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四位一体式”两型社会建设的主体群构建

2013-08-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非政府政府生态

刘 杨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八大更是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居民是四个最重要的建设主体,他们共同的价值取向构成“四位一体式”两型社会建设主体群的基本前提条件。在“四位一体式”两型社会建设中,只有对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居民所应当充当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和划分后,才能使四者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四位一体式”两型社会,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 、“四位一体式”两型社会主体群构建中政府转型

(一)积极塑造政府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1.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优先发展理念,以生态效益最大化为价值取向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片面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文明建设,导致生态资源环境被严重破坏,从而损害社会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应将生态文明优先发展,从社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避免只考虑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才是生态型政府的根本执政理念。生态型政府在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更要坚持以生态效益最大化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伦理基础就是“以人为本”。在生态型政府的发展建设中,要通过公共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来建立“两型社会”,从而让人民群众的权益不会受到损害,提高我国应对社会发展困境的能力,使社会能够在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中取得平衡,创造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政策环境。

2.塑造政府官员正确的政绩观

评价一个政府官员道德素质的高低,往往是通过考查其是否具有正确的政绩观来实现。而正确的政绩观观察指标,不仅要有经济指标、技术能力指标,更要有社会指标、生态指标,这样才是一个全面科学的业绩考核标准。所以,在运用和进行政绩评价时,必须优化和调整现有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改变以GDP为主导的评价误区,树立以全面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注重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政绩评级指标体系,从而引导各级政府抛弃片面追求GDP而轻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发展思路,构建“四位一体式”两型社会。

(二)构造生态管理体制,强化生态管理能力

1.重新进行政府各部门资源整合,强化政府的生态职能

政府的生态管理就是要打破目前各部门条状分割、各自管理的管理模式,形成由政府统一、全面、综合管理的模式。并要健全配套的组织机构和部门,以专门从事有关资源的审批工作,从而消除“九龙治水”现象。政府必须由只注重经济管理方面的职能渐渐向经济职能和生态职能并重转型。各级政府应根据新型政府职能要求,培养政府生态管理能力。在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政府的各级资源进行整合,提升政府生态管理能力。

2.分调动公众的参与性,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各级政府机构,在制订和出台各项有关社会管理的决策之前,特别是重大的、关系社会民众的根本利益的决策时,一定要充分调研,倾听民意。同时,要建立和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以及社会听政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事前决策论证和事后责任追究制度,从而让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为了政府的各项决策更加合理,还必须要强化监督职能,特别是社会公众的监督职能。在内部监督方面,政府要提高对生态管理科学的研究,充分发挥生态领域研究专家的作用;在外部监督方面,要让社会公众,尤其是公众媒体的积极参与,利于政府提高和完善生态管理能力。

3.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保护的立法进程

当前,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还非常不健全、不完善,应尽快推进生态保护的立法工作。首先,在生态立法进程中,必须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确定统一的领导责任制度,健全相关责任追究制度;其次,完善生态法律体系,生态法律体系应涵盖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法律;最后,要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指为保护生态自然环境,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建设之间的利益关系,对恢复、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的制度安排。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制订合理的财政规划以及补偿机制,健全责任赔偿制度。并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机制。

二 “四位一体式”两型社会主体群构建中的企业转型

(一)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企业战略理念转变

1.在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中去追求利润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其社会责任的道德蕴涵过去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在新型社会经济环境下,企业应当重新审视企业、社会、自然的关系,在企业发展中,必须要树立社会营销理念,强调企业、社会、环境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在政府主导下,企业应当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并达到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和互动。企业应当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企业积极构建符合两型社会需要的的战略目标系统

“两型社会”企业价值取向和职能的转变,体现在其一系列的战略目标的构成中。第一,企业是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其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这也是现代企业应该具有的精神;第二,自然资源稀缺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已经告诉我们,那种“先发展后治理”、“越污染越发展”的发展模式是绝不可取的,是饮鸩止渴式。所以,企业在发展时,应树立“两型”价值观,通过集约式、低碳式、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当今社会所追求的绿色竞争理念。

(二)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企业战略生产经营转变

1.节能减排,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最大化减少对人类自身或环境的危害、尽可能节约能源和原料,使用清洁无毒害的能源和原材料、使用先进工艺设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地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了确保清洁生产能规范、有序、持续地进行,企业应尽快建立清洁生产责任体系。通过搭建清洁生产技术交流平台,引进先进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加大对新工艺技术创新研究和开发力度。

2.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产品的诞生,并不是通过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个流程就能达到的,它应当贯彻于企业供应链流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所以,在供应链环节中的各个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强强联合,组建战略联盟,共同应对市场风险,达到整个供应链环节资源最优化、利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制造真正的绿色产品。所以,必须强化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环境意识,在供应链各个流程环节推行并采用绿色技术,使得产品从一开始的设计、到基本原材料的供应以及产品的生产加工,再到产品的包装及运输、销售,最后到消费者的使用以及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能达到产品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一致。

