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当代启示

2013-08-15王俊先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王俊先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际就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指导思想。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于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摒弃“教条化”、“本本主义”,相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笔者认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1918-1935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和理论的萌芽期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李大钊。在中国,李大钊是自觉接受、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第一人。1919年8月,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与胡适争论的著名文章《再论问题与主义》中,针对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主张,李大钊提出“我们的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同时他还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例如民主主义的理想,不论在哪一国,大致都很相同。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社会主义,亦复如此’,‘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形成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他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是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1](P1-3)这些可以看作是“萌芽状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最初表述。在这一阶段另一位思考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代表人物就是毛泽东。1930年,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共产党应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2](P51)虽然毛泽东已开始思考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是由于毛泽东当时还没有在全党处于领导地位,所以这一思想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二)1935-1957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创期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权。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轨道。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在这次会议的政治报告《论新论断》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1941年9月,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反对主观主义,是为着提高理论,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此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三)1978年至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们党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破除思想僵化、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重新确立了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创造性地提出走自己的路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二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面对国内外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实现国家强盛与人民富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三个重大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旗帜,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新要求。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可以解决过去想解决但却解决不了的问题。新的实践要求必须深化对“为什么要发展、什么叫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同时借鉴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总之,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经验不断创新理论,使它们辩证统一地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推向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都经过实践检验,是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1、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而思想路线又是政治路线的基础,是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路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生命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求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邓小平曾经指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3](P260)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避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澄清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

2、紧扣时代脉搏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光辉岁月里,曾遇到许多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想从马克思主义中直接找出答案是绝对不可能的,况且马克思主义只是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没穷尽所有真理。那么如何解决我国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呢?很显然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调整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俱进还体现在不断有新的理论产生,在新的具体实践中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新判断、新结论,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体系。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创造新的理论,写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4](P109)正是因为我们党的领导人看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勇于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3、坚持群众路线

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P9)历史也证明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中,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我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成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邓小平曾这样讲:“党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 各项任务。”[6](P342)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并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为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不断前进。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是极其宝贵的理论财富。在新的实践中吸取正确的历史经验,避免错误的历史教训,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1]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