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道临朗诵艺术特色简析

2013-08-15钟劲松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情感艺术

钟劲松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孙道临,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从1948年走上银幕开始,他凭借卓越的演技征服了无数人,孙道临与谢芳、赵丹、白杨、张瑞芳、秦怡、上官云珠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位列新中国“22大影星”。1995年,在世界电影百年、中国电影90周年纪念活动上,孙道临被授予“中国世纪男演员”称号。孙道临人品高尚,气质儒雅,嗓音唯美,多才敏思,具有深厚全面的艺术修养,其艺术生涯辉煌而丰富。除了表演,他在朗诵方面也造诣颇深。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孙道临以其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艺术执着创造出大量经典的朗诵艺术作品,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纵观孙道临的朗诵艺术实践,时间持久,经历丰富,题材全面,经典众多,其表达感情真挚,深刻隽永,大气与细腻融为一体,华美与沧桑相映生辉,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体现出丰富瑰丽的整体性艺术特色。

一、丰富瑰丽的艺术历程——孙道临朗诵艺术的基础性特色

首先,孙道临艺术历程的丰富瑰丽体现在其丰富的艺术实践。孙道临具有丰富瑰丽的艺术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其朗诵艺术实践贯穿时间长,涉及古今中外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题材也十分丰富。一类是纯粹的文学作品的朗诵,如中国古典诗词名篇,中国现代散文名篇,外国诗歌等;另一类是艺术表演中的朗诵,如话剧剧本的朗诵、电影台词的朗诵、影视配音的朗诵、影片解说、广播电视的朗诵等。其中,在文学作品的朗诵中,孙道临朗诵的古典诗词以唐诗居多,有三十九首,包括了《将进酒》、《月夜》、《出塞》等名篇;词有《钗头凤》、《兵车行》、《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现代散文主要包括朱自清的《匆匆》、《荷塘月色》、《背影》、《春》、《绿》、《静》、《沪杭道中》等名篇,外国诗歌有《我的恋人》、《无泪的缠绵》、《思念》等。艺术表演中的朗诵主要包括:话剧表演《雷雨》中的周萍、《日出》中的方达生、《家》中的高觉慧,以及《茶花女》、《生死恋》、《镀金》、《大团圆》等;电影表演《渡江侦察记》中的李春林、《家》中的高觉新、《不夜城》中的张伯韩、《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革命家庭》中的江梅青、《早春二月》中的肖涧秋、《李四光》中的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的况易山、《雷雨》中的周朴园、《非常大总统》中的孙中山等;影视配音《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中的基督山、《列宁在1918》中的捷尔任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茹可夫,还有《白痴》《钦差大臣》等;纪录片解说《鲁迅传》、《旭日东升》等。

在孙道临丰富瑰丽的朗诵艺术历程中,其成就也是突出的。经他朗诵的作品,不论是古典文学作品还是现代散文,不论是纯朗诵创作还是电影配音,都体现出非常突出的经典性特征,成为后来者学习参考的范本。如朱自清的《背影》,虽有许多的朗诵版本,但他朗诵的版本最为经典,别人已无法出其右。前几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电视散文《背影》,不惜工本将他多年前的朗诵原声剪辑到电视画面当中来合成完成这一作品。他在《王子复仇记》里的配音也堪称经典。《王子复仇记》中,孙道临以众多朗朗上口、极具表现力的台词段落,向人们展示了汉语所能达到的崇高艺术之美。而王子斥责母后的那一段快板,孙道临表现出惊人的节奏感和情绪控制力,使得这段台词的语言技巧及其艺术感染力,多少年来一直令行内人高山仰止,成为后来者的学习样板。

其次,孙道临艺术历程的丰富瑰丽积淀于其丰富的艺术内涵。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艺术表现的实质就是在理性把握的基础上,感性地表现客观对象。这里的理性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性,这里的感性是指主观感受力和主观能动性。因此,个体丰富的艺术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艺术理性、艺术感性和艺术实践。孙道临对哲学的酷爱,使他具有了冷静深刻的思辨素质,使其具有超乎常人的艺术理性;孙道临敏锐细腻的艺术感性来源于他对文学、诗歌、音乐和美学的热爱,对这些方面的偏爱使得孙道临似乎具有了天生的浪漫、典雅、内敛的艺术特质和极其敏锐的感受能力;艺术实践方面,孙道临无疑是丰富多彩的。所有这些要素集中在孙道临身上,使其具有了丰富而完整的艺术内涵,而这一内涵,又为其高水平的艺术创造提供了完整严密的内在逻辑可能。

