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浅谈初中化学兴趣教学

2013-08-15孙丽娟

江西化工 2013年3期
关键词:乐学情趣新课程

孙丽娟

(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对于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兴趣是求知的重要动力。当发展成为爱好时,就成为一个人的较长久而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影响着人能力的发挥。如果学习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保持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种享受。教师要积极正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长久动机。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收获。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稳打“乐学”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最微妙的能力就是爱的能力”。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亲其师,信其道”,我认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深爱自己的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关心和帮助他们,并且听取他们对所学学科的反馈,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由对教师的喜爱,逐渐转变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提倡心理教育、有情德育的渗透,实行情感辅助教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稳打“乐学”基础。

2.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导入环节,激发“乐学”欲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导课环节,能够激发学生“乐学”欲望,从而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在课堂导入时,往往会因授课的内容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实验法、故事法等。

(1)用实验法激发学习欲望。

例如:在讲燃烧条件时,先让同学看一个“水中生火”的实验,用玻璃管将氧气与热水中的白磷接触,白磷在水中燃烧,出现“水火相容”的奇迹,大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有时,化学课堂还要设置“矛盾”的实验,造成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乐学”欲望。例如在讲分子一节时,首先在黑板上写上“1+1≠2”,激起学生疑惑,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将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学生观察总体积小于200毫升,教师不急于解释原因,而是继续启发学生学习微粒的有关知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用故事法激发学习欲望。

在讲“甲烷”的性质时,首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1928年夏天,趁军阀混战,群龙无首的机会,军阀徐源泉部下的一位军长把贪婪的目光盯上了慈禧墓,开墓后,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精致的烟盒装着上等鸦片,此时一个军官烟瘾大发,拿出火柴就想美美抽几口,哪知刚一点火,墓室就发生了爆炸。后来调查才知道,是一种叫甲烷的气体惹的祸。

教学实践过程显示,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导入,除了实验、故事,还可以引用与化学教学内容有关的文章、诗词、谚语、谜语等,也可以起到点明主题、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同时也能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给学生美的启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乐学”情趣。

(1)巧设问题,增强“乐学”情趣。

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常常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尽量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引起学生想要解决它,得到答案的愿望。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恰当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而且还要坚持启发式,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乐学”情趣。

(2)借助媒体,增强“乐学”情趣。

在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时,看不见,摸不着,许多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不好理解,难于记忆。此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就能吸引学生,加上教师及时讲解,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酸雨等环境问题时,用多媒体模拟显示酸雨的形成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向学生清楚地展示了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状况。这种适时适度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耳目一新,开阔了学生眼界,激发了学习兴趣。

(3)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增强“乐学”情趣。

针对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下午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组织进行小型的知识竞赛,如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接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轮流上台书写,台下的同学给其他组的同学来找茬,补充完整,然后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同学。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有些乱,但学生不再昏昏欲睡,不仅激活课堂气氛,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还有,到后期进行总复习的时候,学生总觉得课堂没有新意,没有上新课时的兴奋。此时也可以设计几节竞赛课。如进行酸碱盐总复习时,以小组为单位,设置“必答题”、“抢答题”、“风险提速题”等环节进行竞赛,既完成了课堂内容的复习,又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情趣。

4.实现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堂教学,浓郁“乐学”氛围。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师密切相关的。化学从生活中来,又为生活所服务。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进一步浓郁“乐学”氛围,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在上绪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如,光纤的发明和使用;冷冻剂的发明与冰箱、空调的关系;塑料袋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厨房中的糖、酒、醋如何识别;化学肥料的合成以及使用;水垢是如何形成以及如何除去的,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等等。这样既可以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好品质,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保持“乐学”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尊心,都期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在教学中教师真诚、科学地评价学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乐学”动力。

多年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使他们感到学习化学是乐在其中,从而做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综上所述,激发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源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得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是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有强烈的学习及创新的欲望,能持之以恒地、高效地学习化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学习为灵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知识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

[1]王晓波.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些探索[J].新课程学习(上),2013,(1):61.

[2]周康林.浅析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兴趣[J].新课程(上),2013,(4):118.

[3]林静.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2,(9):118.

[4]田锦秀.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方法探究.初中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2):83 -84.

猜你喜欢

乐学情趣新课程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