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沿海地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探讨
——以射阳县为例

2013-08-15丁建萍

江苏水利 2013年3期
关键词:射阳县河长节水

丁建萍

(射阳县水利局,江苏盐城 224300)

水,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十一五”是射阳县水利事业发展史上投入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工程效益最好的时期,全县大力实施农村防洪减灾、城市防洪保安、灌区续建配套、城乡饮用水安全、海堤达标等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投入9.7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有力地保障和支撑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必须进一步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才能推动全县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1 沿海地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面临的形势

1.1 基本特点

射阳县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中东部,东临黄海,南与大丰市、盐城市区接壤,西与建湖、阜宁县毗邻,北至苏北灌溉总渠与滨海县隔河相望。境内地势平坦,射阳河南为江苏中部海积平原,射阳河北属废黄河三角洲平原,地面高程在0.8~2.2 m之间。县境略呈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的状态,沿海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射阳县河流纵横,有骨干河道16条,大沟231条,中沟571条,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灌排体系。

境内水网密布、河流众多,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射阳县水资源有其明显特点:

(1)本地水资源不足,但过境水资源丰沛。射阳县总水资源量为67477万m3/a,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5780万m3/a,地下水资源量1697亿m3/a。由于射阳县地处淮河水系下游,苏北里下河地区东部边缘,承受上中游来水,因此,既受洪水之害,也得水资源之利。全县多年平均入海水量为921700万m3,而本县通过水利工程引进的水量仅为过境水量的3.5%左右。丰富的过境水资源,为开发利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射阳县最大的水资源优势。

(2)地表水蒸发量大,降水产水率比较低。射阳县属于水网地区,水域面积683.10 km2,占国土面积的24.6%,最大年蒸发量985.1 mm(1994年),最小年蒸发量677.5 mm(2003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600~800 mm,实际降水所产径流仅为降水量的1/4,低于淮河流域平均的产水模数。

(3)降水年际、年内分配不均,水的利用效率不高。在沿海射阳地区,6月前后为梅雨期,7~9月为台风期,加上季风的早迟强弱与年际变化、上游来水泄量的大小,县境地势低洼,时常发生洪、涝、旱、渍、潮等灾害,为江苏沿海的“暴雨窝”、“洪水走廊”、“台风路径”。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此时主要由于热带气旋和冷空气遭遇引发降雨,但每年影响程度不一,造成降水量年际和年内分配的时空分布差异。最大年降水量1457.8 mm(1962年),最小年降水量487.4 mm(1978年),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总体呈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趋势。汛期集中了全年73%左右的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6.3 mm,流域上中游来水也主要集中在汛期,大部分排泄入海,形成弃水而不能利用。因此,本县水资源虽然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属于季节性缺水。

1.2 面临挑战

随着射阳县工业化、城市化、沿海大开发的快速推进,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但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1)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射阳县地处沿海平原地区,境内虽有射阳河、黄沙河、新洋港等几大河流,但无大型的湖泊水库储备水源,现状河网调蓄水兴利库容约15618万m3,调节能力不强,导致枯水年本地水资源严重不足,对外来水源依赖程度高。射阳县农田面积大且有几个较大规模的农场,农业用水量大而集中,在农业用水高峰期常会发生阶段性水源短缺。同时,日益加快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沿海大开发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显突出。

(2)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恶性循环。射阳县供水管网设施严重老化,漏损率高,现状城镇管网漏失率达25%;生产工艺技术普遍落后,节水措施不力;广大民众的节水意识不强,生活用水中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对本县区为缺水区的认识不够;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用水还存在着传统粗放型灌溉方式,且节水工程建设力度不大,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大量的水资源消耗直接导致废污水的大量排放,恶性循环,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环境。

(3)地下水过量开采。射阳县深层地下水开采层主要集中在第Ⅱ、Ⅲ、Ⅳ承压层。其中,第Ⅲ承压层在本县西南部的长荡一带已形成降落漏斗,埋深30 m以上漏斗区面积约80 km2,境内最大埋深长荡东厦村井2009年平均地下水埋深已达32.84 m。如果再不引起重视,势必导致地下水水质咸化、水源枯竭、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因此,对深层地下水源应采取限采、禁采措施,封存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作为应急备用水源,防止水源枯竭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4)河网水体水质严重超标。现在全县有2/3以上的河道水质超过Ⅲ类水,全县17个水功能区的达标率不到40%。大量河道水体被污染,不仅直接导致大量的水资源失去使用价值,而且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饮水安全。根据《射阳县水功能区水质通报》2012年第5期监测结果,监测区内各主要河道中,苏北灌溉总渠六垛闸站水质类别为Ⅱ类;新洋港生建段、射阳河五汛段水质类别为Ⅲ类;黄沙港胜利桥段、小洋河陈洋大桥段水质类别为Ⅴ类;小洋河合德站水质较差,为劣Ⅴ类;其余水质类别皆为Ⅳ类。超标项目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溶解氧等。

