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的常见情绪障碍及调节

2013-08-15李思思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障碍情绪心理

韩 璎,李思思

(1.首都医科大学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2.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大学时代是处于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同时也是切断个人与父母、家庭在心理联系上的“脐带”的关键期。在心理断奶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矛盾与冲突,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无法很好地适应,那么存在心理问题在所难免。其中,情绪障碍是一个突出问题。情绪障碍会导致心理与生理的不良反应,如果调节不当,将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急需有效地调节[1-3]。近年来,发生在大学生群体内由情绪障碍问题引起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例如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深究其根源,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不和大学生情绪障碍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拟探讨大学生的常见情绪障碍及其产生原因,并对调节大学生情绪障碍的方法进行讨论。

一、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类型

情绪障碍,主要指影响其正常行为活动的情绪问题。大学生情绪障碍类型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4-5]。

1.逆反

大学生的逆反情绪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大学生受到群体、社会或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后,对其价值取向不予评价而表现出的不满或反感,甚至不考虑原因、后果而采取的对抗反应。是其为寻求自立、自我肯定、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对其产生压抑的外在力量反抗的情绪[6]。

逆反情绪集中表现在对集体所倡导的一切都持怀疑态度,且表现偏激思想或行为,不配合、不响应集体活动,甚至表现出对抗情绪和行为。这种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2.自卑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大学生自卑情绪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遇事容易过分自责。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大学生自卑心理可以源于很多原因。如刚进入大学的适应困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还有随着学生自我认识的加深,重新评价自己时以偏概全等。典型如,进入大学后,一些同学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自己不再像中学时代那么突出,因此感觉到自己各个方面不如他人,从而产生自卑感[7]。

3.自负

自负刚好是与自卑相反的一种情绪,它表现为过度的自我肯定。常常表现为无视他人,唯我独尊。自负情绪主要表现在言行上,对于别人的行为总爱吹毛求疵,过度评价自我,自我意识过度膨胀,目中无人[8]。长此以往,在人际交往中就会遇到诸多不顺,形成恶性循环。自负情绪通常会在那些家庭条件优越、学习成绩好、个人经历颇顺利或某方面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中产生;也有一些是因为盲目地自我评价过高而产生的。不管是源于何种原因,自负情绪会助长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方式,从而破坏人际关系。

4.冲动

冲动是一种强烈的、不顾后果的情绪体验,极易导致震怒或者行为失常。大学生刚刚脱离父母的严格管束,缺乏社会经验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故较易出现冲动情绪。大学生在外界刺激下很容易冲动,表现出强烈的情绪体验。这说明大学生富于激情,同时也表明大学生的情绪容易失去控制。一些大学生参与打架斗殴事件大多因小事引起;大部分同学对体育比赛的胜负表现得非常狂热。这些都是由于大学生的头脑还不够冷静,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还不能很好地约束自我,容易感情用事所致。

5.焦虑

焦虑情绪是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时所感受到的过度紧张或担忧,是大学生面临的最为苦恼的情绪之一[9]。有焦虑情绪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担心害怕、心神不定,甚至会出现失眠多梦、头昏脑涨等反应,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适应性焦虑、考试焦虑、选择焦虑等。

适应性焦虑主要表现在一年级学生的身上,刚进入大学,宽松自由的环境、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和远离家乡的孤独都易引起学生的情绪焦虑[10]。

考试焦虑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那些平时没有花足够时间但又对于成绩有较高期待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有的学生因为担心考试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无法进行考试。

选择焦虑也是大学生情绪障碍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主要来自学生对于自身未来的不确定。面对多种机会与大量信息而产生的迷茫,致使他们无法出于明确目的做出选择,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6.抑郁

抑郁情绪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抑郁的症状包括:自责、悲观厌世、注意力涣散。最常见的反应是情绪低落、遇事缺乏信心,对学习、对生活皆兴趣索然,常常逃课,不愿与人交流思想。谈及前途时心情暗淡,对生活没有信心。思维抑制,反应迟缓。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常常走神[11-12]。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生理与心理都受到严重的损害,使人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具有很大破坏性[13-14]。

