而个性发言。

教师为学生开好思维的路子,他们就能够主动地、多角度地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引出个性化发言,“集体失语”就会被打破。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求学生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打破语文课堂的“集体失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掌握课堂的话语权,让语文课堂成为知识传递的乐土。

猜你喜欢

集体语文课堂课堂
我为集体献一计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