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2013-08-15马阳春
马阳春
(漳州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福建 漳州363000)
2010 年以来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频频发生,企业员工幸福感的问题引起了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国家和各省区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把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作为施政导向。企业员工只有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工作状态,才能使企业有健康发展和永续经营的可能,从而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一、幸福感的两种概念模型 幸福感是人们快乐的心理体验。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代心理学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有主观幸福感(SWB)和心理幸福感(PWB)两种不同的概念模型。
(一)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根据自身标准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综合性心理指标,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体验和消极情感体验等因素,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等特点。[1]主观幸福感的哲学基础是快乐论。快乐主义认为幸福就是快乐的主观心理体验。
(二) 心理幸福感 虽然主观幸福感是现代幸福感理论的主流派别,但很多哲学家也对此提出质疑。实现论派别哲学家的观点是:幸福是客观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就,是自我潜能的完美实现。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属于幸福,但幸福不仅仅归结为快乐。快乐必须和理性结合起来达到适合的程度,才是幸福的状态,仅仅达到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在实现论的哲学基础上诞生了心理幸福感,它强调人的潜能实现,认为一个人通过全身心的努力达到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实现了自己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愉悦体验就是幸福感。
目前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建构相对比较完善,有关幸福感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主观幸福感,因此本文也以主观幸福感为主线来作相关阐述。
二、员工幸福感的概念和测量
(一) 员工幸福感的概念 员工幸福感是员工在工作场域中的积极心理健康状态,反映了个体在工作中的生理唤醒状态和心理满意水平,是衡量组织员工心理健康的指标。[3]
(二) 国内员工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研究进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伴随着理论建构的完善和实证研究的不断探索,幸福感的测量技术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统,不断丰富和发展。主要的测量方法有自陈报告法、知情者/观察者报告法、生理测量法和任务测量法等。目前国内外研究采用较多的是自陈报告法。国内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研究始于1980 年代中期。其中,国内学者修订和自编的具有代表性的测量工具有以下几种:
首先,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 - Being Schedule,Fazio,1977,简称GWB)是幸福感测量领域最权威、应用最广的量表。国内学者段建华(1997)对该量表进行了本土化改进。在整体框架上保留了原量表的6个测试因子和18 个测试题项。通过段建华本人的研究成果和其他学者对该量表的应用效果来看,段建华修改版的GWB 量表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其次,邢占军(2003)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C),分为10 个维度,可以动态测验和追踪研究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也可以用于帮助城市居民个体在精神健康和心理发展方面进行诊断、治疗与指导。经过广泛的测试表明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再次,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是在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种理论框架和测评指标加以整合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曾广泛应用于医务人员、军人、教师等不同职业领域及老年人、研究生、大学生、中学生、听力障碍者等不同群体的幸福感研究,较好地反映出不同职业群体及人群的幸福感特征,信度、效度良好。除此之外,还有李靖和赵郁金(2000)修订的《Campben 幸福感量表》;黄丽、杨迁忠、季忠民(2003)等修订的《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量表》(PNAS)等。
虽然有众多的国内学者修订或编制了主观幸福感问卷,但是专门针对我国企业员工开发的幸福感问卷还没有出现。由于以上问卷编制期间的预测人群并非企业员工,所以通过这些问卷来施测国内企业员工幸福感的信效度还有待检验。
三、国内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相关实证研究 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情绪情感评价和体验,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主要几点:
(一) 人格因素 人格是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幸福感也是人们在长时间内对生活状态的主观感受。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心理学家最先研究也是研究最多的一个方面。Diener 等人认为人格因素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国内的学者也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周舟[4]通过问卷实证调研发现,一方面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另一方面,神经质、外向性、宜人性三个特质通过工作压力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地影响主观幸福感。这充分表明了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密切联系。吕晓燕[5]对广东省国有企业高级经理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人格特征维度中的精神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负相关,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侯典牧、李红文、吕晶等[6]研究得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大部分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只有少部分性格优势如批判性思考、勇敢、领导才能、小心、慎重等与主观幸福感无关。董浩[7]发现员工的主动性人格和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即人格倾向主动性越强的员工幸福感水平也比较高。从以上国内的研究可以看出,企业员工的人格类型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幸福感,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变量间接影响幸福感。
(二) 工作压力 相关研究表明工作压力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工作压力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变量。张兴贵等[8]探讨了工作压力对幸福感的作用,回归分析发现工作压力直接影响幸福感,性别、年龄和学历等人口学变量还通过工作压力间接影响幸福感。杨倩[9]在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的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工作压力中的焦虑、疲劳、忧郁、低自尊和工作压力总分5 项指标与幸福感指数和情感平衡指标之间两两相关非常显著。罗力[10]的研究发现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工作幸福感度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以上实证研究无一例外地说明,个体的工作压力会产生更多的消极情感,从而导致主观幸福感指数的降低。
