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学活动:“双重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
2013-08-15房为厦
薛 滩,房为厦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成人教学目标是成人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的结果。成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人教育最终结果的价值取向,即使成人成为怎样的人,这也是教育目的所要求的。确立成人教育终极目标抑或教育目的的依据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从社会出发,反映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从个体出发,反映个体对成人教育的要求。这两个依据也是确立成人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的。由于成人教育是通过成人教学来进行的,成人教学活动是成人教育的核心部分,因此,成人教学活动承担着成人教学目标和成人教育终极目标实现的任务,即成人教学活动实现着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在间接实现着成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成人教育目的。当然,成人教学活动是“双重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但并非是唯一的途径,还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补充。
一、成人教学活动是“双重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
(一)成人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这从法律的角度肯定了成人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去进行。
《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比较鲜明地界定了我国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成人教育也不例外。由于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有着导向、激励和调控的功能,因此,在设计成人教育的下一级——成人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成人教育目的要求,综合考虑成人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成人教学活动体现着教学与教育的双重功能
成人教育者,尤其是成人教学活动中的教师,直接接受成人教育管理部门的安排,间接接受国家和社会的委托对成人进行教学,这就意味着教学活动具有教学与教育双重功能。首先,教学过程中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应的学科课程教学任务,促进受教育者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这是第一任务,关系到成人教育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其实施力度比较大,保障措施比较到位,检验标准也比较成熟。其次,要完成或者部分实现相应学科乃至整个成人教育的基本任务——促进成人德、智、体各方面综合发展。这种客观行为在教学中体现得并不直接,但却普遍存在和发生着,即教学活动主观上在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客观上也在进行教育活动。
(三)职业性和非职业性的学习要求是成人教学活动的必然选择
成人学员的学习要求有两种。一种是职业性的,即学习是为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加新的工作机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成人更多倾向于自己急需的、感兴趣的知识技能,这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另一种是非职业性的,即通过学习来满足自己闲暇的、生活的或精神的需求,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选择的倾向比较明显。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非职业性的学习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也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这两方面的要求表明,现在的成人教育相比传统的“学历文凭”式的教育,综合效用不断增加,实施难度不断加大,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育结果也越来越符合人的整体发展需要。
(四)成人教学活动直接决定 “双重目标”实现的程度
成人教学采用集中教学与辅导,时间短,任务重,效率高,信息量大。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成人教学活动,甚至同类别同层次的成人教学活动,因为受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教育教学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由于成人教育的管理者与教师一般比较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从专业招生、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安排到师资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常规制订等各个环节都得到高度重视,这促成了成人教学活动按部就班、高效率地运行,使“双重目标”得以有目的、分层次、不同程度地实现。
二、影响成人教学活动“双重目标”实现的内在因素
成人教学活动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和多元的,本文只分析影响成人教学活动“双重目标”实现的内在因素,即成人教学本身的因素。
(一)成人教学目标设定、实施等是否与教育终极目标要求一致
表面上看来,任何教学目标都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确定的。但是,教学目标实现重在过程,即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去进行,而从大方向上遵循教育目的,则不是轻易能做到的。由于成人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过多关注课程的进行与考核,“功利性”的教学行为比较突出,而对于教学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不甚重视,甚至忽视了教育目标。所以,应该加强成人教育活动的自觉性,从办学指导思想和制度规范方面注重教学目标的确定、落实、检查等,以保证在教育目的的框架内进行教学活动。
(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目标要求是否统一
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能否落实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依靠。一般来说,教育者是从社会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制订和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高且比较系统,而受教育者的目标追求则比较直接和现实,这也成为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矛盾所在。如果引导不好或教育理念不当,教学活动往往不自觉陷入“功利性”的沼泽中。那些直接的、外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措施容易引起双方的兴趣,也容易成为他人评价教学效果第一感觉的结果,不但“窄化”了教学活动的实际价值,把教学等同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也难以用高标准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目标一致、过程同步、结果满意。所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该提高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完成从教学到教育的过渡,提升整个成人教育教学的层次。
