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以青海省河南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

2013-08-15□文/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牧区牧民河南

□文/王 兰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

一、河南县的生态环境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简称河南县,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青甘川三省的结合部。全县土地总面积6,997.45 平方公里,辖4 乡1镇,是一个纯牧业县。有典型的高寒草甸型草场932 万亩,2004年被列入“三江源”生态保护区范围。欧拉羊、雪多牦牛、河曲马是最典型的优良畜种。它们也是生态有机畜牧业合作社主要放养的牲畜和主要的特色畜产品的来源。

由于相关国家政策的宣传、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牧民们的不断努力,全县草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日益改善。但是仍存在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形成了大面积的黑土滩;其次,鼠害不断;再次,草原毛毛虫对草的破坏更加严重。这些毛毛虫以食草为生,且分布密集而繁多,对蓄草的保护不利,也使得日益严峻的草畜关系雪上加霜。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河南县草原的质量,草原生态保护日益严峻。

二、河南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

(一)建立的原因

1、草原退化、生态恶化是制约畜牧业发展和危害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传统的游牧生活已经难以维持,甚至步履维艰。因此,如何在不放弃传统生计方式的基础上,保护自己的家园是必须要考虑的。而草原生态畜牧业的提出,不仅适应了生态保护的要求,还能在此基础上建立牧民专业合作社,增收增产,一举两得。

2、单一牧户很难应对市场冲击。在我国,牧区受到市场经济冲击,加之牧区自然灾害较多,这给单一的牧户带来不便,他们力量薄弱,所以不得不放弃原来一家一户的放牧,而转向新型的合作方式。

3、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建设现代化新牧村的需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牧区也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这不仅符合中国牧区自身特点,而且能够调动广大牧民的积极性,应长期坚持不动摇。但同时经济全球化、城镇化、现代化已经逐渐冲击着传统牧区。单一的小户放牧,已经不能抵抗市场经济的袭击,必须进行联合,或者合作经营,用集体的力量抵御市场的冲击。

4、草原生态畜牧业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必然要求。生态经济是集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于一体的一种系统。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忘对生态的保护。“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基本情况。河南县积极响应党的政策和国家关于发展牧区的办法,于2009年在赛尔龙乡创办了第一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组织,或称牧民专业合作社。到2012年已经建成的有28 个,再加上正在办理的共计39 个牧民专业合作社。

笔者采访了河南县有机生态畜牧业相关人员,据介绍:“要想成立专业合作社,有以下流程:首先开动员大会,说明目的,动员群众加入合作社,之后群众自愿弄个花名册,自己签名加入。比如他们入股的股份也要写清楚,草场、牛羊、人力都可以入股。第三步是所有参加的人的身份证的复印件都要拿来,去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第四步是拿到执照后,开董事大会,选举董事等人,把这些人的身份证拿到公安局刻章子,之后到黄南州办理技术代码,然后再回到河南县办理税务方面的登记。然后,在银行申请一个账号,等待省里的启动资金20 万元,用这些钱把基础设施建立,然后开会,研究整个村发展什么特色产业。把目标定下来,看看资金够不够。剩下多少钱,还缺多少钱。”

他还介绍说:“只要一个村五户以上入股,合作社就可以成立。”这就是河南县成立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最基本条件。在访问赛尔龙的牧民合作社时,相关人员讲到:“现在合作社中有14 个组,羊9,000多只,牛有7,000 头左右,马六七百。全部的牛羊,如原来有500 只,你可以全部入进来,也可以留一部分。收益最后按你入股的多少结算。”

牧民合作社产权制度是所有经济制度的核心,河南县牧民合作社的产权归全体入社成员所有,资金来源于全体入社成员,产权结构上是股东所有。分配制度中,按股份分与利润分红。在分配方面,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河南县是蒙古族自治县,保留着蒙古族传统的习俗,也就是每年冬季会宰杀大量的牲畜留着过冬,这是从古代就留下来的。但是,假如合作社这一点又受到了冲突,怎样解决?相关人员介绍:

“到了年终有个分配方案,可以自己控制,比如你们家需要多少只牛羊,也可以自己提出要求,如果不能承担的话,只能按照合作社的方式。这些都是合作社下面的小组内处理。每年都有分红,分红有用钱的,也可以分给你牛羊,你不想要也行。你可以把这些全部杀掉也行,留下也行,但是一年内要处理掉。如果来了亲戚朋友,需要羊的话,就要自己想办法,出钱买,或是自己家留下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在河南县牧民合作社中的分配方式也是随着民族的习俗而变化,这是适应的表现。

(三)存在的问题。一种新事物的产生有一定的原因,但是如果想继续存在就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无论是刚开始的动员工作还是建立之后都有很多问题存在。