3.构建绿色绩效评价机制

要实现两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就必需建立有一套科学、完善、健全的企业绿色绩效评价体系。这既是企业“两型化”的内在执行标准,也是企业外部机构对其进行评估和监控的主要评价手段及评价依据。国际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国际组织,都积极推行绿色绩效评价机制。比较著名的ISO14000系列环境标准的提出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国家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下属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提出,其主要内容涵盖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审计、环境标志和环境业绩评价等方面。我国的绿色绩效评价机制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没有考虑企业的资源利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已经不能满足“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构建和完善绿色绩效评价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并且要认真组织和落实。

三、“四位一体式”两型社会主体群构建中非政府组织转型

(一)非政府组织积极发挥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1.积极引导和提倡非政府组织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性事业

作为非政府组织,其主导思想和价值观念是利他主义和人道主义,其宣传的企业使命就是以非盈利性为主要目标,其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辅助政府解决一些企业和政府没有顾及或者难以解决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一般这些问题社会涉及面广,比较棘手。如农村贫困人口的基础教育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妇女儿童保护问题等。非政府组织经常通过社会调研、专题报告与讨论、项目咨询等,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订与完善提供决策依据。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还应履行项目后续监督工作,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协助政府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正义等价值诉求。

2.注重平等、民主、自愿的开展各种形式活动

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时,非政府组织都要坚持平等、民主、自愿的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有效沟通,并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工作。简而言之,非政府组织应坚持以平等、民主、自愿的原则开展各项活动,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引导公众自觉参与到社会发展进程中。

(二)积极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1.进一步提高政府对民间环保组织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社会公众进行有关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宣传以及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的意识;同时,政府要在物力、财力上对一些从事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予以支持;最后,为了促进从事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健康、有序的成长和发展,应积极制订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其保驾护航。

2.进一步密切政府与民间环保组织的关系

从职责和功能分工上来看,政府是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决策者和执法者,而从事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是自发组成的专业性的社会团体组织,其存在有利于政府更好进行决策。所以,要密切政府与民间环保组织的关系,通过双方在信息以及资源上充分共享,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和协调,为更好地实现资源保护相互合作,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积极引导民间环保组织资源有效整合,促进其有序发展

当前,某些民间环保组织存在力量分散、小而全等现象,导致民间环保组织整体规模偏小,如何推动民间环保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是民间环保组织和政府都要思考的问题。各民间环保组织应积极发挥优势特长,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壮大其发展规模和实力,发挥其专业优势,也为密切政府之间的关系提供良好条件。与之对应,政府在民间环保组织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疏导,有效监督,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四、“四位一体式”两型社会主体群构建中居民培育路径选择

(一)提高居民道德责任意识

居民作为“两型社会”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其道德水平的高低对整个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居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的塑造和提高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当前,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存在着相当多的一些不负责任的居民行为,诸如某些居民自我认知意识不足,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一些居民由于受自身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其应享有的权利不了解,就更不用说采取相应的手段去维护自身权利;一些居民道德责任意识不强,对自己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了解、不关注,甚至破坏了也不知道或者认为自己个体行为影响不大。所以,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居民道德责任意识是当时之需。

(二)加大有关“两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力度,构建公众广泛参与的“两型社会”决策网络平台

在各种媒介和各种场合,都要不遗余力地大力宣传和推广生态保护意识,并在学校、社区、网络、大众传播媒介中进行有重点、有方向的教育引导,从而让普通公众意识到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已严重威胁自身及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提高社会公众对建设“两型社会”的紧迫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也积极引导其参与“两型社会”建设。在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向社会公众倡导并践行“两型行为”,即环保和节约行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不浪费一滴水、不浪费一度电、勤俭节约、注重卫生等。当前,公众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和方式行使其参与权,通过塑造和建立“两型社会”网络决策平台,可以最大化的听取民意,及时沟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益。

(三)通过立法,对公众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

我国目前法律规定了公众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然而在“两型社会”具体建设过程中,公众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都不是很明确,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应不断改革,努力创新,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公众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1]刘克利,钟志华.两型社会干部读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董小林,等.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与完善的思考[J].长安大学学报,2007(6).

[3]李高君.两型社会视阈中的市民责任[J].黑河学刊,2010(11).

[4]付景涛.“两型社会”建设主体的合作博弈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9).

[5]兰玲.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6]蔡学英.两型社会公民环境教育的支持系统[J].求索,2012(1).

[7]罗波阳.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中的三个基本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2008(5).

[8]陈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三大现实问题[J].学习月刊,2006(11).

[9]李和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政府转型[J].学习与实践,2008(5).

猜你喜欢

非政府政府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论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功能与培育
生态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