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战文化的逻辑支持

2013-08-15许奕锋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道德思想建设

许奕锋

作为一个庞大的文化系统,统战文化是党的统战工作在较长时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其核心价值取向的积累、沉淀、提炼和凝结。在数十年统战工作实践历程中,统战文化始终伴随着统战工作的开展而丰富和发展,并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变换和工作重点转移而不断调整、充实。如果从意识系统和思维逻辑的原理性方面加以考量,笔者认为,统战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内在逻辑支持,是和思想创立、文化环境以及道德诉求分不开的。

一、统战文化的思想支持

回顾统一战线历程,统战文化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但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总是在推动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进程向前发展。统战文化所蕴含的和谐、共生等人文理念和道德品格,有着独特鲜明、博大精深的经世智慧和思想作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和构建统战文化的科学方法。统战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鉴别、改造,剔除糟粕、吸取精华而逐步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体系。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也为统战文化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含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对统战文化同样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为统战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指明了价值取向和前进道路,并逻辑生成统一战线成员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统战文化建设与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作指导。与此同时,统战文化建设与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为指导,来正确辨识统战文化的起源、实质及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统战文化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在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导下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和科学性转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运动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中提炼、概括出来的精华,既体现了人们现实的利益诉求和理想追求,又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能够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能够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是统战文化的思想根本。以“和合”为价值目标和评价标准,以和谐作为体认处理好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党派关系等基本目标,求同存异,兼顾各方,共存共荣,彰显了统战文化的独特价值。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统战文化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统战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提升统一战线工作的文化软实力。

(三)毛泽东统战思想

统战文化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政治文明的结晶,也是毛泽东统战思想的具体体现。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统战学说,带领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夺取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学说,并提出了这个时期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善于利用英美和日本的矛盾,与英美建立反日和平阵线,与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毛泽东还善于立足现实,以和谐的思想理念,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指导方针;以共生理念为指导处理党际关系,通过“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实施,与各民主党派建立起了合作共赢的政党关系;以公平理念为指导处理民族关系,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注重从长远上和根本上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和谐思维,对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实行不同的政策和策略,有效协调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统一战线的团结与和谐。

(四)新时期统战思想

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脉相承地创新了中国特色统一战线思想,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对统一战线做出了许多新的概括和论断。邓小平在全面分析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发生的变化后,及时地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应该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切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他在1981年正式将新时期统一战线称之为“爱国统一战线”,是在继承毛泽东统战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统一战线的范围、内容和对象。江泽民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分析和研究统一战线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形成了江泽民统一战线思想。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统一战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展了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工作。胡锦涛提出的“同心”思想,就是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学说,发展于党同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历程,成熟于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的丰富实践,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坚实的实践基础和重大的现实价值。由此可见,新时期中央领导及其集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发展党的统一战线内涵,揭示统一战线的本质规律,阐释统一战线的价值追求和时代使命,为统战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统战文化的文化支持

统战文化具有“和而不同、以德服人”的核心内涵和“开放包容、共生共存、多元一体”的精神特质,内生着党际合作文化、民族团结文化、阶层和谐文化、海内外联谊文化、宗教融合文化等为基本内容的统战文化体系。统战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统战文化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支撑。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统战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的同时,也为统战文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科学论断,本身蕴含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它倡导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并根植于丰富多彩、形式多元的统战文化当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团结互助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等统一战线五大关系,继而形成一种民主、平等、法制、和谐的统一战线工作环境。当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社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决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切实加强统一战线成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其精神力量和丰富其精神世界,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统一战线成员精神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夯牢统战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撑。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统战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担负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就需要健全和完善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才能的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造就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代表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发展要求,在多样化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潮中居于主导地位。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作为各民族、党派、宗教、阶层、社会团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协同合作的内在追求,统战文化本身就是“四者”之间“和谐”的产物,是“四者”之间“和而不同”的结果。统一战线人才队伍作为统一战线最宝贵的资源和统战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撑,既需要依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不断脱颖而出,也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其发展指引方向,从而提升整体素质。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统战文化建设确保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批判性地吸收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和其他民族文化合理因素,是对人类创造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扬弃和超越。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引前进方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能够让我们时刻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始终保持立场坚定、方向正确。统一战线是一种联合策略,是不同社会政治力量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在我国,统战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服务于自身奋斗目标而出现的文化现象,具有相应的政治性,同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明显的阶级属性。新时期统战文化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以认同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和大众化文化为依托,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视统战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不断完善创新统战文化,用和谐文化的理念、统一战线的方式丰富统战文化建设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统战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居于我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和主导地位,清除一切腐朽思想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基础,也才能为统战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善于面向人类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为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党执政兴国的根本保证,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统战文化作为党在革命、建设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根基。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超越政党、民族、信仰、阶层等差异,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共识、汇集人才、整合资源、协调关系等多重优势,继而才能繁荣统战文化,不断营造统一战线工作的良好环境。

