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特尔对教条主义的批判:谈《辩证理性批判》中的人学思想

2013-08-15伍荣华韦丽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条主义人学存在主义

伍荣华,韦丽

(1.福州大学 至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皖南医学院 外语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0)

让·保尔·萨特尔(1905-1980)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作家、政论家,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了五十多本著作,其中有哲学、文学、政论和新闻报道等。他积极支持“毛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革命表示敬佩和热烈支持。1956年,他主持了中国问题讨论会。1964年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决定授予其文学奖,他以拒绝一切官方荣誉为理由拒不领奖。1980年他谴责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萨特尔在答记者时说,苏联是“肮脏的手”。1980年4月15日,萨特尔在巴黎逝世,法国政府遵从其遗愿,没有为他举行国葬。法国《解放报》赞扬他“像伏尔泰和雨果一样是本世纪伟大人物”。

为了指出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和方法,同时创造马克思主义人学和批判教条主义,萨特尔写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一句话,写《辩证理性批判》是为了建立人学,或者是建立人的真理,即变化的、整体的真理。

自五十年代后期起,萨特尔竭力企图把他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萨特尔讲:“在十七世纪和二十世纪之间,我只看到三个这样的时代,我可以用几个伟人的大名来称呼它们,即笛卡尔和洛克的阶段,康德和黑格尔的阶段,最后是马克思的阶段”。①王守昌,车铭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76页。因此,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超越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重弹马克思主义的老调。他认为左倾教条主义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削弱。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尔宣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无视现实的发展,他的方法论也是教条主义的,意识的作用被抹煞了。人被弄成了公式化的傀儡,即“把人吞没在观念里了”,这样,使得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也就不复存在了。而使马克思主义“停滞了”、“僵化了”,患了“贫血症”,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种“非人的人学”。②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9页。所以在他看来,在现代,应该有一种哲学把在历史上被取消了的人恢复起来,把主观性的因素加入现代马克思主义中去,重新恢复辩证法,把它还原为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所以他就用存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不足”,使马克思主义“重新发现人”、“探究人”,以“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萨特尔的存在主义不同于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不同在于:它不反对马克思主义,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边缘上发展的,它与马克思主义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独立性:(1)它们在反对黑格尔方面有一致之处。两者都主张用个别的主观性反对客观的普遍性,用独一无二的活生生的个人去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认为存在不能还原为知识,实在不能还原为思维。(2)萨特尔的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一样,都把具体的人作为出发点,作为研究中心,认为哲学要掌握具体的人。萨特尔讲具体的人是个人的实践,是从人的内在方面来规定的。他说:“我们感兴趣的是现实的人和他们的劳动和辛苦”。①王守昌,车铭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86页。我们希望从人的现实生活中去认识人。(3)萨特尔的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又是独立的。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对历史的唯一合理的解释,而存在主义仍然是接近现实的一条具体道路。(4)他认为存在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块飞地,一个人学的空场。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把人吞没在观念里,而存在主义则在凡是人所在的地方——在他的劳动里,在他的家里,在马路上,到处去寻找人。而马克思主义一旦重新发现了人,存在主义也就失去了地位。

二、对教条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批判

萨特尔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对教条主义作了有价值的批判,他认为教条主义有如下特征:(1)理论脱离实践。萨特尔认为,哲学的社会功能在于批判和启发作用。而苏联党的领导者们热衷于把集团的整体性发展到极端,他们害怕争论和矛盾;他们给自己保留了决定一切的权利;此外他们又使理论和实践互相脱离,这样实践就变成了一种无原则的经验主义;理论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僵硬的教条,而它的后果则直接导致哲学的改造和批判现实的功能丧失。(2)理论服从于权力意志。他认为,苏联由一群不愿意承认错误的官僚主义者在办公室里指挥一个国家的将来,本身是外行但他们往往还装作内行;那么这种结果必然是一种绝对的唯心主义,他们先验地使人和物服从思想;使理论服从他们的意志。(3)在研究事实之前就将事实概念化。教条主义也就是先验唯心主义。萨特尔说:许多年来,教条主义违反经验,不考虑细节,把条件简单化,硬把事实塞到理论的框架中去,还自以为是在为他们的党服务。(4)概念化和走极端。萨特尔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同时采取了两种办法:概念化和走极端。他们把经验知识扩大为标准的尽善尽美,把萌芽扩大为完全发展了的东西;同时又抛弃了经验中尚有疑义的东西,因为这只能使人无所适从。(5)只注意抽象关系、普遍关系,纯粹形式的统一性,把这个当作统一的实体,当作拜物教,忽视了总体性、生动的内容和存在的条件。(6)歪曲事实,甚至捏造事实,而创造了一个封闭的体系。由于上述理论和实践的原因,使得马克思主义不再是钥匙了,不再是解释的公式了。基于上述这些,萨特尔对斯大林主义进行了批判。

