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思考与实践——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
2013-08-15周俊飞
周俊飞
(黄冈师范学院学校办公室,湖北黄冈438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是高校亟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 高校是知识青年的聚集地之一,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主力军。高校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好坏,影响着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功能的发挥,影响着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扩大,影响着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不断提高。[2]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茁壮成长、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自身建设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外敌对势力对我牵制、丑化、渗透的行为从未停歇。在国内,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同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及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互联网已成为高校青年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引导学青年大学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引导他们提高鉴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使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二、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增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不断壮大,高校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既有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数量忽视质量 有部分高校不顾自身党建工作的实际,片面追求党员发展数量,大幅提高学生党员发展比例,导致了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了放宽标准、拔苗助长等负面现象,从而使一部分思想政治上尚未成熟、条件尚未具备的学生“被发展”成党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3]
(二)组织发展程序把关不严 主要表现在:极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责任感不强,工作消极被动,很少与积极分子谈心且质量不高,形成的培养考察意见千篇一律;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不够充分,在课堂之外的表现也了解不够,掌握的信息太少;入党介绍人在支部大会上对发展对象进行民主评议时往往只谈优点,对缺点只字不提或不痛不痒,流于形式。
(三)党员培养教育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党员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高校都很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但在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思想上存在着懈怠。对预备党员的考察重视不够,使得部分学生预备党员将转正仅仅当作走程序。而对正式的学生党员的教育一般都仅限于理论学习,实践性教育缺乏。
(四)大学生入党动机带有功利性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教育大众化、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主要表现有:有些学生将加入党组织作为增强就业竞争力的一个筹码,有些学生把入党当做相互攀比的资本,有些学生入党前和入党后表现出一定的反差等等,入党动机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态势。[4]
三、严把“五关”、严守“六项制度”: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多年来,黄冈师范学院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关于党员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原则,严肃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考察培养、教育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保证其得到充分落实。在多年的党员发展工作实践中,学校已经探索出构建新形势下适应校情的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成效明显。
(一)严格程序,把好“五关”,是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的关键 1.选苗关。学校注重将党员发展的各项工作早作安排,着眼于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做到党员发展“关口前移”。各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提前谋划,通过查阅档案、谈话、开展各类丰富多彩活动等,及早发现苗子,有意识地、有步骤地培养、锻炼和考察,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党校培训关。自开办党校以来,学校一直保留全体学校领导每学期给入党积极分子上1-2次党课的优良传统,这也成为了学校党校培训教育的亮点之一。针对积极分子人数日益增多的现状,学校适时成立分党校,解决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规模受硬件限制的问题。同时,各基层党组织以“创先争优”、“两访两创”等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广播、微博等媒介的作用,通过举办党的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
3.培养考察关。听取思想汇报、交心谈心、压担子是培养和考察的重要途径。对于发展对象,主要考察他们是否真正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是否真心实意拥护学校党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刻苦学习并取得良好成绩,是否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团队意识等。在时间上,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方式上,选择“两个结合”(面谈和书面汇报相结合,正式和非正式相结合),既有严肃的话题,也有轻松地拉家常;在考察的内容上,主要包括学习成绩、班级(宿舍、课堂)表现,集体活动参与贡献程度等。[5]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考察和客观的调查,努力实现客观、全面的了解积极分子的实际情况。对于预备党员,学校要求各基层党组织严格把好转正关。对于入党后不思进取、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群众不满意的及时提出警告或延长预备期;对违反校规校纪、经不起考验的甚至犯有严重错误的,则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4.党员发展程序关。为了规范学校发展党员的各项程序,学校修订完善了《黄冈师范学院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及材料填报要求》,对发展党员的各项程序、各项要填报的材料的内容和格式等均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除此之外,学校每年还对负责组织发展的政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操作水平。在具体党员发展过程中,学校一直坚持“六个一票否决”:培养考察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补考(重修)超过3门的或经补考仍不及格的不发展,团组织推优未过半数的不发展,未获得院系级以上表彰的不发展,递交入党申请后发生违纪行为的不发展,行为举止不文明、影响极坏的不发展等,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党员发展的质量。
5.党员教育关。采用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种形式,以理论集中学习、党员活动、支部活动、年级大会和集体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党性教育和八字校训为内容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个别教育中,组织员、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学生党员一线了解情况,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和学生党员交心谈心,及时掌握学生党员思想动态和基本情况,不断增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建章立制,落实好“六项”制度,是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的保障 1.严格团组织推优制度。就是在明文规定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学习、列入发展重点对象等环节,必须要经过所在团支部(班级)的推优,而且坚持推优没有超过半数的不能发展的做法,从而促使团组织推优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2.强化入党联系人制度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度。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为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指定2名经验丰富的正式党员作为联系人,并加强对联系人的选配、教育和管理,强化他们责任意识和组织观念,把联系人对被联系对象在班级、课堂、宿舍和参加集体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的信息参考依据,充分发挥好联系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各基层党组织不定期召开党内、党外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重点是听取发展对象的班主任、辅导员、课任教师、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等相关人员意见,对于评价意见不高的甚至有不良反映的则暂缓发展或者不发展。
3.坚持实施公示制度。学校每个学期对拟吸收为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对象,在院系公告栏、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公开场所进行公示,并将公示的结果提交支部大会讨论,以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维护党员发展工作的严肃性。
4.坚持发展对象材料“四审”制度。在具体的发展对象材料组织过程中,学校一直坚持“四审”制度,即各院系在组织整理发展对象材料的过程中,材料必须通过辅导员、党总支副书记两次审核。审核无误后,由组织、学工、教务等部门对发展对象的基本条件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再由组织员按照学校对发展对象材料的要求,对材料的内容(是否存在抄袭?是否存在突击整理材料?等)、材料的形式(各项程序的时间要求等)再次进行细致的审核,对于存在突击整理材料、材料抄袭等情况,坚决不发展,确保组织发展的严肃性。
5.坚持组织员谈话制度。就是在支部大会召开以后,学校统一安排专兼职组织员到各院系同发展对象个别谈话,当面了解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并要求组织员给出是否同意吸收入党的意见。
6.坚持实施发展计划和发展对象预报制度。学校属于省、地共建高校,党的组织关系在地方(黄冈市委),每年全校的发展计划由市委组织部下达。针对该项工作实际,学校一方面做好与市委组织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学校坚持学生党员发展计划和发展对象定期上报制度。具体就是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根据现有党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年计划和半年计划,在执行现有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地进行考察和纳新。
总而言之,尽管高校党建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逐渐增多和复杂,但高校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把关,严守制度,狠抓质量,不断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不断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党员,不断促进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全面创新,才能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Z].2004.
[2]董军强,史东辉.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6).
[3]张莉.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09,(12).
[4]毛媛媛,王艳.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9).
[5]黄睿.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工作机制研究与探索[J].暨南高教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