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阳气养生之感悟

2013-08-15甄火英洪恩四朱小燕

吉林中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通天素问稳态

甄火英,洪恩四,金 兰,邓 玲,朱小燕,王 慧

(1.江西中医学院研究生部,江西南昌330006;2.江西省中医院分院,江西南昌330046;3.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6)

中医学根植于祖国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她的辨证体系,更体现在她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就是其中重要的哲学基础之一。素有“中医学奠基之作”之称的《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的论述随处可见,而关于阳气的论述也不乏其数。有研究显示《黄帝内经》160篇中“阳气”二字连读者138处,分为102条。[1]《黄帝内经》素以养生保健著称,可见中医学自古以来高度重视阳气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笔者通过研读《素问·生气通天论》充分认识到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现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谈谈阳气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

1 人体阳气盛衰变化规律

中医学中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里的“阳”其实就是指阳气,认为阴阳二气构筑了自然界万物,这也是早期朴素唯物主义的体现。在《素问·生气通天论》开篇就叙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皆通乎天气”,这里就提出了人与自然生气相通。[2]因此,人的阳气盛衰变化也必然与自然界相吻合。

关于人体阳气盛衰变化的论述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阐述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其中“一日而主外”是总纲。“日”应为“昼”,白天之意,[3]即白天阳气主司体表,阳气固密,则体表不受外邪侵犯,并且阳气有时可以和正气互换。因此,一日阳气充足则正气固护。“平旦人气生”的“生”指的是清晨太阳初生,人体阳气也开始升发,如春天阳气勃发,自然界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日中而阳气隆”的“隆”指的是中午阳光明媚,人体阳气也最旺盛,如夏天万物欣欣向荣之象。“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的“虚”“闭”是指下午太阳西下,阳气开始下降,正如秋天阳气肃降,人体体表的阳气也逐渐虚少,直至阳气潜藏体内,即阳气“闭”。“暮而收拒”的“拒”是指晚上阳气收敛,固守于内,不宜作剧烈的运动,以免扰动阳气,使之不得潜藏。由此,《黄帝内经》中阳气的盛衰变化规律应为:“日主外:生—隆—虚—闭—拒。”

2 阳气在人体中重要性

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人体阳气就像太阳一样对人的生长壮老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人认为“阳气为生命之根本”[4]。《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三处明确阐明了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苍天之气,清静而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笔者把这三点概括为:阳气固,则贼邪不害;人无阳,则夭折不寿;阳气者,养神柔筋也。“阳气固,则贼邪不害”是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注重摄生养护阳气,若阳气充足,即便有外邪来犯,也不会伤害机体,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提示人们:顺从阳气的变化,才能使阳气强盛固密,身体健康,活百岁而度天年。

“人无阳,则夭折不寿”指人体的阳气犹如自然界中的太阳一样重要,如果没有太阳,则宇宙间万事万物难以生长生存。若人体没有阳气,生命也会终止;阳气运行失常,人就不能健康生长发育[5]。明代张介宾曰:“天之阳气,惟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无分,四时失序,万物不彰矣。其在于人则自表自里,自上自下,亦惟此阳气而已。人而无阳,犹天之无日,欲保天年,其可得乎?”他在《大宝论》中更有精辟的见解:“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6]可见阳气在人体养生中的重要地位。

“阳气者,养神柔筋也”是指人之神得阳气温养,才能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保持正常的意识思维活动;筋得阳气温养,才能弛张自如,使肢体运动灵活。即通过阳气的气化作用,内化为精微来充养神气,外则柔软四布来温养坚固筋腱。对此,张志聪曾论述到:“阳气者,水谷之精也,故先养于五脏之神。柔者,少阳初生之气也,初出之微阳,而荣养于筋,是以少阳主筋也。”[7]阳气对人体而言可以内养精神,外养形体,阳气的这种生理一旦受损,便可产生神失明慧之证,如“煎厥”“薄厥”“狂”等,或致筋失柔和之疾,如“大瘘”“惊骇”“痈肿”“风疟”等。

3 固护阳气的基本原则

《易经》谓“一阴一阳为之道”可见阴阳是“道”产生的物质基础。“道”又是万事万物不同的变化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开篇即云:“生之本,本于阴阳。”突出了阴阳二者对生命存在的重要性,提示人们注重阳气养生的同时还要兼顾养阴。《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阳气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平阳秘”是对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与现代医学内稳态相当,它是协调的“有序稳态”,即是“阴气和平,阳气闭秘”,体现在人体整体水平上的功能活动有序调节和稳定,实现整体和局部的统一,结构和功能的统一。[8]此外,这个“有序稳态”不是静止的,而是阴阳二者相互协调,互相为用的动态过程。因此,人们在注重阳气养生的同时要充分的利用阴阳二者的动态平衡关系,阳中引阴、阴中引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在阳密的基础上实现阴精的固守。

阳气的固密潜藏是养生的重要原则。张志聪《素问集注》:“盖阳密则邪不能外淫,而精不内亡矣。无烦劳则阳不外张,而精不内绝矣。”若“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所以说:“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4 固护阳气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人以阳气为本,临床中,若能积极发挥阳气对患者疾病康复的推动作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对《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养生的认识,认为阳气养生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顺阳气变化而调节生活起居,以蓄积自然之阳气。阳气是人体生气之源,要想健康却病,延年益寿,就必须顺应阳气的变化,保护阳气,不使其有损。这就要作到慎养于内,谨防于外。临床中要根据阳气的变化规律来起居作息。白天阳气主外,鼓励患者白天要适当运动。傍晚不要参加活动量较大的锻炼,做到暮而收拒,无扰筋骨,使阳气潜藏。2)温脾阳、补元阳可以激发体内之阳气。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源。温运脾阳可以振奋肾阳,温补肾阳可以调理脾阳,从而激发体内一身之阳气。临床治疗中不管是针灸治疗还是中药治疗都应重视阳气的重要性:心阳宜通、脾阳宜运、肾阳宜补。在针灸处方中,突出脐周穴位(左右天枢、气海或关元、中脘),以调理脾胃,振奋脾阳;以及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位以温补肾阳;同时注重风池、风府、大椎、百会的重要性,以通调督脉之阳气。中药处方中灵活运用桂枝、薤白、干姜、附子、肉桂等温阳之品,以固护阳气。3)重视阳气养生并不等于否认阴精的作用。《素问·宝命全行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人体健康,虽以阳气为主,但阳气以阴精为基础,故阴精失常亦可影响阳气功能而导致疾病。阴阳是互根互用的。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做到“补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腻阳”。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阳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主体,生命活动依赖于阳气的推动,阳气一旦熄灭,生命之神也就停止。因此,我们在临床中要深刻领会阳气养生理论的真实内涵,把握阳气养生规律,从而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稳态。

[1]孙广仁.《内经》中阳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2):140-142.

[2]张湖德.黄帝内经养生全书·养生总论·天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34.

[3]申鸿砚.《生气通天论》析疑[J].湖北中医,1984(3):3-4.

[4]王敏.中医饮证与阳气的关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171-172.

[5]蔡明德.试论《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阳气的认识[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8,2(3):16-17.

[6]辛永洙.手足发凉的中医药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38.

[7]陈华.对“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的思考[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4):36.

[8]李国彰.中医稳态关于稳态学说[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6):7-8.

猜你喜欢

通天素问稳态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
碳化硅复合包壳稳态应力与失效概率分析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天衣本非针线为巴别塔亦难通天
通天之光路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