(三)成人教学活动各环节是否遵循成人学习特点
通常情况下,绝大部分成人教师由全日制学校的教师来兼任。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在安排教学活动时,不得不考虑兼职教师的教学要求,比如根据兼职教师的时间安排教学时间,不一定根据教学内容前后铺垫与递进顺序制订课表;教学时间过于集中,难以达到持续、螺旋式上升的要求;考核结果由教师来掌握而不是根据课程目标来进行。这些既不符合教学规律,也不符合成人学员学习要求。成人学习以经验为起点,学习目的明确、自主性强,注重学习过程,看重学习结果,但同时持续时间短、容易遗忘。如果单纯按照一般的理解来安排课程、教学时间和进行教学评价,容易导致成人学员出现学习疲劳,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也难以保障“双重目标”的落实。
(四)成人教学活动是否着眼于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升
成人教学活动开始于教学目标的制订,贯穿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完成于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升。而所有的成人教学都是过程,这些过程是持久的、连续的,没有绝对的起点和终点,也不存在单一的目标,一次教学活动在实现着不同的目标要求,无论教育者、受教育者事前拟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最终往往是许多目标在不同程度上的实现。众多的教学目标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和教学过程的不断进行,逐渐呈扩容和递升的态势。所以,成人教学结果表面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上,深层体现在高质量的成人教育活动过程中,目的不在于完成一个个成人教学活动,而在于提高成人各方面的素质。
三、全面理解成人教学活动,实现“双重目标”
(一)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成人教学目标
首先,合理确定成人教学目标。应该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等综合因素确定成人教学目标,避免所制订的成人教学目标过高、过全、过虚,避免教育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单方面确定成人教学目标,以保证目标能够落实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其次,成人教学目标多元化和序列化。成人教学活动不能按照“唯一目标”的原则进行,一次教学活动要同时贯彻多个目标,既有知识技能,又有情感能力。而且这些目标每一方面都可以细分为具体的目标,并对每一具体目标有不同程度的实施要求,达到成人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序列化。
再次,落实成人教学目标要体现灵活性。成人教学目标是教学之前确定的,带有主观性和前瞻性,而教学活动是流动的,流动的教学和确定的目标必然产生矛盾,处理不好容易影响成人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机智,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实际变化,适时调整成人教学目标。
最后,保持成人教学目标实施的连续性。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把成人教学目标分解成具体目标逐一去实现,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教学目标之间是孤立的。教学目标的价值性在于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确定——实施——总结——确定——实施——总结”的螺旋状上升或递进式的循环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既实现了教学目标,也保证了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以人为本,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首先,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与学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不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观意志所左右。由于双方的地位、任务、职责不同,注定了两者在教学活动中是一种必然的授受关系。教育者具有先赋性、稳定性特点,掌控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而受教育者的学习并非被动的、单方面接受的。要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维持双方的教与学关系,在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求。
其次,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关系。正确公正的认知可赢得受教育者的信任,积极肯定的认知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者应该注重其一言一行对受教育者的认知影响。教育者的信赖、支持和鼓励可以使受教育者更加勤奋地学习,并因受教育者的尊重和信任而更加热爱教学工作。如此,双方可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并直接转化为内部动力,有利于“双重目标”的实现。
再次,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道德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除了知识技能授受外,还要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和人格碰撞,连结成一种“人-人”的道德关系。其中教育者的道德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非常明显,教育者要视受教育者为有独立个性、独立人格、有理智、有情感的能动主体,理解、热爱、尊重他们,坚持民主与公平的教学态度,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心理水平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
(三)对成人教学结果要坚持由量变到质变的评价观
首先,成人教学结果由量变到质变的评价是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在评价成人教学结果时,不仅仅是看受教育者学业成绩合格与否,因为这个目标只要有计划有落实,就能实现;更重要的是看受教育者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培养目标,并且能够按照教育目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努力终生。可见,教学结果只是教学评价的一个个“点”,这些“点”能否持续发挥效用,形成理想的“线”与“面”,才是应有的评价观。
其次,成人教学结果由量变到质变的评价是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人教育实践活动已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成人教育中的双方由“学历文凭”向“学有所用”转变,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学过什么,而在于学会了什么,能够为我所用、有所发展,才能全面而深刻地体现成人教学活动的实际价值。
再次,成人教学结果由量变到质变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双方的自觉行为。教育者的高学历、高智能与受教育者的年轻、高素质成为当今成人教育的突出表现。教育者对成人教学活动认识不断加深,教学投入越来越大,就会取得让人越来越满意的教学效果;受教育者把继续学习作为自己新的增长点,重视并深入教学活动之中。教学过程中双方自觉意识和行为的不断提升,对实现不同层次与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叶忠海.成人教育学通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