二、引起大学生情绪障碍的原因

1.缺乏科学的人生观

大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经历了小学、中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一般来说他们已掌握了一些有关人生问题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对人生理论有浅层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多数大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生活的内容是一味单调的学习,尚未受到系统科学的人生理论教育。由于理论上的缺乏,使一些学生对人生种种问题认识不完备、不深刻,甚至在大是大非面前无所适从。往往因为缺乏奋斗目标对未来发展迷茫,易受不良影响。在确立自己的人生观时不知道何去何从,进而引发大学生在情绪上的紊乱[15-16]。

2.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我们的基础教育,只注重智商的培养,忽略了情商的提高。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一时间还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大学期间全部是住校生,同学在一起的时间和中学时代比起来要长很多,学习与生活中的接触更加密切,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矛盾会日益突出。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令大学生们困惑的问题。有些同学不知所措,相互戒备等,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忧郁与焦虑等多种不良情绪[17]。

3.学习压力大

大学里的课时多,考试内容多,竞争压力大[18]。大学时代与高中时代不同,学习主要靠自学,有些学生在中学时习惯于老师“填鸭式”教学,没有养成自学习惯,到了期末考试时突然发现自己被落下了,开始觉得焦虑。尤其是对于那些中学时的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有些人甚至是废寝忘食,除了专业课,还自学一些辅修专业,再加上计算机、英语的过级考试,使得大学生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还有些大学生的英语不是很好,对于出国、考研等方面很是担心,心里老是在暗示自己万一英语成绩不过关该怎么办的想法。长此以往会产生负面情绪,最后,学习压力使得一些大学生对学习感到悲观,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学习成绩也是江河日下,厌学心态日益浓重,这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教育文化深层问题即将暴露的前兆[19]。

4.恋爱与性的问题

恋爱产生于一定的生理发展基础之上,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结果。但是有些大学生无法准确区分友情和爱情,或者在恋爱问题上无法把握分寸,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恋爱中,以至于影响学业。大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成熟阶段,但在成熟的身体发育与不成熟的性心理之间存在着矛盾[20]。由于本身对爱情的本质缺乏理解,再加上影视、网络等对性爱的过度渲染,使得个别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爱情和性之间的关系。还有一部分学生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性行为。大学生一方面具有性的冲动,另一方面又对性持有否定态度,因此性冲动和性恐惧时常困扰着大学生。

5.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家庭经济状况也成为影响大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时代在进步,整体学生的经济状况在上升,但是不可否认,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和部分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会面临学费与生活费的困境。大学学费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大学生活中的其他开销也是非常大的。有些大学生往往不考虑父母的辛苦,一味地追求“体面”,如果愿望达不到,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丢面子。还有些生活贫困的大学生为了能筹集学费和生活费,要想尽各种办法勤工俭学。这不仅给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了困难,而且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从而产生自卑和无助感,同时也会对学校、社会产生一些负面认识。

6.就业竞争

毕业等于失业,大学本科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业岗位少,毕业学生多,也是现实的矛盾。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而用人单位往往愿意要有工作经验的人,这就为大学生就业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目前的分配模式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与以往的统一分配形成了反差。因此产生了就业的严峻挑战。在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之间也存在矛盾。学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对就业也缺乏客观的评价,因而总是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此外,人才市场运作不规范,量才、择优用人的就业机制不健全,走后门拉关系、“拼爹”等现象的出现都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小的压力,这些都是不良情绪的隐患。大学生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对自己前途的焦虑。

7.网络成瘾

2009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1]。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的主要构成依然是学生,大学生为29.8%。并且历年调查都显示网民中大学生这一年龄段人数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是使用网络并可能建立网络依赖关系的高危人群,从而患有网络成瘾综合征。网络成瘾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22-23]。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会对现实生活产生怀疑和不满,会放大社会的负面信息,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网络成瘾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性格的塑造和健康人生观的培养。

三、对情绪障碍的调节

1.心理调节

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非常有利于大学生情绪障碍的调节。家庭中从小就应开始情商的培养。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与发展,学校心理科的开展与加强尤为重要。教育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信任、尊重、以诚相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有性格与心理问题的学生,可开展团体咨询,办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班,使他们最终能走出自我,融入集体。

学校应设置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专职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其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以及预防和治疗情绪障碍等心理疾病的职能作用。咨询机构对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将心理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咨询机构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心理学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端正他们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引导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缓解负性情绪,避免因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2)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心理健康。通过各种辅导形式,对大学生独立生活及适应社会环境、处理学习与社会工作关系、人际交往、恋爱问题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与帮助。

