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合联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
2013-08-15葛文光杨夏丽张桂春
□文/葛文光 杨夏丽 张桂春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保定)
一、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虽然帮助广大小农社员取得了规模效益、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与同行业中其他市场竞争主体特别是业内龙头企业相比,单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经营粗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服务领域狭窄、带动能力弱,社员利益被蚕食、生产与发展空间被挤压的被动局面难以扭转。随着外部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合作社业务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通过合作社的进一步联合来解决单个合作社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适应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的需要,供销合作社系统不断转换工作职能,加快改革步伐,组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合联),取得了显著成就,受到了各方关注。笔者以河北省保定市农合联为例,研究农合联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
二、保定市农合联概述
根据中央和河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冀字[2005]35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保字[2006]19号)的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保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合作与服务的功能和优势,组织和引导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保定市供销社于2006 年11 月14 日组建了保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保定市农合联是以保定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经兴办和领办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吸收其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涉农单位和个人会员组成的全市联合性、专业性、行业性、自愿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经济组织,具有社团法人地位。
农合联认真发挥党委、政府联系沟通“三农”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结合保定市实际,提出了“两个所有”(即所有有经济活动的农民都要加入专业合作社,所有专业合作社和涉农协会都要加入农合联)的工作目标和“突出两项特色”(即专业合作社融资、农合联乡镇分会全覆盖)、“抓好三个对接”(即产前开展“农企对接”——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产中开展“农技对接”——提供有效及时的技术支持;产后开展“农超对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搭建“四个平台”(即打造生鲜农产品直销平台、打造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打造本地果品购销平台、打造电子交易网销平台)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一条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工作的新路子。
自2006 年以来,按照省、市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市供销社通过组建市、县、乡三级“农合联”引领、扶持、服务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截至2012 年底,经过6 年的发展,保定市农合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创新思路、真抓实干的道路。组织结构上由仅仅1 个市农合联发展到了1 个市级、3 个区域分会、22个县级、272 个乡级的完整体系;工作人员由3个人发展到了419 人;会员总数由76 个发展到了26,853 个;辐射带动的合作经济组织由不足100 个发展到了近1,900 个;辐射带动的农民由几千户发展到了79.8 万户。
6 年来,累计举办“农企、农技、农超”对接活动291 次,推销各类农副产品15.18 亿元,实现助农增收6 亿多元。同时,建成网站34 个,发行会刊438 期,免费发布各类信息14,555条,开展各类培训1,749 次,培训农民36,843人次。截至目前,三级农合联的服务覆盖了2,200 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真正成为了推动保定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力量,搭建起了综合服务平台。
三、保定市农合联的作用
(一)协助专业社成员规范化发展。各级农合联积极协助专业社成员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优化发展环境,解决发展难题。通过引导成员开展规范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搞好产品质量安全,规范了行业自律行为,提高了行业影响力;通过对成员进行建章立制、项目申报、质量认证、品牌注册、维权代言等方面的辅导,有效地促进了专业社成员的规范化建设。
2012 年市县两级农合联积极协助定兴、涞水、徐水、满城、博野等县的十几个专业社成员申报财政补助资金和农业开发项目资金,累计成功申报项目资金总额达1400 余万元。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合作社成员做大做强,确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二)组织成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成员整体素质。2012 年4 月11 日,供销社、农合联邀请了河北农业大学葛文光教授在安国市会议中心为各专业合作社培训。参加此次培训会的有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办)主管领导各村支部书记(主任)、基层建设年驻村工作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300 余人。培训会上,葛文光教授就专业合作社如何成立、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组织机构规范做了详细介绍,并引用国外成熟的专业合作社实例,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为大家进行了精彩讲解。
2012 年一年以来,全市各级农合联通过网站、会刊发布各类信息569 条;组织培训农民5,466 人次;组织交流活动123 次。这些活动的展开,提高了合作社成员的整体素质,使领办人掌握了专业技能,开阔了眼界,全面提高了农民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对进一步深入落实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指导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供金融服务,解决筹资问题。当前,资金的短缺是制约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为此,保定市农合联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开展融资新模式,搭建信用合作平台,为会员广开资金渠道筹措资金,解决资金难的问题。
农合联在涿州开展了三种融资模式的试点,并取得显著效果。一是五户联保模式。在涿州市农合联的组织协调下,经农村信用社和毅生草帘、南荒养猪等专业社协商,由专业社社员自愿每5 户结成一组,互相联保贷款,其中一户违约由另外4 户共同承担违约还贷责任;二是社长垫资模式。鑫绿普、兴农等专业社由社长为资金困难的社员提供免息借款,专业社统一为社员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供应仔畜、种畜、疫苗、饲料,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以高于市场的价格统一收购社员产品,统一结算;三是社内互助模式。鑫新发肉鸭、南荒生猪等养殖类专业社社员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闲置资金自愿无息存入专业社,生产经营资金不足时可以从专业社无息借款,存贷均由社长管理。以上三种模式为促进专业社的发展提供了简便易行的融资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涿州傻羊倌肉羊专业社开展的以物换物模式的扶贫式融资、涞水扶民蔬菜专业社开办的股金管理中心等更多的专业社融资方式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制约问题闯出了一条条新路。