(5)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由于城镇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经营模式,造成水资源严重污染。射阳县水体污染以地表水污染最为严重,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是主要的水体污染源,加之农业污染物随雨洪流入河渠和境外污水的侵入,造成目前水环境恶化的现状。目前,全区境内已经无Ⅰ类水质水体,Ⅱ类水控制河长占总控制河长的7.4%,Ⅲ类水控制河长占总控制河长的43.4%,Ⅳ水控制河长占总控制河长的30.4%,Ⅴ类水控制河长占总控制河长的12.7%,而劣V类水控制河长也占到了总控制河长的6.1%,可见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制约经济发展。

2 加强沿海地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对策措施

射阳县地理位置特殊,地处里下河地区下游,汛期水多、旱时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过度开发、低效利用、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瓶颈。我们要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集约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

2.1 广泛宣传,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

射阳县连续几年的干旱,群众已尝到了水资源不足的苦头,因此要借此契机,广泛深入地进行节水宣传,强化全社会节水意识。紧紧抓住“世界水日”、“水法宣传周”、“节水宣传周”和“科普宣传周”等时机,突出以“发展水利,改善民生”为主题,大张旗鼓地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利用电视、报纸、短信、图板和在主要街道悬挂条幅等方式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水法律法规、凿井举报奖励公示以及节约用水常识。通过发放节水宣传材料,展示节水器具、节水画报等形式,积极向广大市民宣传节水知识。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投身到建设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工作中来,共同创建节水型社会。唤起全社会的水危机感和水忧患意识,让大家都来自觉地关心水、珍惜水、爱护水,不断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真正贯彻落实水资源保护的各项政策、法规,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2.2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实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用水定额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四项制度。围绕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年初下达取用水计划。结合射阳县实际制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初步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的基本框架,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一是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将水资源论证作为相关规划与项目建设布局批准实施的前置条件。二是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或限制审核、审批新增取水,对超过行业用水定额的用水户,不予审核、审批新增取水。三是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管网到达地区,原则上禁止使用地下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协调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

2.3 节防并举,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制定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的镇(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开展取排水规范化整治,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将节水“三同时”作为发展和改革部门审批建设项目的前置条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对于“跑、冒、滴、漏”浪费水比较严重的企业,必须进行节水技术改造,要求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以上,努力做到企业“零排放”。执行国家节水强制性标准,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对于浪费水比较严重,又查找不出原因的,要求其做水平衡测试,以确定生产过程中哪一环节存在浪费水的现象,并认真进行技术整改。

2.4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确保用水安全

2.4.1 做好水功能区管理工作

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强化全县13条河道17个水功能区管理,协调好水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岸线开发等相关规划的关系。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依据。加强水功能区和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镇(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同时,编制完成了《射阳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及其供水应急预案》和《射阳县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该方案以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整治为重点,其他水域协同整治,为保障射阳县饮用水源地安全和修复水生态环境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依据。

2.4.2 做好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县水利局加强了排污口设置、河道占用等项目的审批工作,严格论证与审批制度,坚决杜绝在河道范围内兴建可能对水体产生污染的任何项目,并对现有排污口进行逐一核查、登记。同时,县水利局开展对本县范围内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工作。

2.4.3 做好地下水限采工作

通过计划控制、深井封填等有效措施的落实,压缩地下水超采水量。对核准封填及闲置或报废的深井,坚决封填。原有深井报废后,不再批准更新深井。组织相关人员统一行动,对县城居住密集区的浅层井依法予以封填,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

2.5 加快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

积极推动配套管网、污泥处理处置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实现全县范围内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均衡发展。规划新建5个污水处理厂,其规模为:经济开发区2万t/d、黄沙港镇1.5万t/d、盘湾镇1.5万t/d、特庸镇1万t/d、海河镇1万t/d;扩建射阳县污水处理厂2.5万t/d工程、临海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2万t/d工程;续建临港工业区污水处理厂1万t/d工程,总投资10亿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对镇污水管网没有覆盖的村统一分批建设微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和湿地工程,每个村分别建设3~4处。

3 结语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保护水资源环境,实现人水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水的自然规律,始终坚持依法管水、科学治水,保障沿海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射阳县河长节水
射阳县:“三度”务实 推进新时代侨务工作
坚持节水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射阳县蚕桑业“十四五”发展思考
Bike-to-Work Day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