二、丰富瑰丽的艺术情感——孙道临朗诵艺术的内涵性特色

首先,孙道临艺术情感的丰富瑰丽源于其对艺术情感内在表现规律的深刻独到把握。从步入艺术殿堂之日起,孙道临就由朦胧到自觉形成了一种追求:不仅仅是通过表演去讲一个故事,而是要揭示人物内心的秘密和人性的隐秘。他着力之处往往不在于外部事件而是深潜在事件深层的感情、心理、联想与想象,包括人物某个瞬间的意识流程与短暂印象。这种在戏剧表演、电影表演艺术实践当中形成的独到艺术取向,不仅使得孙道临抓住了“情感”这一艺术表现的核心要素,也使他在面对朗诵这种艺术表现样式时,同样具有高屋建瓴的艺术洞察能力和深刻高妙的艺术表现能力。正因为他具有自觉依托深切的生活感悟体验、精确把握人物角色、理解人物内心、将作品内容转化成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能力,我们才有幸看到他在朗诵当中那样自然娴熟地运用强度、温度、亮度、长度合适的声音对那些无生命文字的精彩演绎,他的朗诵随时轻松达到的情声和谐的至高境界。

其次,孙道临艺术情感的丰富瑰丽源于艺术家自身的“大爱情怀”。从他的朗诵艺术实践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智慧的人文学者深沉而真挚的大爱情怀。这种大爱,是对祖国和普通人民的热爱,是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是对人间真情的热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人道主义”。在孙道临《有赠》、《悲歌》、《十三行》、《废宅的回声》、《赠别》二首、《风的预感》、《寒瑟中作》、《独往》、《我的恋人》等作品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电影、对人生、对诗歌、对生活的热爱。在白居易《琵琶行》、杜甫《兵车行》等作品的朗诵中,孙道临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深沉的叹息,深情的演绎体现了他对普通百姓和人民的爱,对贫苦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在《望庐山瀑布》《江畔独步寻花》《山行》《绝句》《咏柳》等的朗诵中,体现了孙道临对自然景色的爱。除了古典诗词之外,孙道临朗诵的现代散文如《春》、《绿》、《静》、《荷塘月色》、《小草》《匆匆》等,无不体现了他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背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无泪的缠绵》、《我的恋人》(戴望舒)、《思念》(马克思)、《钗头凤》(陆游)等作品的朗诵中,体现了孙道临对于人间亲情、爱情的深情向往。

再次,孙道临艺术情感的丰富瑰丽源于其丰富全面的创作情感取向。综观孙道临的朗诵艺术作品,情感深挚,处处动人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具体到不同类型作品,又体现出具有显著取向的情感特色。大体上说,孙道临的朗诵艺术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情感取向,一是真挚博爱的情感取向,二是深沉细腻的情感取向,三是诗意浪漫的情感取向。这三方面的主体性取向,使得孙道临的朗诵艺术情感表现当中,呈现出以爱的情感和广博的人文关怀为基调,处处体现真的要素的特点,同时在情感的深度、广度、细腻程度、理性与感性把握尺度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准确的反映。

以上三方面,从内在规律、外在形式、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诸方面反映出孙道临朗诵艺术在艺术情感上丰富瑰丽的特色。