(四)产前开展“农企对接”,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为解决农民投入成本增加的难题,市农合联开展了农企对接活动,实现优质农资产品的生产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从而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农民生产投入。
保定市远大种子有限公司长期以来致力农业生产中植保、土肥、种子的优质产品代理销售,多年来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和支持。2011 年4 月,市农合联与该公司签订了农企对接合作协议。至此之后,远大便在在容城地宝蔬菜专业合作社、安新县益民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涿州市马踏营春丰果品专业合作社、雄县马蹄湾果树基地等地推广肥料和农药,效果非常突出,得到了当地农民的普遍赞誉。在各级农合联的协助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各种农业企业进行了有效对接,大大地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
(五)产中开展“农技对接”,提供有效及时的技术支持。为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遇到的管理问题,同时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尽快转化和推广,市农合联积极与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利民农资科技市场等单位合作,开展了农技对接活动。
市县两级农合联通过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逐步建立起了农技服务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咨询的“专家库”,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提供及时、权威的技术和管理指导。利民农资科技市场是保定市规模最大的农资专业市场。近年来,该公司逐步建立“农技植保咨询服务中心”,聘请了河北农大侯宝林、王如英、郭爱国教授以及市农业局副研究员、高级农艺师李同增等五名专家教授为咨询服务中心的培训指导老师,开展了培训农民技术骨干、接受农民咨询、下乡指导等工作。咨询服务中心的建立,保证了农技对接服务工作有组织、有计划、高水平地健康发展。
产中开展“农技对接”,有效及时地提供了技术支持,弥补了广大农民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的缺陷,提升了保定市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加大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六)产后开展“农超对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为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和提高食品安全程度,2009 年9 月,市农合联与保定市规模最大的惠友连锁超市签订了农超对接合作协议。投资100 万元成立了天惠农产品配送中心开展农超对接的具体商业运作。
保定市天惠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拥有年交易额达12 亿元的果品批发市场、面积1 千平方米的“保定名优土特产展销中心”和年配送5,000 万元的配送中心。天惠公司下属的果品市场是全市最大的果品集散地,销售范围覆盖周边多个省市。为进一步发挥公司的这一传统优势,增加农合联果农会员的收入,公司主管经理带领专业人员,经常深入果品专业基地,在田间地头与果农交流沟通,了解果农所需,认真解答果农提出的问题,宣传果品市场行情,帮助果农把握好果品上市时间,提前安排好货位,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使果农有一个好的经营环境。
近年来,农合联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全面实施了“农超对接”工程,建立了农产品现代化流通体系,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了销售渠道,实现了农民增收、市民受益、企业发展的目标。
(七)搭建“四个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缓解农民卖难问题是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难点,也是农合联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市农合联重点打造四大市级农产品交易平台,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了产业发展。
2012 年市农合联按照“政府主导、供销社主办、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立足三农、服务社区、直销惠民”的服务宗旨,“新鲜、平价、安全”的经营目标,“固定店为主、流动车为辅”的布点方法,“先试点、后试行、打造模式、全面推广”的工作步骤,初步建成了一头连农民、一头连市民的生鲜农产品直销体系。保定市新合作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是直销体系的市场化运营主体,截至2012 年底,已经拥有员工60 余人,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运营机制。15 个社区直销店,14 个流动直销点都已开始营业;1 个高标准配送中心,15 辆流动售货车已投入使用;32 个直采基地1 万余农户已参与其中;41万人次的市民已从中受益;累计销售各类农副产品230 余万斤。同时,在“7.21 暴雨灾害”和年底大白菜滞销期间,直销体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了赈灾和缓解卖难的重要作用。
另外,“保定名优土特产展销中心”是市农合联协助筹建的全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特色农副产品展销平台,开业两年来已为200 余个专业社的产品拓展了销售渠道;“保定天惠果品交易市场”作为市农合联成员单位,年交易额超过10 亿元,是全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干鲜果品购销平台;“河北省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是2012 年经国家八部委审批,由省政府责成省供销社牵头组建的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通过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促进了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八)促使合作社实现互助协作,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计,截至2010 年6月,我国有2,600 万农民分散在31 万个合作社中,即每个合作社的组织规模平均在84 人左右。组织规模过小导致了产品规模相应较小,使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以农民为成员的合作社,其成员无论是出资能力、风险防御能力,还是经营管理能力,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农合联通过加强成员互助协作,促进了合作社间产业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合作社交易成本、防范了生产和市场风险、提高了议价能力,解决了合作社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九)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维护专业社成员的合法权益。农合联积极向政府及职能部门反映会员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连接政府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协助政府对合作社进行有效管理,依托各级供销合作社,架通政府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系沟通的桥梁,维护专业社成员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四、结论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而如何让广大农民持续增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点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农合联就像初生的朝阳,作为新时期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指导农民开展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农合联应继续按照组织实体化、体系科学化、运作市场化的要求,健全内部机构,明确工作职能,强化服务能力,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更快的发展,更快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