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3-08-15赵琳琳
赵琳琳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技素质,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关键,它决定了创新的成功和水平,创新就其实质来说,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实践活动。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得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了创新思维,才有创造性实践,才能有获得创造性成果的可能。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也是新世纪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应用训练。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探索精神,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探讨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下高校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及其培养策略等方面给出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发展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体现,它是创新主体调动已有知识和能力,凭借各种思维手段,按照新的思维角度来认识客体,达到对现有观点、知识的超越,具有思维新颖独特,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对大学生而言,所谓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每位学生都有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的需要,在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创新者才能拥有将来。培养创新思维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比较缺乏。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会在探究心理的驱使下,去深入研究学科知识,并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创新思维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思考、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通过循环往复地学习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思维特点,独立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促进个性的发展。
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就大学生自身情况而言,他们对事物具有比较全面地认知和分析能力,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容易产生兴趣,这些都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优势条件。就环境而言,大多数本科院校都配有计算机室、图书馆和资料室,学生可以通过它们查阅最新、最前沿的资料,这些将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有力支持。另外,学校各种选修课、跨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开阔学生的新思路,使学生产生新见解;学校举办的各类讲座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各种竞赛活动,如数学建模竞赛、各类设计大赛等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总而言之,高校及其特有的校园文化适宜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可以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沃土。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1.对学生而言要打好基础,丰富认知结构。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力量源泉。没有基础,创新就成了空谈;没有基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丰富的认知结构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发展建立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通过新旧知识的互动作用,把新知识同化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具有一个比较丰富的认知结构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手段,将新旧知识重组、整合,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知识准备。
2.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宽松的环境。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舞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努力营造生动活泼、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要营造这种课堂气氛,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努力构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把亲切、信任、宽容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其次可以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思考问题;把一些较好的课件充实到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将说历史、论思想、讲方法有机地渗透到课堂中,多和学生交流,把期望带给学生,以宽容、理解的心情对待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自觉参与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的各种潜能才能得以发挥,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激发。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例如:教材中数域的定义是:设P 是由一些复数组成的集合,其中包括0和1,如果P中任意两个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0)仍然是P中的数,那么P 就称为数域。有学生质疑,为什么非得“包括0 和1”?能不能去掉?数域中都有哪些数?等等。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的意见,激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对学生中出现的奇怪想法,不轻易否定,即使想法错误也是值得表扬的,目的是鼓励其敢想敢说的精神。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重视创新学习和思维训练。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学习和思维训练。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探索求导,鼓励学生多参加与本学科有关的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重视求异思维,提供更多的求异思维训练的机会。创新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在求异—求同—求异多次循环往复过程中完成的,求异则在此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培养大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平常中见异常;在相同中见不同;在惯例中见特例。坚持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不仅习惯于单向思维,而且要善于进行逆向思维,变换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破除思维习惯,建立自己的思维通道,以助创造思维的发展。
5.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接受式、灌输式,这种方式不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将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生。针对于此,教师要改变这种说教的模式,多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另外,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最重要的心理素质,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人的心理素质的提高。而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学生认知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着力于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坚定的信心等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思维习惯强加给学生,因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要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课堂上要注意加强学生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相互启迪。作为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完成,这就要求学生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把握思想。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通过学科教学,能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问题,就是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1] 黄淑芬.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M].北京:教育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 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高等代数(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