1、动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河南县生态牧民合作组织的相关人员指出:“当时,很多人都不想参加,不是因为合作社不好,而是怕又出现建国后的人民公社的情况。把草山都收归国家,不再是个人承包。我们牧民主要是依靠牧场,如果又收回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经过政府部门及村中能人和村干部的耐心劝导和讲解,使得牧民认识到这是一种全新的合作组织。

2、技术方面缺少支持。虽然相关部门提出对合作社进行相关养殖等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但因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在此方面做得不够好。特别是对偏远地区,如赛尔龙乡的支持就更少,主要还是靠当地村委会和能人的力量。

3、政治影响经济。在谈到赛尔龙乡的赛尔龙村是县里第一个建立专业合作社的村落,并且除放牧合作之外,还建有暖棚、加油站、空心砖厂等其他设施相配合,但发展上却不是那么好,他讲到:“是啊,他们弄得挺多的,但是领导换届没有管理,比较乱。”这就看出了政治对经济的重要影响,如果政治上没有好的支持,经济上的合作社是难以很好地生存和发展的。

4、闲置劳动力问题。合作社之下分成几个放牧组,每个放牧组里选出几个人来放牛、羊、马。妇女可以挤牛奶、打酥油、照顾家庭等,而男人闲下来的更多,这部分劳动力如何安置,成了合作社建立后必须考虑的。例如,在赛尔龙虽然有加油站、空心砖厂,但是吸纳的人员有限。这些劳动力的闲置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也是不利的。

5、间接造成的生态破坏。由于前面提到闲置劳动力以及人们对财富的向往,也出现了破坏草场的现象,如采挖虫草。挖虫草影响着牧区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这一点上,笔者采访了河南县生态有机畜牧业的相关人士,他指出:“计划是在合作社建立剩余出来的劳力,规划是带出去在工地上打小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出去。像我们这边都有虫草,从四月份就去挖虫草。夏天漫山遍野都有中药材。就可以直接去挖,赚钱!”

6、没有深加工的产业,也没有对外市场,不能配合专业合作社的需要。目前为止,在河南县关于合作社牛羊肉加工的只有两家工厂,且也只是传统的加工,并没有现代化的深加工,也没有对外合作。

7、经费不足。建立合作社,没有外来投资或者联营,仅靠牧户的合作筹集资金,实在力不从心。政府虽给20 万元的启动资金,但是引进技术,建立基础设施等远不够,仅靠自身的资金对于扩大再生产或者进一步的深加工是不足的。

三、对策及展望

对于河南县来说,生态有机畜牧业合作社是代表广大牧民的根本利益的,是牧区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是新牧区建设的必然结果。针对河南县农业合作社,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第一,政府部门应全力支持牧民专业合作社,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首先,在政策上要连贯,不能因为政府领导换届等原因而疏忽对牧民合作社的管理。同时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合作社进行鼓励和正确引导。其次,要进行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支持。不仅要组织合作社的人员到其他合作社办得较好的地区学习经验,而且要对合作社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再次,政府要起到沟通地方合作社和市场的桥梁作用,为合作社产品的销售提供销路和途径。合作社的最大障碍就是产品的销售问题,必须找到合适的销路,因此这就要靠政府的牵线搭桥。

第二,牧民合作社本身要积极进行学习和不断创新。首先,要对合作社的各种制度进行完善,更好地进行生产活动。其次,要定期对牧民进行专业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要充分利用生态有机畜牧业这一点,更好地生产出有机的、绿色的牛羊肉,打出自己的品牌。同时要深加工,并进行包装,销售到其他地方,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够更好地进行销售,拓宽市场。

第三,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为发展特色。“文化的基础是经济,文化也存在并作用于经济矛盾中”。发展民族特色的经济必须以传统文化为依据。河南县的周边是藏族,而它自身却是蒙古族,这种独特的文化有着吸引外来者的魅力,同时也对经济生活和思维影响较大。所以,在河南县的牧民专业合作社中要注意蒙古文化和藏文化的有机结合,并以此吸引外来投资。充分考虑自身的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性产业,增加牧民收入。

第四,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以科学文化技术的传授,民族素质的提高,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为中心,民族教育的发展是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的教育相对落后,人们的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要发展地方经济,要更好地建立和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力度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势在必行。

第五,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民族经济以生态系统为客观条件”,要发展地方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生存空间的概念,也是地方民族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牧民专业合作社要和生态保护相连,最后形成生态有机畜牧业合作组织。

在草原生态恶化及现代化冲击下的今天,草原民族不断适应和改变着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有机畜牧业合作社,不仅使保护草原环境和有机畜牧业很好地结合,还使得现代文化与草原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牧民合作社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牧民的根本利益,还可以把牧民与国家紧密地联系起来。实践经验表明,牧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在牧区发展,能够为牧民带来福利,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必须采取的途径。

[1]杜发春.民族经济发展论纲.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2]刘永佶.民族经济学大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施政一.民族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牧区牧民河南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出彩河南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商人买马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