(三) 自我效能感 1982 年,自我效能由社会学习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与判断。国内外的研究者都普遍认为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幸福感。冯冬冬等[11]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减轻工作不安全感对工作幸福感的负面影响,进而间接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孟慧等[12]所做研究表明:工作自我效能感和社交自我效能感均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因为当今人们越来越看重工作和社交给自身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肯定。彭聪华等[13]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结论,即自我效能感与其总体幸福感呈现出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个体对健康的担心相对更少,能更好地处理其情感的波动、把握行为的方向,体验到的紧张与焦虑也更少。陶陶等[14]对三资企业员工的研究也证实了以上观点。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稳定的个性特质,可以减轻个体在应对新的和困难情境时产生的负面情感,提高主观幸福感。
(四) 社会支持 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李元元等[15]对餐饮业员工进行的研究表明餐饮企业员工的总体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呈显著相关,他人支持、上司支持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胡美娟等[16]以600 名农民工为被试研究发现感知社会支持通过自尊影响主观幸福感,即农民工的感知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自尊水平就越高,从而主观幸福感水平也比较高。刘淼[17]对私营企业主的研究也发现,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密切,拥有和谐人际关系和较多社会支持的个体主观幸福感高于社会支持缺乏的个体。总之,社会支持可以使个体得到物质、情感上的支持,能更多地感受到归属感和积极情感,增加人的自信心和抵御外界负面影响的能力,从而间接地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从而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健康发展。
三、不足与展望 幸福感这个课题在世界范围内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国内对幸福感的研究时间就更短,尤其是对企业员工幸福感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展开,存在很多的不足与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 幸福感的概念 由于幸福感概念的界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作为个体,不同的研究者对幸福感的理解和感受并不相同。关于幸福感的概念界定还需国内外学者进一步努力。近些年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种理论模型有渐趋融合的趋势。苗元江认为,最佳、最全面的幸福感理论模型应该是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有机统一,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快乐与意义的统一、享受与发展的统一。[18]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综合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乃至社会幸福感这几种理论框架和测评指标的幸福感定义。
(二) 幸福感的测量 随着对幸福感研究的深入,幸福感测量的科学性、准确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今国内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大多采用自陈量表调查的量化研究方法。从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在研究的技术方面,可以充分整合认知经神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技术,也可以加入质的研究方法,采用观察、个案访谈和焦点团体会谈等方法,把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有机地结合来对幸福感做多样性的探讨。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会对未来幸福感的研究带来很大的突破和进步。
(三) 幸福感的研究对象 至今国内对企业员工的幸福感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影响因素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没有深入。企业员工作为一个大的群体其内部也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企业员工经济状况不同,所在公司的规范程度不同,所在地域生活习惯不同等等,众多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同类型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把企业员工按一定标准细化分开研究,在得出某一类型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之后,就可以针对这些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3).
[2]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苗元江,王旭光,陈燕飞. 员工幸福感研究述评[J].企业活力. 2011,(8).
[4]周舟.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及其与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论文,2007.
[5]吕晓燕. 广东省国有企业高级经理人主观幸福感调查及其相关研究[D]. 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6]侯典牧,李红文,吕晶. 员工主观幸福感与性格优势及归属感的关系[J]. 职业与健康,2011,(2).
[7]董浩. 员工主动性人格、工作投入与幸福感关系研究[D]. 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1.
[8]张兴贵,郭扬. 企业员工人口学变量、工作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工作压力的作用[J]. 心理科学,2011,(5).
[9]杨倩. 企业管理人员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工作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 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10]罗力. 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工作幸福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11]冯冬冬,陆昌勤,萧爱铃. 工作不安全感与幸福感、绩效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 心理学报,2008,(4).
[12]孟慧,梁巧飞,时艳阳. 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心理科学,2010,(1).
[13]彭聪华,谢开颜. 国企青年员工自我效能感与其幸福感的关系[J]. 科教文汇,2011,(5).
[14]陶陶,田芊. 制造业三资企业员工总体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青年研究,2011,(6).
[15]李元元,张 林. 餐饮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4).
[16]胡美娟,彭文波,杨允,疏德明,刘电芝. 当代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心理科学,2011,(6).
[17]刘淼. 私营企业主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8.
[18]苗元江. 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