萨特尔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主要在于下列几点:

(1)斯大林主义的实践表现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对国内国外的政策关系方面。它的理论由于太强调为直接现实服务,变成了对现实的一种胡乱制造。(2)苏联党的领导者们把集团的意志强加于理论之上,扼杀了真理、自由,把学术放在实践范围之外,而放在政治权力斗争之内。(3)大国沙文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4)恐怖主义。(5)官僚主义、保守主义和极端主义。

总而言之,由于教条主义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这样马克思主义在那里就变质了,就变成了非人主义,而实践就变成了科学的实证主义的经验论,或者说,变成了实证论。

三、构成的历史人学方法

萨特尔在 《辩证理性批判》中这样提出问题:“今天我们是否有方法来创立一种构成的和历史的人学呢?”②萨特尔:《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2页。他认为是必要的。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忘记了人。而存在主义关于人的思想体系和研究人的方法正可以填补这个空白。什么是构成的历史人学?就是把辩证法和实践运用于对个人活动的研究,使人占有一种特别优异的地位,并把社会的历史发展与人的实践活动总体化联系起来。具体的说,就是把对人的对象研究,即对客观世界的研究,变成对活动的人本身的研究,把具体的人作为哲学研究中心,从人的现实生活中去认识人。重新肯定人的实在。他说:“没有活生生的人,也就不会有历史”。③萨特尔:《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98页。为什么叫构成的历史人学?因为在萨特尔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皆是以个人实践为基础的。离开了它就无所谓社会,无所谓历史,也无所谓知识。历史就是个人实践的总体化,是它的多方面关系、因素、层次、结构、过程的统一。因此,个人实践是有辩证结构的。它是主体和客体、目的和手段、需要和满足、匮乏和异化、自我和集团的辩证运动过程。因此,欲望、需要、计划、异化、超越、自由、必然、价值等等,都应成为构成历史人学的范畴。萨特尔为什么要创立构成的历史人学呢?他认为,首先是为了正确理解人、社会和历史。因为个人的实践是社会的组成因素,也是历史的出发点。而一切社会现象都是个人实践的总体化。因此,脱离个人实践就不能理解社会历史过程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其次是为了“恢复”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因为在萨特尔看来,马克思本来是重视人、重视个人实践、重视理论的探索性的,但是,教条主义把马克思这样的思想抛弃了。他说:“在马克思那里,人们从来没有发现过僵死的实体:各种的总体性(例如《拿破仑第三政变记》中的‘小资产阶级’)都是活的。”①萨特尔:《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22页。“我把‘存在’的思想和它的‘统摄理解’方法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块‘飞地’。”②萨特尔:《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2页。因此,应该“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之中。”③萨特尔:《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63页。萨特尔指出:构成的历史人学研究个人实践活动总体化的方法是逆溯——前进方法。这种方法首先要求确定人的历史活动的主体地位而反对把人作为被经济条件决定的物。而且,我们在研究人的实践活动时,要探索其前因和后果。所谓“前进”的,就是分析行动中的个人导致的客观后果。具体地说,就是要对人的实践活动作政治的、微观社会学的和心理的分析。