3)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24-26]。

2.生理调节

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运动是克服情绪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兴趣改变、紧张程度得到松弛,情绪趋向稳定,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合理的发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运动得到转移,从而消除情绪障碍,达到心理平衡。另外,体育锻炼也有助于培养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等良好作风,有利于消除和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放松身心。

3.药物调节

在抗抑郁的治疗研究中,药物治疗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轻型抑郁症患者,一般推荐使用心理治疗,但对于中到重度的抑郁症则首选药物治疗,并联合应用心理治疗。

选择性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其代表药主要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被喻为抗抑郁药的“五朵金花”。SSRIs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的5-HT浓度,从而达到抗抑郁的效果,其特点是对5-HT的选择性高,对其他递质作用小,口服吸收良好,不良反应少。

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再摄取抑制药是氨基酮类新型抗抑郁药,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的再摄取,增加NE及DA功能,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由于它临床应用安全、对性功能的影响最小,因此,它和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文拉法辛一同被称为抗抑郁药的“新五朵金花”。但其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不宜睡前服药。

采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注意足量足疗程,避免“见好就收”。并且症状控制以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直至停用,切不可盲目减药或者私自停用,以免症状复燃或者是复发。

[1]魏义梅,付桂芳.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2):108-111.

[2]Eisenberg D,Golberstein E,Gollust S E.Help-seeking and Access to Mental Health Care in a University Student Population[J].Med Care,2007,(7):594-601.

[3]费杨虹虹.医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与自我调适[J].浙江临床医学,2011,(7):815-816.

[4]咸丽玲,马莹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4,(36):8184-8185.

[5]Zaid Z A,Chan S C,Ho J J.Emotional Disorder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 a Malaysian Private Medical Schoo[lJ].Singapore Med J,2007,(10):895-899.

[6]方丽英.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171-173.

[7]曾 琴.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剖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24):126-127.

[8]夏 雨,饶 英.大学生自负心理的表现、成因及消除对策[J].宿州师专学报,2003,(4):87-88.

[9]程素萍,王丽平.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与元认知能力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46-47.

[10]冯永辉,杨 娟,宋 灿.大学生社会支持、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5):118-120.

[11]李 伟,陶 沙.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2):108-110.

[12]崔向军,逯春洁,郭永芳.大学生情绪调节与抑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3):431-433.

[13]Kou C,Meng X,Xie B,et al.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Neurotic Disorders Among Undergraduates at a Mainland Chinese University[J].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12,(12):2011-2018.

[14]Zullig K J,Divin A 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on-medicalPrescription Drug Use,DepressiveSymptoms,and Auicida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J].Addict Behav,2012,(8):890-899.

[15]姚本先,何元庆.大学生人生观研究[J].心理科学,2008,(1):97-99.

[16]姚本先,何元庆.国内外大学生人生观研究的现状、问题及趋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6-60.

[17]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16-121.

[18]王 鹏.大学生学习压力及其调控策略初探[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5-18.

[19]龙宝新.论学生课业压力的形成与释放机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5):15-21.

[20]程 刚,肖友琴.大学生恋爱价值观与失恋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5):764-767.

[21]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正式发布[J].互联网天地,2009,(2):9-12.

[22]Young K S.Psychology of Computer Use:XL.Addictive Use of the Internet:A Case that Breaks the Stereotype[J].Psychol Rep,1996,(3):899-902.

[23]Shapira N A,Goldsmith T D,Keck P J,et al.Psychiatric Features of Individuals with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J].J Affect Disord,2000,(1-3):267-272.

[24]Eisenberg D,Chung H.Adequacy of Depression Treatmen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Gen Hosp Psychiatry,2012,(3):213-220.

[25]Eisenberg D,Speer N,Hunt J B.Attitudes and Beliefs about Treatmen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Untreate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J].Psychiatr Serv,2012,(7):711-713.

[26]Funderburk J S,Fielder R L,Demartini K S,et al.Integrating BehavioralHealth Services into a University Health Center:Patient and Provider Satisfaction[J].Fam Syst Health,2012,(2):130-140.

猜你喜欢

障碍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心理感受
跟踪导练(四)2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