三、统战文化的道德支持

统一战线作为争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同样承担着应有的社会道义和道德责任。作为一种亚文化,统战文化不断适应、有效融合与具体体现着社会整体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在统一战线中的文化体现,是统一战线在各项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行为规范诉求。

(一)作为一种信仰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支撑统战文化建设的精神世界

道德信仰是指主体在一定世界观信仰的指导下,有机统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心理因素,在主体自律的基础上对某种道德理想或者道德体系的笃信和奉行。社会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自觉培养起来的先进道德体系。社会主义道德作为发展和繁荣统战文化的精神支撑,在统一战线中形成了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文化形态,内涵着统一战线的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也内涵着统一战线的总体认知和评价,还内涵着统一战线的实践取向和制度构建。统战文化以社会主义道德为精神支撑,每逢历史关键时刻,统一战线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将爱国主义热情上升为崇高的道德责任,不断培育成统战文化最深厚的情感沃土,充分保证了统一思想的引领和一致目标的激励。

(二)作为一种价值体系,社会主义道德生成统战文化发展的多元功能

社会主义道德规定着统战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统战文化建设的灵魂和价值标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建构了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了丰富的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和一整套完备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社会主义道德是统战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先决条件,统战文化也正是在充分利用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资源、坚持社会主义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中不断生成与发展的。统战文化在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理念、使命认同、理想规范等意识形态因素影响下,推动统一战线成员的责任、使命、意志的统一,凝聚力的发挥以及执行力的实现。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道德是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行为规范,也是统一战线成员对统一战线行为规范的道德认同和价值认同。在统战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环节,统一战线成员的价值观、道德理想、责任使命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文化因素正是统一战线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道德作为统战文化的价值尺度标杆,是展现统一战线良好形象的前提和基础,生成统战文化发展的评判、教化、调节、情感与激励功能。社会主义道德作为统战文化的核心元素,通过运用荣辱、善恶、义利、公正与偏私、诚信与虚伪、节俭与奢侈等相互对立的道德范畴,来规范统一战线成员的各种行为,浸润、通达于统一战线的各个方面,通过自律、评价、教育、引导、示范、沟通、激励等来调整统一战线五大关系。诚然,社会主义道德追求的利益间接性,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精神享受性,社会主义道德实践的效益公共性,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外在性,决定着统战文化以和合、共生、包容等精神为思想归属,也决定了统战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艰巨性和长远性。

(三)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社会主义道德夯实统战文化繁荣的良序资本

统一战线不仅在发展与繁荣当中要有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同时也要有道德资本和文化资本。统战文化产生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人士团结合作的生动实践,既秉承中华传统文化而文脉相续,又扬弃外来文化而与时俱进,呈现出鲜明的民族传承性、突出的政治意识性和巨大的开放包容性。统战文化高度凝练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对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制度设计,深刻蕴含着统一战线内部多种力量之间形成的共同政治理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不断强化着统一战线成员对统战文化的自觉继承和遵循统战文化的自我约束。统战文化坚持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统战文化发挥社会思想引领和精神感召作用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具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社会主义道德作为统战文化的支持性资本,从根本上决定了统战文化具有开放包容性特征,即统战文化在文化内涵上是宽广的,在文化结构上是开放的,在文化思想上是包容的。统战文化兼容并蓄、多元交融,既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文化诉求,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其中,爱国、民主、和谐等基本内涵,赋予了统战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征,丰富并拓展着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科学内涵。统战文化以爱国为价值标准和精神寄托,蕴含种族血统、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认同,系牢了同宗同族同文同源的心灵纽带。统战文化以民主为指向,始终把民主贯穿于统战实践和理论之中,团结凝聚统一战线成员的共同政治理念和价值追求。统战文化以和谐为旨归,注重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既强调同一性和一致性,又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总之,统战文化以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文化圭臬,决定着统战文化必然在存在条件上讲求和而不同,在实现方式上讲求以和为贵,在目标理想上讲求共生共赢,不断生成与夯实着统战文化繁荣的良序资本。

统战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及其载体,借助并依赖于一定的思想支持、文化支持和道德支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得以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当前,统战文化应该也必须成为促进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发展和繁荣统战文化,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道德思想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