三、丰富瑰丽的艺术技巧——孙道临朗诵艺术的外显性特色

首先,孙道临朗诵艺术技巧的丰富瑰丽源于其嗓音的丰富表现力。孙道临的嗓音音色纯正而富有磁性,阳刚华美而内敛,拥有高贵而忧郁的独特气质,具有良好的韧性、弹性和较强的爆发力,精致自然,韵味深切,富有深度,富于变化,这为他的朗诵艺术表现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条件,也为艺术家艺术情感的表现找到了最好的实现载体。孙道临嗓音的丰富表现力不仅在其嗓音音质本身,还在于他在实际嗓音运用当中的丰富变化。正如前文所述,孙道临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着力之处往往不在于外部事件而是深潜在事件深层的感情、心理、联想与想象,包括人物某个瞬间的意识流程与短暂印象,因此,在进行朗诵语音演绎的时候,孙道临远远超越了为了形式上的美而美的境界,在他的朗诵当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单纯从语音角度讲并不一定完美的语音表现,如挤压音、哽咽音、颤音、泣语、拖音、深叹、顿止,甚至破音等等,这些处理因无不契合作品真实的情感状态而使得朗诵作品弥漫着生动的“人间烟火气”,正是具有这样丰富的语音表现能力,孙道临的朗诵才更能够让我们脱离外在表象美感的审美趣味,进入到作品情感的最底层和最细微的“神经末梢”,并由此触动我们柔软敏感的审美神经,开始一种发自内心的全面而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一如欣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其次,孙道临朗诵艺术技巧的丰富瑰丽源于其朗诵技巧的丰富灵活。孙道临的朗诵技巧十分丰富,他极善于运用节奏、重音、停连、语速、语调等各种手段营造出作品特有的氛围和情景,或深沉或活泼,或凝重或轻松,或悲怆或欢快,或迅捷或舒缓,或激越或沉郁,或热烈或冷峻,各种情绪、氛围,都能够在技巧上得到他准确传神的呼应。孙道临对朗诵技巧的运用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的境界——运用技巧却不着痕迹,技巧也成为情感的一部分。这样的朗诵真正是深沉大气,精妙传神,“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如孙道临配音的哈姆雷特,潇洒、俊逸、高贵而绝无媚俗气,从一出场的疑惑忧伤、鬼魂告白后的悲悯激愤、装疯卖傻时的冷嘲热疯到海滨独白的浩瀚思虑,他都拿捏火候,妙到毫颠,表现出惊人的节奏和情绪控制能力,各种情绪起伏上下,流转跌宕,令人耳不暇闻,其专业技巧和素养当世无人能及。①著名配音演员曹雷评价:“道临老师能很快抓住人物的精神气质,把心理都揣摩透了,他用行动告诉我们,要懂得语言艺术的美。”[1](P315)

孙道临朗诵艺术技巧的丰富瑰丽表现在其诸多作品当中。如在《兵车行》朗诵中,孙道临以沉重的语调,舒缓的节奏,加上泣语、重复、深叹等技巧的运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众多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揭露了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也体现了他对人民不幸真挚而深切的同情。在《背影》朗诵中,孙道临用敏感多变的声音、降抑的气息处理,深情地演绎了感人的父亲形象,令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味其情的深切感受。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中,他的声音又稳健沉着、高亢坚实、舒缓悠长,体现出对赤壁之战、周瑜风采的赞叹和渴慕周郎复出、强盛国力,却壮志不申的感慨;最后一句使用重音、笑语、颤音等多个技巧,体现出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让人心动神摇。在陆游《钗头凤》朗诵中,他采用缓慢深沉的节奏,变化莫测的语气、颤音、泣语,营造出无限伤感的艺术氛围。在《琵琶行》朗诵中,节奏时急时缓,音调时高时低,他“以自己对长诗透彻骨髓的理解,在朗诵上打破陈规,在长诗的每个段落处用复沓的方式作了强调,在重点语句处作了重复处理。如此的一咏三叹,把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凄凉境况渲染得淋漓尽致。”[2]

孙道临作为一位艺术奇才,其丰富瑰丽朗诵艺术特色的形成,与其家学渊源、教育经历、艺术历程、个性气质、时代背景都有关系。由教育经历而来的全面的文化修养、由艺术历程而来的全面的艺术素养应该说是其朗诵特色形成的主要外因,而个人嗓音和对于朗诵的挚爱则是其朗诵特色形成的主要内因。通过分析孙道临的朗诵艺术特色,笔者认为,深刻的大众的人文情感、价值关怀是一个艺术家赢得艺术人格及尊严的核心要素,个体的艺术趣味与时代的文化精神呼唤相契合是一个艺术家赢得艺术舞台与声誉的必要前提,执着的艺术追求是一个艺术家保持创作热情、提升艺术水准的内在动力,而丰富的个体内涵及内涵要素有效的逻辑融合是一个艺术家形成艺术特色的根本途径。

注释:

①资料:孙道临配音作品《王子复仇记》简介,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ulture/zhuanti/sdlss/2007-12/28/content_9449694.htm.

[1]于力,倩娜.孙道临传——梦之岛的菩提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孙道临难舍朗诵60年[N].潇湘晨报,2002-01-04.

猜你喜欢

情感艺术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台上
纸的艺术
情感小语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