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2013-08-15何被周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式化学

何被周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和田 848000)

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从那时起新课程开始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如今课改已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雨路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此次教学改革,归根到底也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转变从哪些方面体现也是近来学者研究较多的课题。综合来看,笔者认为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转变来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步伐。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学习社会的教育变革已经把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学习者,作为变革中的教师必须学习新的教学法,新的教学法又包含了许多新的教学观点。例如,学习是社会性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与互动的活动;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化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而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想要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首先要更新自己固有的、陈旧的教育理念,因为理念是行动的灵魂。

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次发展和完善自我机会。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平台与空间。因此,课改既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又要求师生改变长期以来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从三维目标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促进学生学会动手实践、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活动一般是沿着“教学理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学评价”这样的轨迹发展的。在这样的活动进程中,教学理念是先导,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行为。[1]教学理念是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建构和发展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统一,才能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指导和支配作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必须真正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师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走的更远。教师不要固守旧的思想阵地,要有新的理念,确立新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成功地实现角色转变,由一个传授者转变为研究者、学者型的教师。作为教师,就要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反思、研究,从而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影响教学方法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最根本的受制于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例如,演示、实验法、视听教学法只是近现代才有,古代教学主要用讲、听、读书、谈话等方法。更远古时代教学只能口耳相传。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科技水平条件下,社会制度不同也反映在教学方法上。例如封建社会里教学方法一般具有被动、呆板死记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里学校教学方法则带有自由化性质。社会主义社会教学方法具有计划性、组织性较强等特点。教学方法还受哲学世界观以及一定的教学理论观点的影响。例如,自夸美纽斯以来使用的演示直观方法,后来运用的实验方法,总是与唯物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传统教学论看重讲授法,实用主义教学重视活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但是直接决定教学方法的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在一定年龄阶段上的发展水平。教学方法虽然受到条件的制约,但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不一样,而且在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比起教学内容等其他环节来说容易着手研究。

教学方法应体现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因为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学生建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的过程,理解了过程,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会学习方法,从而自主地探求科学知识。简单的告诉学生“是什么”和“为什么”,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不会有深远的价值和作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和特点,这种功能和特点预示着教学方法选择的针对性和局限性,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从教学实际考虑,即便是一堂化学课,其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也决定了其必然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依据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的互补性,将其优化组合,肯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目前来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演示-观察-讲解”、“实验-探究-讨论”、“讲解-练习”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多样性导致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复杂性,其各自的功能、特点不尽相同。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尤其是对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显得格外重要。概括来说,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力求通过多种方法达成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目标--多样性、有效性和最优化整合。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中过多的师生互动受到过众多学者的抨击,渐渐形成了近年来谈论较多的主导主体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双主体论、过程主体论、阶段主体论等观点。这既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决策者、组织者和沟通者的身份解读化学新课程教学观念,那么化学教师应成为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促进者。“应用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则是从实施和教师、教学层面解读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观念。化学新课程如何教,运用什么方式教,这是实践化学新课程必须回答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呈现出了新的目标体系,于是转变教学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更好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主要倡导探究教学、情境教学和基于问题的解决式教学等三大教学方式。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力求实现以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可以充分的体验和实践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合作学习,从而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与学生进行教育交流的最主要手段,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教师教学成果通过教学方式的集中体现。教师不能把转变教学方式作为一个空口号,而应作为一个教改的突破口。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及时有效地转变教学方式,使知识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学生也更易接受和掌握,这样就促使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探究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探究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亲自感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科学探究多数是基于化学实验的探究,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实验教学才能进行探究。高中化学课程中,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知识,如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概念原理知识,和生活相关的一些化学知识将其设置成探究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探究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培养他们科学创新能力和意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的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特定的素材将学生的学习置于一定的场景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加深对对学习科学、学习化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加优化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不仅要使知识在一定的情境下呈现,而且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景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有关化学问题。

此外,提高化学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要求,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具有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要重视问题解决式教学。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化学学科来说,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应提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不仅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教师实施化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化学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有前提的,其中,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与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试想再好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仍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那么它也只能是一种理想,美好的愿望,不可能实现。这并不是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不好,而是应该根据时代发展,教学内容的改变以及学科特点等加以改进,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有所转变。而新的教学方式的采用,不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科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应当让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形成学生的内在动机,或把外部动机化为内在动机。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掌握新知识。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交往是生命世界的基本存在方式,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期盼。如今的青少年面临着着一个日渐开放,崇尚合作的社会,他们不仅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而且要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室的教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的教学来获取知识。[7]这些观念和事件都带有合作学习的色彩。当然,合作学习的模式势必要受到同伴自身水平的制约,同伴教学一开始可能并不是非常有效。但是,教师如果能坚持不懈,妥善运用,则必有成效。早期一些专家已经表明,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合作技能,体验互助学习所带来的愉悦,在有效的与他人互动中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创设一个充满合作氛围的课堂。化学教师要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充分的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评价机制的转变

(一)对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所具有的教学理念和体现出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行为评价作为调控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方式之一,是诊断教师具体教学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意图不是为了监督,而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评价也应该以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专家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寻求课堂行为上的不足,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发展,促使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行为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有效地反思,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总之,教师教学行为评价对于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想达到教学行为评价的功能,首先要淡化评价的管理、监督功能。因评价的作用并不在于加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树立管理者的权威,而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评价者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要允许教师在评价中的发挥主体地位,积极参与评价机制的建立、评价过程的实施和评价后的问题处理,能体现教师自己的立场。

(二)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该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不能再以单纯的纸笔测试为主,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传统的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评价时注重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价值观取向的评价更是缺乏。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不能简单的用语言和数理逻辑这两种智能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能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育改革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实施。新课程理念必须通过教师具体的教育实践,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建构。教师应在教育实践中积极转变教育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积极进行反思,随着广大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1]裴娣娜.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p196.

[2]王策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p239.

[3]王克勤.化学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06,p68.

[4]温恒福.论教学方式的改变[J].中国教育学刊,NO.Dec.2006:4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

[7]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1996:36.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方式化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