所谓对人的活动作政治的分析,就是对政治行动者的动机、计划、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具体的个别人的主观性进行分析,以便说明总的历史通过个人的历史行动而发展的特殊途径。萨特尔指责教条主义者“太快地”把一切政治行为的动机归结为阶级利益,而忽视了政治行动者的差别性、具体性和个性。所谓微观社会学的分析法,就是人在社会中行动,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活动,也不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阶级行动,而是结成各种团体类型的,例如,政党、集团、组织、制度等,只有对团体类型的活动进行分析,才能理解历史发展过程。所谓心理分析法,就是在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及后果时,要追溯到人的童年经历、家庭关系、社会经历、生活方式、人生遭遇等。只有对团体类型的活动进行分析,才能理解历史发展过程。萨特尔指责教条主义者“只想到成人”,忘记了“童年人”及其经历。他说,童年会形成许多不可克服的成见,它会在今后影响一个人的行动计划。总而言之,萨特尔认为,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的方法仅仅归结为“经济决定论”和阶级分析法,这种分析“太笼统”、“太简单”,尤其是把以个人实践为基础的历史辩证法推广到自然界,把唯物辩证法教条主义化了。

萨特尔说:存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一样,对经验进行研究以便从中发现具体的综合;它只能在一种运动的、辩证的总汇之中考虑这些具体的综合,而这个总汇无非就是历史。他认为,我们不能把经济关系设想作一个不变的社会的简单的静态结构:正是它们的矛盾成为历史的动力。我们无保留地同意《资本论》中马克思旨在用以规定“唯物主义”的这个公式:“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一般精神生活的过程”,④萨特尔:《辩证理性批判》,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06页。但是我们不能在辩证运动(矛盾的、超越的、总汇的)形式以外的形式下去设想这种制约关系。

萨特尔同时尖锐地指出教条主义者的自欺欺人,“是他们同时玩弄两种观点,以便一方面给自己保留用目的论解释问题的便利,另一方面又把他们以目的性解释问题的那种大量而又残缺的用法掩盖起来。他们为了在公众眼前提出了一种关于历史的机械论解释而采用第二种观点:目的消失了。同时,他们采用第一种观点,把人的行动所包含的必然地而又不能预见的结果变成人的行动的实际目标。由此产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解释的这种非常费劲的摇摆:历史工作变成了被目的暗中规定的这一句话到那一句话,或者被归结为物质运动通过一个无生气的环境的传播”。⑤萨特尔:《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56页。

萨特尔承认在辩证运动形式下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但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说,仅这样还不行,不能把它教条化。“必须在不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则上找到各种的中介因素,只有这些因素才能够产生个别的具体、生活、实在的和有实践性的斗争、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般矛盾为根据的人物”。①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的方法,总的要求是在整个历史过程中规定所考察对象的真实地位,肯定对象存在的物质条件,产生这个对象的阶级、阶级利益和它的历史运动,同时要把许多环节所依据的运用在历史过程中加以确定。应当通过具体的人们的中介,通过基础条件在人们身上造成的性格的中介,通过人们所使用的思想工具的中介,通过革命的实际环境的中介,去解释它。要分析集团、家庭、个人、个人的性格、心理和思想环境,以及这些所表现的矛盾的特殊性,因此,进行笼统的阶级分析上纲太快了。这种分析既不深刻也不全面。所以,萨特尔认为,对阶级活动要进行政治分析,对个人要进行心理分析,对集团要进行微观社会学分析,即使进行中介分析也要精确化,要通过调查、试验、统计等等。由于这样,研究历史的方法也就确定了。总而言之,萨特尔认为教条主义是一种先验唯心主义,是一种唯意志论,是一种公式主义,是一种目的论,是一种懒汉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萨特尔这里的教条主义指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或斯大林主义。当他说“马克思主义完全停滞不前”的时候,在他心目中的,主要是卢卡奇、伽罗弟等现代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他肯定地指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

所以,萨特尔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而是旨在克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克服那种经济决定论的形而上学的分析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多关心现实的人的生活,他的劳动状况,他的幸福和痛苦。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为人类服务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从而更自觉地抵制官僚主义,克服教条主义。

猜你喜欢

教条主义人学存在主义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北人学没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中共党内教条主义研究述评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
教条主义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